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時事觀點

「戰後野人手札–陳依純」與「漫遊者的生存戰略–羅禾淋」雙個展 帶你看見監控社會無孔不入的真相

台北當代藝術館戰後野人手札陳依純漫遊者的生存戰略羅禾淋

2021-03-05|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林一平教授、楊淑鈴副執行長、張善政前行政院長、藝術家羅禾淋、陳依純、張玉漢副館長、張文櫻副院長、鄭家鐘董事長(後排左至右)黃義雄獨立策展人、羊文漪教授、洪一平教授、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特助 余韶祺 展覽經理 王淳容。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你被監控了嗎?走在大街小巷裡,電線桿上的攝影鏡頭後方是誰在監看?手機顯示的免費WIFI把資訊傳輸到哪裡?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2021年開春第一檔推出新媒體藝術家陳依純羅禾淋的雙個展,自即日起展至4月18日止。兩位藝術家分別以「戰後野人手札」「漫遊者的生存戰略」為主題,呈現9件結合裝置、互動、錄像等多媒材作品,試圖從不同的時空背景,探討「監控」之下被忽略的事實。
陳依純、羅禾淋《AR坦克人》。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首先,當觀眾一踏入當代館的廣場時,身影隨即被直播在東側的大螢幕上,巨大的坦克車迎面疾駛而來,這是由陳依純及羅禾淋共同製作的互動作品《AR坦克人》,反映在歷史或現今的全球局勢上,坦克車對抗爭行為的鎮壓,無論人們當下身處現實或虛擬世界早已不再重要,因為必須即刻進入備戰狀態。
羅禾淋《如果這是全球監控中心》。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羅禾淋《破繭而出》作品,左邊為逐漸靠近的影像,右邊呈現最終影像人物掙脫布幔的狀況。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這次展覽羅禾淋共呈現4件互動及影像作品,試圖揭露數位資訊現今早已落入資本與政權控制的局面,面對無處不在的數位監控,身處漫遊於網路空間的人們,應練就逃離監控的「生存戰略」。《如果這是全球監控中心》作品所呈現的日常生活畫面,影像來自現今普遍使用的網路監視攝影機,因使用者忽略隱私密碼的設定權益,在毫不知情下,被傳輸公開於網路上瀏覽甚至被監視著。《破繭而出》作品裝置於展間走廊牆面上,可以看到一個試圖從布幔掙脫的身影,是藝術家自我投射的虛擬角色,試圖破繭而出入侵真實世界。
羅禾淋《歡迎光臨資訊空間》。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歡迎光臨資訊空間》捕捉現場觀眾身影,即時投射出一個3D動漫風格角色,被「強迫」進入虛擬世界。《觀星的理由》為互動裝置作品,作品概念源自香港民眾以雷射筆進行名為「觀星」的抗爭行為,當觀眾經過此作品時,將引發集體「觀星」的群眾運動,產生相對應的動力與動態反應。
陳依純,《戰後野人手札》,展覽現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陳依純,《捕虜監視所》,展覽現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擅長以錄像及繪畫再現歷史的陳依純,依據臺灣各地戰爭遺留下的口述歷史及文獻資料,經加密改寫成4件《戰後野人手札》的系列作品,透過影像呈現在戰火亂世與監視恐懼時代下,帶著神秘悲苦與沉默的臺灣在野歷史。《捕虜監視所》錄像作品描述二戰時期金瓜石戰俘營的故事,重新編寫受到戰爭迫害的士兵,其心靈的摧毀與重建。《隨身武器》是件將拐杖改良成銳利的武器裝置作品,反映戰後受創者時時刻刻處於恐懼之中,必須將各式生活物件轉變為武器以自保。《野人地圖》模擬戰後精神受創者至今在進行秘密行動前,使用AI技術加密過的地圖。

台北當代藝術館戰後野人手札陳依純漫遊者的生存戰略羅禾淋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4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