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9|撰文者:張家馨
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將於2022年6月18日至9月25日展出。這次的展覽由評委會推舉的印尼雅加達藝術團體Ruangrupa擔任策展人,並以印尼語的「Lumbung」為主題(中譯為穀倉或米倉)。他們將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體、組織和機構,實踐資源集體共享與互助,並希望其概念能夠持續延續下去。
2022 年文獻展策展人:Ruangrupa 成員 Reza Afisina、Indra Ameng、Farid Rakun、Daniella Fitria Praptono、Iswanto Hartono、Ajeng Nurul Aini、Ade Darmawan、Julia Sarisetiati、Mirwan Andan 照片:Gudskul / Jin Panji。圖 / 取自artnet。
Lumbung一詞源自印尼語,是社區中大家集體管理的米倉,在那裡大家發揮互助及共享的精神,共同將收成的稻穀統一集中於此,透過公共資源和相互關懷為社區的長期福祉,它圍繞著一種共同的價值觀以及集體意識的原則組織而成。
展覽概念圖。圖 / 取自universes.art
「我們希望創立一個面向全球的、互相合作、跨領域的藝術和文化平台,即便在文件展後仍就能繼續運作。我們的策展方向旨在資源使用上的多元合作,像是經濟面向、想法、技術、知識與創意的交流…等」
在過去幾個月疫情嚴峻的情況下,Ruangrupa將他們的空間轉變為一個小型工廠,生產短時間內急需的口罩和防疫服,直接分發給印尼各區診所和醫院,並與各地提議這樣的合作方式,更從這個過程中獲得不同單位的捐贈。在全球正面臨Covid-19的攪擾下,再次讓人反思團結的價值,而我們又可以為生態系統做些什麼? 因此本次文件展的主題Lumbung除了是儲存為著未來共享的公共資源,更是強調其跨領域的資源交流與互助。
在本次第十五屆文件展的集結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團隊、組織或機構,共同聚集和發展Lumbung這個概念,每個參與的人都能夠透過分享、交流及互助,獲得不同的資源並能夠從中學習。
在2022年文件展到來之前,他們計畫每兩個月一次,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地方聚會,不過沒想到全球因受Covid-19影響,許多國家的疫情嚴峻,無法實際到往各個國家與各領域的人交流、互動,而目前他們進行線上聚會的方式,每週有3到5天與他們的合作者,約15至20人,進行為時4小時的研討會。
Ruangrupa與其他合作者的線上研討會。圖 / 取自artnet。
「我們就跟印尼許多藝術團體一樣,改造家屋的內部空間,一直是我們想要實踐的其中一環。」Ruangrupa將私人起居室變成了公共空間,他們認為這麼做只是將空間變成「公共」,並非「展覽空間」、「居住空間」或是賦予這個空間其他意義的名字。對他們來說,人在這個空間活動,就是它發揮它的作用的時候。
因此Ruangrupa在卡塞爾開設這種類型的空間,並取名ruruHaus,除了秉持著他們一直以來堅信的概念外,也是作為一種策展的實踐。ruruHaus代表著一個地方的開放,以及資源的匯集與共享,更是能夠讓大家了解卡塞爾市總體生態系統的空間。ruruHaus將從小規模開始,並隨著時間而發展,漸進擴大它的規模。不同的知識、技能、經驗、需求和價值觀可以在這個空間中得到平衡,他們也將邀請來自不同社區、藝術家和學生的團體共同參與、活絡和填滿這個空間。
ruruHaus外觀, Photo: Nicolas Wefers。圖 / 取自documenta-fifteen.de。
Ruangrupa是一個來自印尼雅加達的藝術團體,成立於2000年。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集結藝術家、媒體界、科技、社會科學、政治…等不同領域的專才,參與及支持城市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理念,並針對印尼城市當今發生的議題提出批判性的觀察和觀點。他們更是透過各類藝術項目的形式,實踐他們一直以來注重的共享與交流,例如展覽的策劃、藝術活動、藝術實驗室、研討會、研究相關書籍以及期刊的出版。
在Ruangrupa他們的團員中沒有階級之分,希望所有的決定都是大家達成共識後做的決定,並希望這種等級制度能夠在各種機構或是團體中減少。「我們不認為Lumbung僅僅是為第十五屆文件展選定的『主題』,相反地,它更像是深深地融入我們Ruangrupa日常的實踐中,是我們迄今為止價值觀的總結。作為一個團體,我們在自己和其他成員之間共享資源、時間、精力、資金、想法和知識。」
2012至2018年間,他們與雅加達的幾個藝術團體共同開發了一個文化平台-Gudang Sarinah Ekosistem,其位於雅加達南部的Gudang Sarinah倉庫。成立的旨意希望打造一個開放式且跨領域的空間,不同專才的人相互激盪下,發展出更具創意的想法,鼓勵在這當中大膽底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打造多元化的社會與機構,並透過各種展覽、節目、電影放映會、研討會、音樂會以及期刊將這些合作的成果開放予大眾。
有了先前的經驗,Ruangrupa於2018年再次與藝術團體Serrum 和 Grafis Huru Hara 共同發起了 GUDSKUL-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ve and ecosystem studies,其讀音似英文的「Good School (好的學校)」,打造共學的學習環境,旨在平等、分享、團結、友誼,希望推廣集體的、共享的價值。
自團體成立以來,他們期望落實互助與共享的精神從未改變,希望能夠取代由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構成的藝術生產模式。其概念從雅加達漸漸地蔓延至2022年的文件展。一個不斷壯大的團隊,將如何把它們轉化為文件展規模的展覽,著實令人期待。
關於卡塞爾文件展
卡塞爾文件展(Kassel Documenta)誕生於1955年,在德國卡塞爾每5年舉辦一次,與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及威尼斯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文獻展的誕生主要希望能夠洗脫納粹時期籠罩著藝術發展的烏雲,所以有反對帝國主義的傳統,和一般以國家權力較勁的大型藝術展有別。原只是當時德國聯邦園藝展的一個周邊活動,卻經由來自卡塞爾的畫家及大學教授阿諾德·博德及其友人的提議,將「藝術的麥加聖地」的想法,以回顧、文件及改造形式呈現二十世紀初,近五十年藝術歷史的進程。
參考資料 :
"The lumbung concept for documenta fifteen. Statement by ruangrupa from 18 June 2020", universes.art, 2020/6/18.
"ruruHaus", documenta-fifteen.
ruangrupa, "Ruangrupa, the Collective in Charge of the Next Documenta, Reflect on What It Means to Curate in Times of Crisis" ,artnet, 2020/6/4.
REACTIONS
0
0
0
4
1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8月新展「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 看見荷蘭國際攝影大師的美學視野
國藝會創立以來最具突破性的獎助:「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第一期獲選藝術家分享會
Damien Hirst《The Currency》:「請問您要保留NFT或換成實體作品?」側寫兩者之間的競合關係
盧昉《異教徒的詩歌》個展:探詢人文精神在當代的多元性,入古出今系列最終章
從線上視窗到街頭櫥窗 臺美會「另見:藝術家的視窗」展 以藝術創造臺中舊城新貌
水上的藝術展場:月之美術館「2023 月津港燈節」公18-2展區徵選計畫開跑!
全球首創NFT廢棄路燈公共藝術 ! Web3永續發展智慧城市
北美館「旅途:新進典藏作品展」:以近年典藏作品為主要範疇,其中40餘件作品首次展出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轉接器」展一睹11位藝術家驅動跨域性的當代藝術新視野
高美館攜手臺灣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日本設計大師皆川明,2022雙特展10月精彩呈現 !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特展藝文跨界漫漫秋日,一場盛大的透明慶典!「2022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透明大百科GLASSPEDIA」今公布展會主視覺
2022-08-17|撰文者:新竹市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