似近還遠:模糊感性的邊界與身體限縮 洪千惠個展《靄》
2024-01-18|撰文者:王襦萱
洪千惠以書寫日記來比擬每日創作的行為,而日記可被視為一種會不斷返還自身的書信。當拉岡提出「一封信總是抵達它的目的地。我們甚至可以說,唯一一封完全且有效地抵達其目的地的信是未發送的信」。當創作者的思考不斷地聚焦在自身之時,創作反映出來的卻是似近還遠,這些日記/書信最終流連於沒有路標的感受之中。
〈清醒夢〉,52×38cm,水墨設色紙本,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有地毯的房間〉, 54 x 39 cm, 墨、膠彩、絹本, 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習慣從這看出去〉, 34 x 23 cm, 墨、膠彩、絹本, 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從多納藝術這次舉辦的《靄》來看洪千惠近期的作品,它們製造出了更幽微也更矛盾的距離,如此,隨之而來的勢必也有誤解於其中,例如作品的用色淡薄清晰,人體的形意輕盈…等描述,然而這些可能是因為距離而產生的誤解,若細究觀察從作品的形式作為切入,可分為幾個「層次」探討,可以先從繪畫載體,也就是紙張材料的邊界作為起始,進而到畫中角色與畫作邊界的距離甚近,而角色在肢體表現上又是內縮於軀體,而不是外放的,從這幾個層面來看,皆透露出洪千惠的作品所要體現的經驗並不是一種清新,反之是種受困且帶有點翳鬱的狀態。如同一開始的它是完整的,到了最後它還是如初,但完美的有點像是偷偷地破裂又被貼合過一般。然後經過那麼多壓縮的心理空間與不存在的視線讓它尷尬難耐,然後因包覆感而得到喘息,然後因為過度的感受而失聲、失去表情。〈潮濕的房間〉,40×23cm,水墨設色紙本,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各自的部分〉, 55 x 37 cm, 墨、膠彩、絹本, 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畫筆下的心理空間一直是創作者專注於表現的要點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前段所述,洪千惠所描繪的人物不論尺幅大小,多數皆與紙張邊緣相靠近,例如〈此處也是彼處Ⅰ〉以及〈此處也是彼處II〉兩幅作品,人物姿態的彆扭,手部動作所展現的某種困頓、焦慮,這些都是洪千惠作品中時常可以觀察到的,而人物在畫面的占比使得背景這一「心理空間」像是從空隙中填補建構出來的,在模糊的群山圍繞下,能夠立足的地面卻給人狹窄感受,同時畫面總像是有個我們不可見的視線,投向畫中的人物,使它儘管身處一個虛擬空間時,潛意識仍然在肢體語言的表現下流露一絲細微的不自在。另一幅同樣呈現相似氣質的作品則是〈迷霧深林〉,被花叢所包圍的人物同樣展露出一股難以界定的情緒,安全感與某種缺失同時並存於這件作品的感性經驗之中,形塑出日常記憶所蟠踞的場域,那裡束縛著純真卻懊悔的呼喊;肉身棲息的場域,簇擁著無數等待觸碰的身體,像是某個人,又像是創作者在鏡子裡看見的自己。如同一個人在創作時常常掉入某種狀態,過一小段時間又會回到什麼都過境了一般正常,恰似走過一個接著一個的水窪,總感覺會濕漉漉的,但看見形象於紙上顯現時卻又感受到靈魂始終乾爽。〈此處也是彼處Ⅰ〉,115×30cm,墨、膠彩、絹本,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此處也是彼處II〉,115×30cm,墨、膠彩、絹本,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約略感知到,在不可細述的日常敘事裡某個角色必然跟我們長得很像,跟我們過著同樣徒勞、受困、無聊的生活又享受一樣愚蠢的愉悅,這之間唯一的差異可能在於,這個角色自身並不知道這種現況,直到突然間發現自己可能就是一直等待被清醒的化身,理論上是如此,但其實就像大多人一樣,不論是真實或是虛擬的人,都是難以清醒的,在這樣一個荒謬而有許多盲點糾葛的世代中,很少人會是清醒的,我們都是流螢,盼望能在下個季節持久的活下去。
〈迷霧深林〉,112×62cm,墨、膠彩、絹本,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本次展覽除了人物的表現外,關於植物的表現也同樣鋪展出關於《靄》的全貌,〈休眠期Ⅰ〉、〈休眠期 II〉從命名來說串聯起了這次展出的其他作品,休眠期是一種暫時停擺、終止的表徵,在心理空間內的現象正是被創作者切割出不同於現實的時空,我們可以說這些作品是基於同一種感性脈絡上的延伸。〈休眠期Ⅰ〉,40×55cm,墨、膠彩、紙本,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休眠期 II〉,41×57cm,墨、膠彩、紙本,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浮葉〉, 55 x 85 cm, 水墨設色紙本, 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洪千惠具備一位藝術家應有的美感以及敏銳感性,也能看見她在創作實踐上,將日常生活與自身藝術的分界消弭,然而我們都知道論述絕非當今感知藝術的唯一途徑,只不過感性經驗的處理,以及它的去向該如何拿捏與定奪,在這位創作者身上或許還有待觀察與挖掘,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創作若比擬為那封「信」,信的意義是自由的,它是被追逐的能指。僅能夠隨著主體自身狀態的轉換被賦予不同的意義,但實際上沒有一個主體能夠確證信件本身的內容是什麼,甚至我們可以假設包括創作者自己。
〈一花〉, 70 x 48 cm, 墨 紙本, 20223。圖/多納藝術提供
〈一草〉, 70 x 48 cm, 墨 紙本, 2022。圖/多納藝術提供
〈一石〉, 70 x 48 cm, 墨 紙本, 2022。圖/多納藝術提供
在觀看洪千惠的作品時,隨著遊列於一個又一個看似相似卻又不同的心理空間,我逐漸察覺到自由意志的情緒表現只是一種幻覺。日常並不是反覆地出現,而創作者也絕非在進行一場無盡的自我對話,同時也是在編織謎語的過程中解謎,在情感上的所有分岔,它總會在適當的時候轉移到收信人∕觀眾的手中。
〈日常角色 II〉,25×57cm,墨、紙本,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各自的部分〉,25×57cm,墨、紙本,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溫床〉, 47 x 79 cm, 墨、膠彩、絹本, 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瓶中花〉, 55 x 37 cm, 墨、膠彩、絹本, 2023。圖/多納藝術提供
洪千惠個展「靄」
展期|2024.02.21(三)-03.24(日)
地點|多納藝術華山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紅磚區7-2館)
開放時間|每日11:00-19:00
REFERENCE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策展」概念規劃兒童藝術圖書空間,打造成色彩斑斕、細節豐富的立體書
「翰墨無邊—國際書法名家邀請展」 跨越國際,盛大展出世界各國名家作品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圓滿閉幕,同場加映宣布2026年代表臺灣參展藝術家
臺灣藝術家安聖惠、張徐展受邀參加澳洲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導演蔡明亮回顧展同場展出
光徘徊─黃敏俊以「光」為「彩」的藝術
以技藝傳記憶:「2024工藝之夢」巡展揭幕,看見匠心傳承與創新
關於「風景」的本質意義及其在當代中的重新審視,曙畫廊展出「迷失的風景——長谷川彩織台灣首個展」
2024高雄藝術博覽會熱鬧開展--新銳、大師藝作薈萃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地球的氣息」與「日常世界」開啟公共空間的感知重塑
牽引場域的本質:張方禹《環》雷射光元素的解構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在絹本畫下對虛構之地的臆想,多納藝術-洪千惠個展「紙上園」
2022-01-28|撰文者:張家馨5335
四季與人生的流變:佐垣慶多「四季狂想曲」中的符號融合與生死價值觀
2024-11-14|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518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走進「新說小百科」展覽 透過感官探索世界
2024-12-06|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7
第9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32件得獎計畫,展現公共藝術多元形式與社會融合
2024-12-05|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9
2026威尼斯雙年展任命下屆藝術總監,首度由非裔女性策展人Koyo Kouoh主導
2024-12-0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559
勤美術館開幕首展,日本nendo設計事務所領軍策畫!以五大展區、上百件設計經典和新作改寫生活輪廓,打造地景式美術館的專屬冒險
2024-12-04|撰文者:勤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