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建築視野與挑戰 國美館「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本月隆重開展
2021-05-21|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建築團隊、國美館、運輸人員、代理人合照 Taiwan Delegation。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第17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將於本週隆重開展,將從5月22日至11月21日於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展團隊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及草字頭國際聯合舉辦的《台灣郊遊 – 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劃》展覽,國美館梁永斐館長表示:「今年突破疫情帶來的各項挑戰,工作團隊在國內文化部與衛福部等單位的全力支援下,施打疫苗後於4月底出發至威尼斯布展,歷經長達10幾天的檢疫隔離,於普宮展開史上人力最少、最精簡的布展工作挑戰,同時必須兼顧各項防疫的規範與施行措施,整個布展的工作過程,臺灣團隊克服萬難及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回應了今年雙年展大會提出的策展命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 )』。
Siu siu – Lab of Primitive Sense by Divooe Zein Architects, Taipei 2014. Photographer: Jetso Yu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本屆臺灣館參展團隊—自然洋行一直以來的建築概念,即著重人與環境的共存,建構如何和建築以外的事物和諧運作,而非創作一個人與自然或環境隔絕的空間。也正因為這樣的思考,在本屆五個展出的參展建築項目,透過在地風土環境--臺灣--所啟發和衍伸的自然靈感:「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天然修道院」、「類生態光學冥想屋」、「原始知覺研究室」以及「勤美學-森大」,多面向探討人與自然互動下的建築思維與視野。值得一提的是,自然洋行所創立的2003年,也正是SARS疫情爆發的那一年,今年再次面臨COVID-19疫情的挑戰,自然洋行仍是以堅持的信念面臨這樣的重大挫折,並持續磨練與堅信著:向自然學習的建築理念。
Concept drawing of two future projects in Palazzo delle Prigioni, Nature Monastery and Primitive Senses Lab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The Forest BIG by Divooe Zein Architects, Miaoli, 2018 Photographer: YULE SPACE Courtesy: YULE SPACE。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來自臺灣的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多年來致力於自然野地郊區研究及環境規劃,並於 2014 年成立「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共同埸域合作計畫,以「自然中的學習場域」為題,與各領域 如 植 物學家、傳統醫療師、原住民藝術家、生活家、氣候變遷科學家、調香師、靈修者、瑜珈老師等共同討論與合作,嘗試實踐「建築以外的事物如何影響並建構更為符合人類生活感知的建築」。本次展出的內容 包含自然洋行建築團隊獨立實驗作品如「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峇里島「天然修道院」,以及數件與臺灣產業的合作:「勤美學 森大」、與春池玻璃、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的「類生態冥想屋」、「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等建築環境規劃概念,呈現不同的人文、環境條件、產業、空間使用模式等,皆有各自獨特的對應觀點,其中的共同點是通過建築 空 間 扮演其中的溝通橋梁,呈現並拓展各領域透過實驗建築場域共同合作的成果。 「勤美學 森大」更將「向大自然學習」的思想與產業結合,展現更多的影響力。自然洋行從各個獨特案件的風土、田調觀察中發現,「安定的人心」是與自然環境共存、持續發展而不過度開發的重要先決條件。
Collaborated work: Scenes from the concept film by Mauricio Freyre Film by Mauricio Freyre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Mock-up of Lab of Primitive Perceptions Photographer: Justin Kao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曾志偉在訪談中曾談到在田野學習時的啟發和經驗:人類在自然的野地,如何透過本能的感覺啟動應對能力,克服自然給予的挑戰,當我們正視人類內在的原始感知並逐漸產生正向對應能力時,恐懼也就會消失了。本屆展覽命題與建築概念也從此而生。《台灣郊遊》展場位於原為古老監獄的普里奇歐尼宮,位於威尼斯重要交通樞紐與觀光景點,本次團隊特地在一個古老而封閉感的空間中,以展覽創造出給觀者一個寧靜而帶有原始感受的場所,呼應目前全球疫情發展下人與空間的關係,在隔離的狀態下我們如何自省、內觀,重新省思人與生活環境的互動關係。策展團隊刻意在整體展場提供許多留白,盡可能地保留普里奇歐尼宮空間本身原有質感,並展出新作包括投影,與建築的原有原素互相搭配。
Elemental materials showroom Film: Mauricio Freyre Photographer: Justin Kao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Perspective drawing of ‘Primitive Migration from/to Taiwan’ Taiwan exhibition.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希望讓觀眾有機會透過這些基於自然的項目,回歸個人感覺心念、周遭感知來貼近當下時代,找尋寧靜而平和的心境。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開展期間,配合義大利政府與威尼斯大會的防疫政策,展館進入採取預約制(預約網址),入館須佩戴口罩,並遵守防疫動線參觀。本週開幕期間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汪佳政代表主辦單位,以及文化部駐義大利代表處大使李新穎及文化組組長鄧美容,都將親自到場至臺灣館祝賀展出成功。展覽期間,國美館及參展團隊將致力展覽資訊網路宣傳,透過數位行銷讓世界各國看見臺灣館,更期許國際疫情逐漸趨緩,在威尼斯臺灣館歡迎各國觀眾到場參觀,為《台灣郊遊》帶來更多國際能見度。
(策展概念及作品介紹請見下頁)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11-15|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233
「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公布完整參展藝術家名單、精彩活動預告!以「所有令人屏息的」為號召,重新想像世界
2024-10-18|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209
黃土水百年後重返培育之地:國美館與東京藝大共同策劃「黃土水與他的時代」正式開展
2024-09-05|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528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入選提案公布!將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無]-信仰」》代表參加
2024-09-19|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55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5月18日盛大開幕 5所建築學院攜手 展現臺灣地景風貌
2023-05-25|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2220
2021年「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暌違一年再度啟航
2021-04-27|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