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人物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曾采翎:Born to Be Yellow,「土地公不保佑」的女性與壞畫

曾采翎濕地繪畫BLM女性

2021-07-15|撰文者:陳晞

曾采翎作品〈回家路上〉。圖/濕地官網
包裹在棉被與口罩中,一位披頭散髮的女性,坐在機艙試著一路睡到抵達目的地,背後的光暗示著這是個機艙人員認為乘客應該睡覺的時候,身前的飛機餐卻完好的放在桌子前沒有被使用過。這是藝術家曾采翎在畫中描繪自己因疫情影響的現代遷徙經歷。灰冷靜默,因為避免傳染的風險,因此交流、接觸、互動都必須隔上一層安全距離,在生理與心理的層面上都是。
這位女性,有時候是拿著菜刀割下殺豬(沙豬)性器的小女孩,有時候是被關在抓娃娃機裡、被長得像豬的黃皮噁男用娃娃夾鉗住的玩偶,有時候是被白人拿刀料理的黃色小雞。她手持三柱清香祈願救贖,但土地公不保佑,睥睨這位信女,自顧自地吃著供品。在曾采翎的畫中不存在矯情的崇高與希望,在惡的世界中,唯有自己是自己的救贖。
曾采翎作品〈吊娃娃機〉。圖/濕地官網
曾采翎個展「土地公不保佑」於濕地展場。圖/濕地官網
曾采翎在畫中皆露了這個世界的惡、破滅與孤寂。自2012年開始,美國的BLM ( Black Lives Matter ) 運動蔓延、到因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導致的亞裔種族歧視後引發另一波「Asian Lives Matter」運動至今,種族歧視、身分認同與全球化政治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有許多人以藝術試圖療癒這個世界的不平等。畫廊聘請黑人藝術總監、主流雜誌上出現更多的非裔、亞裔的面孔,展場出現族群與性別平等倡議的宣言屢見不鮮。這樣的氛圍與環境,讓這位身為來自臺灣的黃皮膚女性的年輕藝術家,在繪畫中探討著當代社會中、那些隱藏在日常中的混沌與暴力。
這些在外生活中遭遇的惡經驗越是強烈,曾采翎對於家的歸屬感與質問就越是強烈。她把烏龜或蝸牛當作她自己以及家人,此時的畫面總是令人感到比較安心,有時透露出令人會心一笑的惡趣味,像是藝術家將自己比作翻肚的烏龜,一旁三隻烏龜似乎不太擔心她的安危,自顧欣賞、品嘗鮮花美味。這樣的自喻,從藝術家的早期作品中便已嶄露端倪。
曾采翎個展「土地公不保佑」於濕地展場。圖/濕地官網
曾采翎作品〈土地公不保佑〉。圖/濕地官網

在曾采翎個展「土地公不保佑」的展出系列之前的繪畫,初期多以流動的筆觸,形塑液態般的想像世界。在畫中總有個自我投射的角色,藉此描繪自她關係。這種帶有抽象表現風格的流動性筆觸,藝術家自認其影響源於在學院中受到美國畫家朱迪思·林哈雷斯(Judith Linhares, 1940-)的影響。這位資深的美國畫家曾參加1978年的重要展覽「壞繪畫」(Bad Painting),展出她帶有第二波女性主義精神與灣區形象繪畫(Bay Area Figurative Painting)的表現主義作品。林哈雷斯成長環境中興起的地下文化與街頭運動成為她創作的養分,其與被稱為低眉藝術(lowbrow art)的繪畫作品有著精神上的親戚關係。
「作為一位在紐約生活的臺灣女性,在疫情以前的生活其實就不容易。最近的BLM,以及後來亞裔遭遇的問題,又是另外一個種族歧視現象。從去年疫情開始以後,很多對於亞裔的歧視更為顯性,我走在街上也會被人叫罵。我希望透過繪畫,表達我在生命與環境中經驗的那些難以被說明的境遇。」

曾采翎個展「土地公不保佑」於濕地展場。圖/濕地官網
林哈雷斯的藝術方法,或許給了身在疫後世界的環境中,在種族歧視、抗爭運動之間格格不入的曾采翎,一個發自生命經驗的切入點。她並不忌諱將作品畫得很「壞」,她藉著這樣的壞,表現出一種寓言的衝動。為了將自己在當代感受到的各種情緒衝擊呈現在畫布上,她以角色與情境,在直觀的符號性和變形的場景中帶出這個世代幾乎毫無救贖可言的破滅感。
這種破滅感瀰漫在當前時代的許多創作當中,它不同於美國戰後「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如今我們面對的,是全球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以及種族主義的復興。就像在日本漫畫家諫山創的《進擊的巨人》中、即將被巨人隨意吞食踩踏的人類,又或是像《約定的夢幻島》中、身處在異世界中作為食用人類的孩童,總有個巨大的、看不見的體制幽靈宰制著每一個人,讓每一個人陷落難以互相理解的暴力環境之中。曾采翎的繪畫透露出了一種對於暴力的控訴,置身在悲慘世界中的女人,那身怎麼洗都洗不掉的螢光檸檬黃,是自己的身分認同。
曾采翎個展「土地公不保佑」於溼地展場。圖/濕地官網
曾采翎作品〈公豬惡夢〉。圖/濕地官網

「土地公不保祐」— 曾采翎個展

展覽日期│2021/07/03 – 08/07
藝術家|曾采翎
策展人|徐唯庭 Ronnie Hsu
展場平面攝影|朱駿騰
共同主辦|濕地 venue
Artogo線上展覽連結請點擊此處
濕地線上展覽連結請點擊此處


關於濕地|venue
座落於具有藝術與文化氣息的台北市中山區,這是一棟由三個展廳、一個小酒館和幾個工作室所組成的創意社群。多年以來,濕地|venue 持續引進各國的特色展覽與活動,已成為台北市中心最前衛的藝術空間。
關於策展人│徐唯庭 Ronnie Hsu
倫敦大學城市學院(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國際新聞碩士,後於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進修當代藝術與藝術史,為the COLLECTORS線上藝術平台的共同創辦人。曾策劃之展覽包括David Shrigley作品展(台北)和Alex Katz版畫個展(首爾)。
關於藝術家│曾采翎
曾采翎 (Tsai-Ling Tseng),1991年生於台灣台北,現生活與創作於紐約布魯克林及台北。畢業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The School of Visual Arts),後取得芝加哥藝術學院(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藝術創作碩士學位。近期展覽包括在香港由Woaw Gallery 攜手 Avant Arte 舉辦的《WoP:畫紙上的藝術》聯覽、紐約Kapp Kapp藝廊Minor Feelings個展及East Hampton Harper’s藝廊36 Paintings聯展等。曾獲獎項包含2022年Anderson Ranch Arts Center Artists-in-Residence Award、2021年NYFA Painting Fellowship (Finalist)、2020年Shandaken: Paint School Fellowship、2019年Mercedes Matter Awards以及2018年Carrie Ellen Tuttle Fellowship等。

曾采翎濕地繪畫BLM女性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2

0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現代藝術時事觀點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11-04|撰文者:廖新田 《氣韻生動與現代性》作者,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