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撰文者:擷果創意/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021香山濕地藝術季,將10月9日正式登場,今年以「海有來過」為題,沿著台灣海峽西海岸總長15公里的海岸濕地為展場,邀請7組藝術家/團隊創作7件作品,以動態場域為敘事空間,演繹海岸線自然的歷史軌跡,並以在地生活脈絡出發,結合地方風土姿態與文化信仰,將參與式藝術拉進社區,回應地方需求,打造藝術物件與海、與人的交織及對話。
「幫你找個理由,去看看海。」
新竹市市長林志堅與藝術家阿部乳坊《旅人計畫:風與海》。圖/擷果創意提供
海潮逐漸退去,而一波波的人群湧進,每到潮退時分,傍海而生的聚落居民便開始了下田作業,在藝術季的刻畫下,藝術家以不同的感知方式,回應海與陸交匯而生的「風、水、土、物」,每當海走過,浸潤了土地,便勾勒描繪出海的輪廓,這亦是人與海交集下的生活樣貌、產業脈絡。沿著海岸走訪香山細賞7件藝術作品,感受細路海潮的本質,希望每位來訪者都能找到屬於自己與這片海的交集之處。
七件藝術作品,演繹流動的風景
香山濕地為國家級重要濕地,此次藝術季為其描繪了一幅海洋文化、濕地保育與環境藝術共生的藍圖,於此策展單位-擷果創意特別邀請到7組藝術家/團隊,包括阿部乳坊、范承宗、王煜松、劉致宏、黑生起司、擷果創意、見域工作室參與計畫,每一件作品座落於流動的風景中,旅人成為被看見的事物之一,透過不同的觀看方式,觀者得以穿行於風景內外,海的痕跡、人的介入,讓本就存在的風景重新被看見,而流動的風景不斷地生成。展期至10月24日止。
# 01 旅人計畫:風與海 A Traveller : Will become the Wind and the Flow
阿部乳坊《旅人計畫:風與海》。圖/擷果創意提供
阿部乳坊 / 地點:賞蟹步道
“A Traveller : Will become the Wind and the Flow”是藝術家阿部乳坊“旅人系列”中第四件雕塑作品,旅人系列作品探訪過歷史山城、平靜的稻田、充滿生命力的臨海小島,每一次的旅行,旅人都與自然、天空、大樹、居民、野生動物和流動時光靜靜的相處,如今,旅人到了新竹香山。
在風與海之間,旅人側耳傾聽,聽著空氣中氣流湧動、海浪潮汐及螃蟹橫行的聲音,與此地的風、流與浪合而為一。希望觀者能透過這部作品對香山有更真切並溫柔的感受。
# 02 相同與不同
見域工作室×王阿福 《相同與不同-藝術共創攝影展》。圖/擷果創意提供
見域工作室x王阿福 / 地點:美山社區
香山濕地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地居民及攝影師以相異的媒材和視角,呈現相同與不同的「我與香山」。攝影師王阿福所創作的《過去蚵田裡Into The Oyster Farm》系列,記錄美山社區的養蚵人家,從柏油路、沙灘、潮間帶,利用各式交通工具移動、運送蚵。不論柴油車碾壓沙灘無數次產生的胎痕,竹筏驅趕水流逐漸獨立的通道,亦或人的步伐,踩踏在蚵田間形成較厚實,且易於站立土壤,養蚵人用歲月及交通工具,刻畫潮汐和風雨也難無法抹去的紋理。
#03 The Rising Tide. 海浪的痕跡
黑生起司-楊志偉、陳如薇《The Rising Tide》。圖/擷果創意提供
黑生起司 / 地點:朝山舊海堤
新竹因香山港繁榮成庄,百年天后宮護民興旺,舊時更有海水漲潮至宮門前,地方回味無窮。黑生起司 HEY SHENG 設計團隊以“海浪的痕跡”為設計發想概念,創作現地街道家具裝置藝術:The Rising Tide,材質以金屬烤漆海浪色系:深藍、淺藍、白色三色,交錯連綿自成景,座腳造型來自觀察退潮後,潮間帶意象:礁岩,連結紋理情感記憶。
作品置於香山天后宮廟埕外圍舊海堤旁,提供當地居民與全國各地的香客/遊客使用,在參訪百年莊嚴古剎之餘,可坐憩體驗爾時風情,感受香山濕地之美。
#04 平安符新演繹
擷果創意《香山天后宮-平安符新演繹》。圖/擷果創意提供
擷果創意 / 地點:香山天后宮
香山天后宮為當地出海人祈求平安順利的重要信仰,同時也涵養了香山的土地、人文及生態產業。透過平安符的重新設計與詮釋,期待能從中感受更多故事及祝福。
平安符以天后宮建築特色結合環境意象為設計理念,將三川殿屋脊與媽祖頭飾巧妙融合,同時保留其入口特別的螺紋抱鼓石及濕地生態的鮮明元素,搭配背景的浪花圖騰,整體展現專屬香山的想像與能量。
#05 Tide潮汐的網
王煜松《潮汐的網》。圖/擷果創意提供
王煜松 / 地點:海山漁港
這是一個潮汐捕捉計畫。
地球上水體的規律性高度變化稱之為潮汐。主要由月球,地球及太陽相對重力作用所引起,由於月球離地球較近,月球對潮汐漲落的效應大約為太陽的兩倍。
台灣西部地區沿海,因地形較於平緩的緣故,造成海水漲退面積更大,潮間帶面積也較廣闊。香山這塊土地所處的地點,潮汐的變化使這裡有時是海有時是陸地,而產生豐富的生態資源,從地圖上可以觀察到實際的陸地與圖上的形狀面積不太相同,這裡的地貌屬於不固定的狀態,這裡的生態環境就在這樣漲退之間不斷的循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以定置漁網做為概念,藉由看似無意義的潮汐捕捉計畫,去感受我們在這個宇宙所受的作用力。
#06 The Waves逐浪
劉致宏《逐浪》。圖/擷果創意提供
劉致宏 / 地點:鹽水公園籃球場
濱海的新竹香山鹽水一帶,北臨海山、南接鹽水港溪,是臺灣首項填海造陸的海埔新生地,香山天后宮為鄰近的漁民信仰中心,而鹽水港聚落(鹽水里),歷史可上溯清末以此聚落建立「鹽水港庄」等,在在證明了此處曾近海咫尺。
此次藝術家劉致宏以鹽水公園過去濱海為圖像化發想,將一波波浪潮湧上岸際的漸層彩繪意象,連結球場上、公園裡的孩子們追逐跑跳,營造一處踏浪、逐浪與擁浪的場域,溫柔包覆,同時也更加認識了這塊土地的過去與現在。
#07 Nesting Plan IV White wagtail築巢計畫IV白鶺鴒
范承宗《築巢計畫IV白鶺鴿》。圖/擷果創意提供
范承宗 / 地點:南港賞鳥區
藝術家范承宗向創作基地所棲息的自然動物建築師學習牠們的築巢方式,並以人類的構築材料與技藝詮釋,致敬存在牠們血液中、寫在土地裡、沒有教學天生就會的精采本能。
本次在香山濕地的創作,根據南港賞鳥區的生態特色,其豐富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候鳥進駐,一年四季裡有著大量的鷺科、燕科、文鳥科等鳥種出沒之外,秋冬交接時,還有數量可觀的雁鴨科鳥種。於此,他搭建了一座鳥巢裝置,歡迎人們走入其中歇息片刻,透過如鳥在巢的視角與體感,提醒著人們對濕地生態保育的關注。
2021香山濕地藝術季「 海有來過」
香山藝術季主視覺。圖/擷果創意提供
展覽日期:2021年10月9日至10月24日
市集日期: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0日,13:00~18:00
展覽地點:新竹市香山區-賞蟹步道、美山社區、朝山舊海堤、香山天后宮、海山漁港、塩水公園籃球場、南港賞鳥區。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釋出多項預告專案,設立「專業日」 打造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深度交流平台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劉慧中的「失落秘境」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當代藝術時事觀點香山濕地藝術季:李承亮《時光旅行艙—夕陽黃 TRAVEL VEHICLE- SUNSET YELLOW》中轉換的休憩領域
2024-11-1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