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越界、工藝上線,2020跨域線上特展「半熟新工藝」展現台灣當代新工藝
2021-02-22|撰文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近年藉著跨領域的交流與實驗性計畫,串連工藝與藝術、設計與科技,致力打造符合世界潮流的當代工藝。即使疫情讓許多國際重要展會停辦,工藝中心依然盡力搭起橋樑,讓台灣工藝在國際舞台上不缺席,而今年度因疫情影響,線上策展成為國際重要展會的主流形式,工藝中心官方策展人林宜鄉(Linna)也特別邀請擁有多次海內外策展實作經驗的客座策展人邱乾珉(Ben)共同以「半熟新工藝:持續探索生活的樣態(Neo-Taiwanese Craftsmanship/Le néo-artisanat taïwanais)」為題,規劃2020年秋冬線上工藝展,將臺灣當代工藝活力十足的嶄新風貌,呈現在無國界的線上平台MAISON & OBJET AND MORE(MOM)上。
MOM Showroom1。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MOM Showroom2。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今年(2020)巴黎國際家飾用品展(Maison & Objet Paris) 受新冠疫情影響停辦,轉而傾全力開發線上平台MAISON & OBJET AND MORE(MOM),以虛擬產品櫥窗的概念,跨越以往實體展的時空限制。簡約俐落的網站中,建置了取得聯繫、索取產品型錄或報價、預約現場會面等功能,至今已有五千多個全球品牌與設計師、近五十萬的專業人士加入。
半熟,是創意最蓬勃的階段
然而要在這個高度競爭的平台脫穎而出,需要仰賴精準物件挑選眼光和符合世界潮流的美學品味,在線上展覽特別邀請客座策展人 Ben 加入的想法。Ben表示「如何把工藝創作者的個人感受,轉化成民眾可以理解的語言,是每一次策展的最重要目標。」,因此,策展人必須扮演好「轉譯」的工作。然而,面對媒材種類和創作方向多元的當代工藝以及與官方立場的溝通,光是展覽名稱的確認,就花費了策展人們相當的力氣去協調。Ben一開始鎖定在工藝與日常以回歸生活提出「日常用藝」概念,受到2015年米蘭家具展發表「Beyond the New」設計宣言:訴求一個更有價值的「新理想設計」的啟發,所提出聚焦創新「Beyond New Craft」概念,希望延伸宣言的精神來傳達出臺灣工藝跨域發展、邁向理想的趨勢。
最後,Linna與 Ben 共同醞釀「半熟」的概念,作為貫穿展覽的議題,「半熟」更能忠實傳遞出臺灣當代工藝的實驗精神與多元面貌。這個想法的誕生是源自一個意外的插曲,當時,還在絞盡腦汁發想的團隊成員之一,低頭看著便當裡的半熟蛋,隨口提到:「不然乾脆叫做『半熟』如何?」這天外飛來一筆讓雞蛋將熟不熟、凝固卻又流動的臨界狀態,成了最能象徵底蘊厚實、卻又充滿可能性的臺灣當代工藝,半熟,正是工藝「在成熟之前,創意最蓬勃」的階段。
跨域,持續推進臺灣工藝的極限
「持續探索生活的樣態」,進一步點出此次線上展演的「跨域」面向。這次除了跨界導入設計、也結合不同產業,納入「金屬工藝」、「木工藝」與「自行車產業」、以及回應循環經濟議題的「陶瓷廢料」,目的是為了探索工藝存在於生活中的各種呈現可能。類似的跨界媒合計畫,向來對工藝創作者、設計師具有良善影響。對設計師來說,與工藝創作者合作,能增加探究材料的機會,例如理解木料和金屬導角的不同限制。而與設計師激盪,工藝創作者則會產生新的聯想、並願意挑戰材料極限。他語重心長地總結:「在(工藝)現有基礎上增加困難度,才能不斷提升工藝的品質」。
曾永玲作品-《後花園的騷動》。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Tea Tray。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當代設計思維滲入工藝DNA
在展出作品設計上讓Ben印象深刻的作品包含如,擁有建築執照的創作者朱國華建築師的《半夢半醒的風》作品,外型是一組隨風舞動的狗尾草裝置,巧妙融合胡桃木(底座)、楓木(長桿)、扁柏(花穗)等三款木種,還導入互動設計的概念,可以輕輕撥弄、彼此碰撞發出悅耳聲響。而身兼室內設計師身份的創作者楊子賢創作的藤面木凳《TYLC》,橫躺是長凳、直立起來就變成玄關的屏風。導入數位參數式應用製造出木料曲線的《Flip Chair》,則是出自KUAN Design Studio的陳冠呈之手。還有以最少元素作為風格聞名的許展維木作設計師則以白橡木打造的《Gray》長凳,翻轉了家具功能單一的印象,在椅面下方的五個黃銅軌道上,垂直並列著可挪移的層架讓植物攀緣。此外,最特別的是本次官方團隊所委託已經在歐洲市場大放異彩的台灣在地自行車設計品牌「AOI.CYCLE」執行的專案《Craftsmanship Bicycle Project》所打造一台融合金屬和木工藝、且符合歐盟安規的優雅自行車款,也在本次線上展出之列。
左《Enjoy Life with Freedom》, 右下《Gray》, 右上《半夢半醒的風》。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半夢半醒的風》。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Craftsmanship Bicycle Project》。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當代設計思維滲入工藝DNA共生共創的下一步
精湛的「工藝技術」,依然是臺灣發展國際市場的主要優勢,例如歐洲沒有的「竹工藝」。客座策展人Ben指出曾受工藝中心邀請與葉基祥合作《Wave》竹躺椅的知名巴西設計師Capana兄弟,就特別讚賞臺灣竹工藝的技術。然而,一些懸而未解的長期問題,也持續限制著臺灣工藝的國際拓展,所以,如和解決與突破各個限制,或許,半熟,那柔軟的姿態,更有利於融合不同想像,刺激更多的優勢面向來支撐台灣工藝產業。Linna表示工藝中心近年來不斷在跨域的各種可能下推進多向的合作計畫,目的是在擊破更多的界線,透過持續不斷與業界、設計師進行跨域合作,催產創新、前瞻的未來工藝想像,以形成一個「共生共創的『新工藝生態圈』」。
關於:工藝中心官方策展人 林宜鄉(Linna)
工業設計背景出身,自2010年服務於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開始,參與多項台灣工藝計畫案推進,包含主責工藝材質自造計畫、科技跨域工藝產業以及當代細木工藝的人才培育計畫等,以透過各種試驗性計畫鼓勵工藝跨領域合作發展,並透過專案來策劃各項計畫產出的展覽與露出,以官方示範的方式,拉近台灣社會大眾與台灣當代工藝的距離。
工藝中心官方策展人 林宜鄉。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線上展覽客座策展人 邱乾珉(Ben)
工業設計背景出身,從2009年開始參與臺灣設計師週團隊至今,現任臺灣設計師連線執行總監。自我定位為「服務設計師」,熱衷於串聯國內外設計圈資源、為臺灣設計師發聲。2006年由民間自發組成的「臺灣設計師連線」,主要成員包含領域與企業團體的設計工作者,專注於透過展覽形式,創造設計創意的交流平臺。除設計師之間的相互分享,亦積極向社會大眾展現臺灣當前的設計成果,進而將臺灣設計推向國際舞台。
線上展覽客座策展人 邱乾珉。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線上展間Digital Showroom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23臺灣文博會面向全臺!史上最多文化場域齊打開,串聯北市五大機構、北中南五個博物館
2023-08-23|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953
《半熟新工藝》跨域藝術與科技的碰撞 : 疫情後時代 回頭探索各方生活的樣態
2021-03-17|撰文者:文化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77
乘載木工藝之夢前進-打開台灣自行車的生活工藝藍圖
2021-03-03|撰文者: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972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0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392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