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撰文者:歐洛
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中的立陶宛國家館以一種幽微且令人不安的方式,設想了「怠惰」所導向的世界末日。
2019威尼斯雙年展立陶宛國家館作品「Sun&Sea(Marina)」。圖/取自Artnews.It
許多談論「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的藝術作品都令人疲乏,僅限於說教、字面上的、缺乏想像力或放一些環境災害的地景空拍。相較之下,立陶宛國家館在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帶來的展演項目「太陽與海洋(碼頭)」(Sun&Sea(Marina))令人耳目一新,眼前是如同夏日午後、「很chill」的沙灘日光浴場景,其實是一場新型態的歌劇演出,指涉「氣候變遷」的議題討論。
2019威尼斯雙年展立陶宛國家館作品「Sun&Sea(Marina)」。圖/取自Artnews.It
立陶宛國家館的場地為一碼頭建築,位在軍艦庫展區(Arsenale)後方,過去從未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被使用過。藝術家將其內部佈置成了一個由人造光照亮的人造海灘。觀眾可以在展場的二樓陽台上,俯瞰沙灘畫面,不同年齡層和身分背景的人們在海灘巾上滾動、滑手機或翻閱雜誌,海鷗和冰淇淋車的聲響參雜其中。 然而悠閒時光的恍惚感隨即被打破,那些「度假者」曝光其表演者的身分,一個接一個地唱著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不便,看似美好的度假場景被迫害環境的自覺意識劃開,露出微微的裂痕。
2019威尼斯雙年展立陶宛國家館作品「Sun&Sea(Marina)」。圖/取自artnet
該項目成功獲得金獅獎最佳國家館獎(Golden Lion for Best National Participation)的殊榮,是導演RugilėBarzdžiukaitė、劇作家Vaiva Grainytė和藝術家暨作曲家Lina Lapelytė,以及超過20位聲樂演唱者與參與者的共同成就,早在2017年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國家美術館首次亮相,在今年的雙年展中則改編成英語。Grainytė表示:「這就像是一件全新的作品,以一種新的語言改寫樂譜,是一項挑戰。」這次的威尼斯版本由倫敦Serpentine Galleries的公共項目策展人Lucia Pietroiusti組織而成,內容直指這時代最迫切的生態議題。
立陶宛獲選為金獅獎最佳國家館,導演Rugilė Barzdžiukaitė、劇作家Vaiva Grainytė、藝術家Lina Lapelytė合影。圖/Afaae
「太陽與海洋(碼頭)」與大多數談論氣候變遷的作品不同,那些過渡廣泛的責任檢討往往使人麻痺,只能達到短暫的嚇唬作用,反而陷入另一種困境。「這件作品談論虛無(nothingness),也就是沒有任何事情發生。」Grainytė表示,在環繞於展場的歌詞中,一名女性抱怨沒有人清理垃圾或狗大便; 一位富有的母親吹噓著自己看到大堡礁的白化,以及她多麼興奮自己的八歲孩子也能看到; 一名年輕男性抱怨聖誕節沒有下雪。
Grainytė說:「這件作品與生態問題和人類世有關。但我不想說教,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從中找到一種微妙、浪漫的語言很重要。」
2019威尼斯雙年展立陶宛國家館作品「Sun&Sea(Marina)」。圖/取自artnet
在這個「陽光」充足的場域和新穎的設定中,觀看和聆聽這些表演者的歌唱表演並沒有那麼不適,你只需要坐在那裡一段時間,就會明白這個世界真正結束的方式:不是一聲巨響,而是一種更為人性化的東西-順應、怠惰、自我。正如展館的組織者Lucia Pietroiusti所指出的那樣:「當代危機很容易展現,就像地球上的最後一天所撥放的流行歌那般柔和。」
2019威尼斯雙年展立陶宛國家館作品「Sun&Sea(Marina)」。圖/取自artnet
該裝置將在威尼斯立陶宛國家館中持續展出至今年10月31日,並於每週六表演。如果您希望更直接地受到「末日」牽連,現場也邀請公眾參與到項目中,你只需要填寫一份登記表、空出三小時的時間,並拿著泳衣和毛巾出現,就能與表演者一同躺在沙灘上。該報名網站上建議: 「我們將提供免費WiFi和良好的閱讀燈,歡迎您攜帶孩子和寵物。」
新聞來源:artnet
REACTIONS
2
0
0
11
5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音像藝術節集結國內外近20位電子音樂家與藝術家,7月1日C-LAB登場!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7/2週六下午2點 獎項揭曉線上直播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