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國際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時事觀點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以色列-哈瑪斯戰爭Artforum艾未未

2023-11-2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

五年為週期舉辦的德國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自1955年成立以來,已成為當今藝術界的重要活動之一,並於國際上享譽盛名。而由印尼藝術團隊ruangrupa策展,以「穀倉」(lumbung)為主題的第15屆文件展也在去年9月落幕。然而,原定於2027年舉辦的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目前卻陷入危機之中。就在上週(11/16),本應負責遴選下屆文件展策展人的評選委員會已全數離職,背後緣由則涉及近期以色列-哈瑪斯衝突相關的種種因素。

 

不單只有卡塞爾文件展在內,面對衝突蘊含的複雜性,藝術家與策展人們、甚至組織對於議題所持的政治觀點難免各有分歧;而其立場上的不一,亦為現階段不少展覽與活動的舉辦帶來影響和變數。

第15屆文獻展期間的弗里德里希博物館(Fridericianum)。攝影Thomas Lohnes / © Getty Images

按下暫停的文件展

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評選委員會本由六名成員組成,然而本月上旬,以色列藝術家Bracha Lichtenberg Ettinger成為六人中首位表明退出的成員。主因為在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的首波襲擊後,令她難以將心力付諸於展覽工作中。其後,印度詩人Ranjit Hoskote又因一封其曾在2019年時聯署的信件曝光,遭受公開輿論及譴責而離職。該封信件內容為指責當年以色列領事館於孟買大學策畫的活動,其牽涉猶太復國主義和印度教民族主義,更被指認為具明顯「反猶太主義」的傾向。

 

據悉,在Hoskote的信件被公諸於世時,德國文化部長便威脅撤回對下屆文件展的國家贊助金。不久後,文件展便要求Hoskote對外澄清信件爭議;但相反地,其卻選擇離職,並稱他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同情,被過度曲解為對哈瑪斯的支持。Hoskote更說,「令我痛苦的是,當前情況已然否定了文件展自始以來對於多元立場的開放…我也擔憂這些情況會損及德國對於全球文化政治所貢獻出的慷慨精神和對話意願」。[註1]

原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評選委員會成員,由左至右為:Gong Yan, Bracha Lichtenberg Ettinger, Kathrin Rhomberg, Ranjit Hoskote,Simon Njami & María Inés Rodríguez。圖 / 取自 Ranjit Hoskote’ X

剩餘四名成員-Gong Yan(龔彥)、Simon Njami、Kathrin Rhomberg 和María Inés Rodríguez,共同在11月16日發布聲明宣布請辭。他們表示,「自上屆文件展以來,特別是在我們世界正面臨危機的情況下,這種將複雜現實過度簡化的情緒和智識氛圍,與由此產生的制約風氣開始盛行,這使我們無法構思出一個強而有力、具示意性質的展覽計畫,從而難以再擔負責任進行確立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策展主軸的遴選工作」。[註2]

 

同時,委員們亦於聲明信中指出,其認為德國目前的政治氣候,不大適合組織如卡塞爾文件展這樣的藝文活動。針對委員會的集體離職,卡塞爾文件展則在後續聲明中表示,「尊重此一決定,並感謝所有參與者的貢獻。」[註3] 並提到,現階段將致力於重組下屆文件展的評選流程,但並無提到下屆展覽是否能如期於2027年舉行。

第十五屆文獻展:張恩滿,〈蝸牛的漂浮系統〉,Bootshaus船屋,2022年,裝置實景,Bootsverleih Ahoi,卡塞爾,2022年6月15日,攝影Frank Sperling / © Documenta

對於不同聲音的質疑

圍繞著以色列和加薩的一系列爭論,德國卡塞爾文件展評選委員會辭職風波實屬近日較為矚目的最新事件。而在上月份,一封發布於Artforum網站上的聯署信更是在藝術界引發廣泛的意見分歧。

 

信中寫道:「我們支持巴勒斯坦解放,呼籲停止殺害和傷害所有平民,並立即停火向加薩提供人道援助;且要求在戰爭罪和人道危機持續發生的情況下,聯合國等機構、組織不應保持沉默。」[註4] 這封信發佈時據悉獲得8,000份署名支持,其中包括Nan Goldin、Barbara Kruger、Judith Butler等一眾藝術家和學者。關於連署信的爭議則圍繞在:儘管作者呼籲「拒絕針對所有平民的暴力,無論其身分為何」,但最一開始公開的信件內容較聚焦提及以色列現階段對於加薩的攻擊,卻無明確承認或譴責哈瑪斯在10月7日對於以色列人的殘酷襲擊與所造成的傷亡。

Emily Jacir,〈悼念 1948 年被以色列摧毀、人口減少和佔領的 418 個巴勒斯坦村莊〉,2021 年,難民帳篷,繡線,記錄簿。圖 / 取自 Artforum

故該封連署信被視為有些立場上的偏頗,這也使得和信件相關的人員陷入風波之中。如Peter Doig、Joan Jonas、和Tomás Saraceno等多位藝術家,便在經輿論後而選擇收回其簽名。然而,Artforum主編David Velasco則因事件被解雇。縱使信件來源為雜誌外部,但其仍被廣泛誤解為雜誌自身的聲明。對此,Velasco向《紐約時報》表示,「自己相當失望,一本一直代表言論自由和藝術家聲音的雜誌,竟屈服於外界壓力」。

Artforum前主編David Velasco。攝影Pietro D'Aprano © Getty Images

回到本月中旬,據報導指出,藝術家艾未未本將於倫敦里森畫廊(Lisson Gallery)舉行的展覽,也因其在社群媒體X(推特)上發布的貼文而被取消。該則貼文目前已被刪除,據悉其內容述及了艾未未自己對於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的看法。後續,艾未未在個人聲明中表示,該展覽確實已被畫廊取消,他也同意展覽的停止,「是為避免進一步的爭議,也是為了自身的福祉」。不過,艾未未亦另針對言論自由表達看法,他認為「各種意見」都應該受到重視。並說:「如果言論自由僅限於發表同一類意見,那就成了禁錮。言論自由應關乎不同聲音,特別是和我方不同的聲音」。

藝術家艾未未。圖 / 取自 衛報。

因著以色列-哈瑪斯衝突背後錯綜的歷史、政治脈絡,確實使人們在觀點發表上容易受到外界更多檢視。近日相關報導亦提到,比如原訂於明年三月開幕的德國當代攝影雙年展(Biennale für aktuelle Fotografie),因其中一位策展人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的內容,而面臨取消危機;與此同時,加拿大安大略美術館(Art Gallery of Ontario)的原住民策展人Wanda Nanibush也在近日離職,據消息指出背後緣由可能與Nanibush過往至今對巴勒斯坦的支持言論有關,其因而與人不合而選擇離開機構。對此,從藝術界近期發生的一連串異動事件,不難突顯出關於言論自由與容納多元聲音的深入思辨。

 

註1|Ranjit Hoskote於2023年11月13日發布聲明。來源:e-flux
註2|Gong Yan、Simon Njami、Kathrin Rhomberg 和María Inés Rodríguez於2023年11月16日發布聲明。來源:e-flux
註3|出自卡塞爾文件展於2023年11月16日發布的新聞稿。來源:documenta
註4|公開連署信於2023年10月19日發布在Artforum網站上。來源:Artforum

 

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以色列-哈瑪斯戰爭Artforum艾未未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1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