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撰文者:張家馨
德國行為藝術家Ulay。©Ulay, Ulay Foundation。
Ulay於2020年3月去世,享年76歲。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將展出《ULAY WAS HERE》,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回顧展,其中包括許多前所未見的作品。該展覽於去年(2020)年初時和Ulay討論並進行規劃,那時候的他已經正在進行淋巴癌的治療。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的發言人說:「最近荷蘭的一次冠狀病毒,迫使博物館閉館至少至1月20日,但展覽《ULAY WAS HERE》定於4月18日結束, 應可延長展期。」
他的遺孀Lena Pislak在家中接受電話採訪時提到:「Ulay在2020年的頭幾個月接受了採訪,也共同進行一些展覽項目,一直到最後,我們都在努力。他真的很喜歡這個過程。」
Ulay,德國知名的行為藝術家。其中最讓人難以忘記的就是,藝術家Marina曾經在紐約博物館有一場為期三個月的藝術表演,其表演內容為藝術家靜坐在展覽場地,可與觀眾互相凝視兩分鐘,而Ulay-Marina曾經的戀人,出現在某次的表演中。這段影片被放上Youtube之後,超過了1800萬的觀看人數。
而在藝術史上,Marina和Ulay的故事是罕見的案例,其女藝術家的知名度遠遠超過男藝術家。許多人聽到Ulay的第一時間還是會想到,他是人稱行為藝術之母Marina的舊搭檔或是舊情人。其實,早在他們認識以前,Ulay已經開始了攝影創作,並且挑戰有關身份、性別的議題。
Marina Abramović & Ulay的行為藝術作品-《Relation in Time》, ©Ulay, Marina Abramović。
Ulay在1974年跟Marina相遇,兩個成為最重要的夥伴,並且共同工作、生活了十二年。也許,就像Marina在一次的採訪中所說的:「他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愛情故事。」
而這次在阿姆斯特丹的展覽,將展出Ulay約200幅的作品(其中一些以前從未展出過),涵蓋四個關鍵主題:表演和攝影的表現;(性別)身份和身體作為媒介;參與社會和政治問題;以及Ulay居住了40年與阿姆斯特丹的關係。展覽包括了寶麗萊(Polaroids)照片、Polagrams(物影成像)、雕塑、投影(表演、錄像作品和攝影記錄)以及文獻資料。
Ulay複雜的藝術表現源於攝影,他的藝術生涯是一次主題性的探索,其目的就是要了解對於身份及身體的概念。Ulay有數百幅的作品都是在拍攝自己,從而探索自己的身體,並且在他的身體上書寫及裝飾,或是更極端的刺穿身體、在皮膚上切割。他喜歡用攝影作品探索兩性、身份以及身體等敏感議題,像是他在寶麗來(Polaroid)系列《S'he》,以半個男人,半個女人的形象展示自己。Ulay徹底融合了他的生活和藝術,對他自己的身份進行了畢生的探索,尋找成為“另一個”(Other)的含義,無論是另一種性別還是某種少數的群體。
Ulay攝影作品《S'he》系列。 ©Ulay, Ulay Foundation。
Ulay攝影作品《S'he》系列。 ©Ulay, Ulay Foundation。
Ulay攝影作品-《white mask》, original auto polaroid, 1973-74, ©Ulay, Ulay Foundation。
隨著時間的流逝, Ulay對攝影的處理變得越來越具有表演性,以攝影作為媒介的表現,傾向完全轉化為表演媒介。Ulay與Marina在公開場合表演《Irritation – There Is a Criminal Touch to Art》(1976年)之後,在行為藝術開闢了新的領域。兩個人相互推動,表演慢慢進入越來越極端的感受,並且開始在表演中有情緒上的不適和身體耐力的挑戰。在後來的表演中,他的身體仍然是研究的對象。
而後,Ulay用自己的身體作為媒介,走到了極端,甚至到危及自己的程度。與Marina共同完成的作品《Breathing In/Breathing Out》(1977年),冒著失去意識的危險,兩人像接吻般口對口貼著,相互吸下對方呼出的氣,一直到氧氣用盡為止,大約17分鐘後,兩人相繼昏迷倒地。1997年他們在義大利的國立博洛尼亞美術館(Pinacoteca Nazionale di Bologna),赤裸裸地站在狹窄的通道中,迫使觀眾經過時,一定會跟他們有親密的接觸,並且觸碰到他們的裸體。
Ulay與Marina的作品-《Breathing In/Breathing Out》, 1976, ©Ulay, Ulay Foundation, Marina Abramovic Archives(ARS)。
《Imponderabilia》,1977, ©Ulay, Ulay Foundation, Marina Abramovic Archives(ARS)。
1990年代與Marina分手後,Ulay再次回到攝影創作中,在Can't Beat the Feeling - Long Playing Record系列中,以最大型的寶麗萊相機拍攝,而這個時期的作品的對於諷刺政治的意圖更為明顯。
Ulay使用最大型寶麗萊相機拍攝的作品。圖/取自 RS Gallery。
Ulay在2011年發現患了淋巴癌,曾有一段時間在經過治療後從癌症中康復,並繼續工作了一年,但隨後卻又復發了。他最後的作品《Performing light》於2019年在倫敦的Richard Saltoun畫廊展出,以他自己脆弱的身體,黑白照片的呈現,結束了展覽。
Ulay攝影作品-《Performing Light》, 2019, 圖/取自Richardsaltoun
Ulay的作品在本質上是具有實驗性的,但是他對於創作這過程之中的變化及不確定性相當著迷。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在其YouTube頻道上,展示了《ULAY WAS HERE》的一些在線可觀看的資料。邀請喜歡Ulay的觀眾,一起回顧Ulay這一生創作出的精彩作品。
資料來源: e-flux, Stedelijk, The New York Times, Ulay Foundation
REACTIONS
0
0
1
3
3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高美館KSpace首檔行為藝術表演《桑步》10/1精彩上演 許程崴製作舞團以身體語彙探索生命本質
2022-09-30|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