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藝會與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合作 支持四組共23位臺灣藝術家前進德國參展
2022-06-10|撰文者:國藝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全球當代藝術界的重要盛會、五年一度的德國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 fifteen),即將於6月18日起正式開幕。卡塞爾文件展自1955年成立以來,已邁入第67年,一直是眾所矚目的世界大展之一,過往僅有少數幾次有臺灣藝術家的參與,而在即將發生的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上,預計將有四組共計23位臺灣藝術家參展。
5月24日由國藝會林曼麗董事長主持與藝術家們的線上見面會。圖/國藝會提供
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由印尼藝術團隊ruangrupa擔綱策展,其以「穀倉」(lumbung)作為策展主題,試圖將整個文件展視為一個lumbung的模型,不僅僅是一時一地的展覽事件,更是一個可以創造永續與共享的生態系統(ecosystem),是思想、故事、人力、時間及其他可共享資源的集合。在此策展概念下,參展者分為「穀倉藝術家」(lumbung artists)與「穀倉成員」(lumbung members)。藝術家張恩滿,以及由藝術家許家維、羅仕東與泰國藝術家共組的團隊Baan Noorg Collaborative Arts and Culture,為受邀參與主題策展的「穀倉藝術家」;而以「穀倉成員」受邀參展的兩個印尼團體Jatiwangi art Factory與Gudskul,其計畫均包含與臺灣藝術家或團體的合作,Jatiwangi art Factory的合作者為策展人李依佩(細着藝術)及多位藝術家,Gudskul的合作者為有限責任高雄市斯卡托德藝術勞動合作社。
Baan Noorg 藝術與文化合作社成員。圖/卡塞爾文件展臉書
國藝會「ARTWAVE—臺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自2019年10月支持並協助ruangrupa來臺進行田調後,即與策展團隊保持緊密聯繫,期望能促成臺灣藝術家參與本屆文件展,而在主動出擊與國際藝文組織或重要展會建立合作關係之外,國藝會也於補助機制中增加優先考量ARTWAVE計畫的條款,本次受邀前往參加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的藝術家們,即集結了包括ARTWAVE平台、國藝之友及補助等項目資源的共同支持,於此同時,國藝會也在持續協助策展團隊與臺灣藝術家的聯繫,同時在以各項資源支持臺灣藝術家的參展計畫之下,成為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官方的合作夥伴(Funder)。
為表達對所有參展藝術家的關心與祝福,國藝會特別邀請本次受邀的所有藝術家於行前舉行線上見面會,除了為藝術家們介紹其他前往參展的同儕之外,也邀請藝術家們分享各自的創作計畫。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於會中表示,「非常高興可以在本次文件展上看到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臺灣藝術家陣容,這個成果源於藝術家們在自身創作與跨國合作上的長期耕耘,國藝會很榮幸有機會能夠參與其中。」林曼麗進一步表示除將於國藝會相關媒體上持續與國內分享藝術家們現場展出的報導外,也將會與藝術家保持緊密的聯繫,持續做為藝術家們的堅強後盾。
受邀參展藝術家/團隊的創作計畫簡介如下:
張恩滿「蝸牛的漂浮系統」
邀鄒婷、王韓芳一同「入侵」卡塞爾
5月24日線上見面會-張恩滿、鄒婷與王韓芳的分享。圖/國藝會提供
張恩滿本次的參展計畫,承襲其既有的創作風格與非洲大蝸牛的研究主題,並進一步藉由文件展所在地卡塞爾市的地理環境與生態背景,建立工作團隊與跨國藝術家小組的合作,以「蝸牛的漂浮系統(Floating system for Snails)」為主軸來推進與拓展相關討論。在視覺傳達的關鍵字為航行、採集、轉化與解殖。
張恩滿在現場展示的主體是一艘長達六米、外型像蝸牛螺層殼體的船屋,其將緩緩行進在富爾達河(Fulda),創造出一個跨越卡塞爾市多處的移動展示。船屋在固定航行時段外會停泊在Bootsverleih Ahoi 碼頭,船泊碼頭處會設置一間候船室作為展示的空間,除將展出計畫說明、研究文獻、影像、刺繡等作品外,也將成為研究蝸牛料理的非典型博物館與活動場所。船體和候船室的整體視覺圖像,將以玻璃彩繪呈現臺灣重要的原生種——構樹。
張恩滿「蝸牛的漂浮系統」,光影由製作中的候船室彩繪天花板灑下。圖/張恩滿提供
在本計畫中,張恩滿還邀請到兩位策展人鄒婷與王韓芳合作,兩人在前往卡塞爾駐地研究後,以蝸牛系列作品編彙了一項「入侵計畫」(Project Invasion),預計將建立一個以關鍵字和場景為主導的地圖網站暨線上展覽平台,並侵入卡塞爾市公共空間與其他展場,設立QR碼讓來自不同入口的觀眾進行探索、進入地圖網站,以呼應此系列關注的文化轉化與解殖企圖。擬「入侵」的場所包括弗里德里安博物館(Fridericianum)、文件展文獻庫(documenta archiv)、卡塞爾自然史博物館(Naturkunde Museum)、文件展大廳(documenta Hall)、卡塞爾植物園(Kassel Botanical Garden)等。
此外,三人也將與策展團隊依時區編組之藝術家小組(mini majelis)合作一系列與食物文化相關的集體創作計畫,預期將包含印刷品、工作坊、網上商店等。
「蝸牛的漂浮系統」
參展藝術家:張恩滿
展出地點:德國卡塞爾富爾達河(Fulda)+ Bootsverleih Ahoi碼頭
衛星計畫—Project Invasion(入侵計畫)
合作者:鄒婷、王韓芳
地點:線上網站(projectinvasion.tw)與弗里德里安博物館(Fridericianum)、文件展文獻庫(documenta archiv)、卡塞爾自然史博物館、文件展大廳(documenta Hall)、卡塞爾植物園(Kassel Botanical Garden)等約二十處文件展展區。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Baan Noorg藝術與文化合作社
臺、泰、德共創「翻攪乳海:事物與儀式」
5月24日線上見面會-Baan Noorg 藝術與文化合作社 羅仕東與許家維的分享。圖/國藝會提供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自2012年於曼谷策辦「台泰當代藝術交流:理解的尺度」(2012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獲補計畫)之後,成員羅仕東、許家維與泰國藝術家Jiradej Meemalai與Pornpilai Meemalai持續保持互動及多項合作,並共同發起以地方創生、連結國際與在地、教育與實驗為核心的藝術與文化合作社——Baan Noorg Collaborative Arts & Culture,策展團隊邀請Baan Noorg為參與主題策展的藝術家,羅仕東、許家維便在與泰國夥伴的合作下發展出此次的參展計畫「翻攪乳海:事物與儀式(Churning Milk: the Rituals of Things)」。
Baan Noorg藝術與文化合作社「翻攪乳海:事物與儀式」展場一隅。圖/打開—藝術工作站提供
Baan Noorg位於泰國拉差汶里府的菩澤村,其創作計畫即是由Baan Noorg持續關注的在地農業,尤其是菩澤村目前首重的酪農業出發,而德國不僅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種牛出口國,也是歐洲最大的牛乳及有機乳製品製造商,上述背景讓創作團隊構想出以泰、德的酪農業作為連結兩地的關鍵,並藉由共通之中又見差異的文化與傳承、儀式與生活、傳統與創新等面向據以發展。
計畫名稱「翻攪乳海」,取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一段情節,眾神為了如何長生不老的問題十分困擾,因此諸善神提婆與諸惡神阿修羅決定共同努力翻攪乳海提取甘露,以獲得永生。以提婆和阿修羅不分已異,協力攪拌乳海取得長生不老的甘露為隱喻,創作團隊將之連結到社會參與運動,並在針對卡塞爾社區進行調查後,發現一個名為「威爾森先生的滑板公園」的有趣團體,這是一個以社區為基礎而建立的工作坊,進行滑板社會參與運動。創作團隊認為滑板運動與翻攪乳海都處理了人類面臨的相似挑戰:重力問題與錨定效應,進而希望將滑板運動與牛皮影戲偶融會貫通,在卡塞爾文件展廳開創一個可敞開心胸聚集遊戲、相互學習的環境與舞台。展覽期間這個舞台在特定時刻會有滑板玩家、皮影戲、錄像、光雕等。在沒有事件發生時,舞台就可以分享給其他藝術家或策展團隊的活動使用。
計畫參與成員:羅仕東(臺灣)、許家維(臺灣)、jiandyin(Jiradej Meemalai and Pornpilai Meemalai,泰國)、Pakchira Chartpanyawut(泰國)、Krittaporn Mahaweerarat(泰國)、Dangchanok Pongdam(泰國)、Awika Samukrsaman(泰國)、Suphitchaya Khunchamni(泰國)、Alfred Banze (德國)、Christine Falk(德國)、Liam Morgan(加拿大)
合作單位:威爾森先生滑板公園(Mr Wilson Skatehalle)
展出地點:文件展廳(Documenta halle)
Baan Noorg Collaborative Arts & Culture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aannoorg
細着藝術「瓦集瓦籍」
藝術驅動的社會實踐:從駐村、展覽到在地的永續蔓生
5月24日線上見面會-細着藝術李依佩與梁棨筑的分享。圖/國藝會提供
李依佩(細着藝術)自2008年起長期關注在東南亞當代藝術的範疇,以文化、社區、創意帶出島嶼性、可持續性、非場域與創新議題相關計畫,預計將以「瓦集瓦籍」(WAGIWAGI)計畫參與Jatiwangi art Factory(簡稱JaF)發起的紅土城市計畫,於文件展現場展出。
JaF所在的印尼西爪哇瑪賈連卡城市自荷蘭殖民時期便以紅土聞名,2005年創立至今,一直在發展如何把紅土轉化為自我身份認同的新指標。自2017年起,作為策展團隊選定的穀倉成員,JaF即開始思考如何透過紅土結合國際資源的力量,擴大檢視城市面臨現代化發展過程的轉換,進而將其長期經營的一項「紅土大使館(Terracotta Embassy)」計畫獨立,並邀請與其合作的藝術團體進行研究與跨國協作,形成新的藝術社群;包括韓國、日本、瑞士、荷蘭、英國、波蘭、臺灣等七個國家都有參與。臺灣的策展人李依佩與多位駐地研究藝術家即為合作對象之一,而由此所發展的計
細着藝術[WAGIWAGI]展覽海報。圖/國藝會提供
「瓦集瓦籍」回應當前氣候變遷的「環境衝擊」以及文化面向的「永續性經濟」議題。
「瓦集瓦籍」嘗試從非人類中心視角探討島嶼生態系統,邀請來自臺灣、印尼和英國的跨領域專家與藝術家通過「陽光、植物、土地」文本回應當前的生態環境,同時與JaF進行建築空間的基礎系統探索和建構。在南島語系中,臺灣原住民西拉雅平埔族和泰雅族語中的「Wagi」代表太陽,Wagiwagi 則有向自然打招呼和What a great idea的含義。中文翻譯「瓦」代表瓦片,除了寓意自然與人的邊界,同時也呼應紅土,「集」有集體、協作之意,「籍」則呼應萬物皆有所屬。因此,由「瓦集瓦籍」所帶出的觀點、創作、駐村交流、工作坊、建築的集合,猶如從土地到樹冠產生了一張跨尺度的動態環境地圖,連接了阻礙共存的矛盾。為此,一個不斷增長的新生態系統被創造出來,脫離靜態展覽的時空限制,於野地環境、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中同時增長,並且在印尼當地和德國卡塞爾文件展進行展覽。
細着藝術「瓦集瓦籍」現正佈展中的展覽空間。圖/細着藝術提供
「瓦集瓦籍」在卡塞爾現場從開幕到7月份有一系列活動,包括森林工作坊、音樂演出、島嶼工作坊、藝術與生態講座等;8月以後將開始在印尼建置佔地大約三百平方公尺的「瓦集瓦籍」空間,並在2023年4月與JaF空間合辦亞非駐村藝術節展出,其也意味著「瓦集瓦籍」這個計畫將不只發生在卡塞爾,而是會一直生長下去的永續實踐。
《瓦集瓦籍》策展人:李依佩(臺灣)
計畫參與成員:何灝(臺灣)、林安琪(Ciwas Tahos,臺灣)、洪信介(阿改,臺灣)、黃宜品(臺灣)、黃志華(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伍淑惠&林資芬(臺灣)、洪琪&林家豪(臺灣)、梁棨筑(臺灣)、Bagus Pandega & Kei Imazu(印尼與日本雙人組)、Aliansyah Caniago(印尼)、Celyn Bricker(英國)
展出地點:Hübner areal
《瓦集瓦籍》網站:https://wagiwagi.xyz/
斯卡托德合作社「交換日常風景」
印尼Gudskul與八個國際藝術團體共學共創的「穀倉」實踐
5月24日線上見面會-斯卡托德合作社成員賴曉瑩、蔡明岳、柯永謙、吳念澄的分享。圖/國藝會提供
有限責任高雄市斯卡托德藝術勞動合作社(簡稱斯卡托德合作社),從2021年10月開始參與印尼非營利組織Gudskul發起的研究共學計畫(Gudskul: Collective and Contemporary Art Ecosystem Studies)。長達半年的共學課程,從徵選中脫穎而出的八個不同國家的團體,雖然個別受邀前
卡塞爾參與展演,卻決定共同推出一個名為「La Tabebh」的團體,針對Gudskul長期探討的概念「collective of collectives」,進行探索與實踐。
斯卡托德合作社過去在展覽策劃和替代空間的經營上皆以「都會日常生活」、「興趣愛好者」、「非貨幣的交換模式」為出發,這次在卡塞爾的動態展演,也將延續先前實驗的積累,以「交換日常風景(Exchange the Scenery of Our Everyday Life)」為名,希望透過「咖啡廳」、「刮痧」、「迷因」及「移動的身體感」等元素,傳遞來自臺灣非首都圈的日常生活氣息,並期待在東南亞的藝術團體與國際往來的觀眾之間,通過興趣愛好者,尋求交集與共鳴,激發更多討論。
斯卡托德合作社快閃咖啡店設計⽰意&都會穀倉計畫概念示意圖。圖/Graphic by Kieu-Ang Nguye
「交換日常風景」以替代空間及其社群生活場景的搬移為出發,將在主展場外的廣場打造咖啡快閃店,以咖啡為媒介,與世界各地的觀眾進行故事交換,藉此建立一個更為龐大的共享社群與地圖指南。夜間的戶外放映計畫,取材傳統廟會戶外放映的元素,以及團隊過往經營替代空間「河南8號」佔據街道的慣例,推出三部以「移動」為主要視覺構成的錄像作品,搭配裝置和劇場展演,帶出從早期殖民貿易發展史、工業園區開發的落差矛盾,以及當代都會發展的遷徙議題。迷因工作坊則將從臺灣地方迷因生產的樣貌開始介紹,並且與東南亞的迷因創作者一同探討區域迷因文化的異同。此外,由於團隊成員柯永謙為地方迷因研究者,經常在共學課程中分享迷因策展與地方迷因觀察,因此獲主辦單位邀請與歐洲機制批判迷因網紅Freeze Magazine以迷因為主題進行對談。
斯卡托德合作社與其他七個國家成員共組參展的 La Tabebh。圖/La Tabebh臉書
臺灣參展藝術家:賴曉瑩、蔡明岳、蔡士翔、柯永謙、林祐聖、吳念澄、陳怡雯
合作外國團體:Ba-bau Air(越南)、Load Na Dito(菲律賓)、Omni Space(印尼)、Pangrok Sulap(馬來西亞)、Salikhain Kolektib(菲律賓)、Tonjo Yayasan Foundation(印尼)、The Bishkek School of Contemporary Art(BiSCA,吉爾吉斯)
地點:腓特烈博物館(Museum Fridericianum)
Gudskul Collective Study Batch 4 (La Tabebh)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atabebh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藝時代畫廊以《維度侵越—文化表象的當代譜寫》為題,ART TAIPEI 2024隆重呈現洪易、陳建發、葉哲瑀之作品
台北藝博「30+1」啟動品牌再造(rebranding),台北藝術週等十大亮點齊發!
桃美館「光盒作用」:用藝術與科學建造的光盒實驗室
科技與人類共舞的美學哲思:「流動意識DANCING WITH ROBOTST」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特展
在塗鴉的世界中構築自由恣意的遊戲人生:塗鴉藝術家夢裡那兔(MAR2INA)專訪
從「五象之境」談跨域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風景構築
第二屆「伊斯蘭藝術雙年展」主題節自《古蘭經》,展示超過500件歷史文物與當代藝術作品
大英博物館彙集有史以來最完整的畢卡索版畫作品,揭示藝術家鮮為人知的創作面向
高美館《2025高雄獎》即日起至10/18開放投件! 首獎高達50萬,另首度增設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10萬
她的藝想世界:新媒體創作中的女性意識與藝術革新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3-11-2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3241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2022-06-24|撰文者:文化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237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如何才能恢復日常生活?」這些2022年的藝術雙年展,又是如何回應當今世界?
2022-05-03|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4963
國藝會聯手北藝中心推出「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國際策展人雲集臺北
2024-08-26|撰文者:國藝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09
以人本思考定義劇場的未來一步: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雲門基金會專訪
2024-10-06|撰文者:李竺恩1163
全球博物館專家齊聚臺灣 文化交融與技術創新激盪 ICOM-ICAMT 2024臺灣年會圓滿落幕
2024-10-11|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