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1|撰文者:廖仁義
李光裕是一位以藝術創作來安頓生命困惑的藝術家。他試圖安頓的或許是他個人的生命困惑,也或許是芸芸眾生都會遭遇的困惑。
李光裕出生於一九五○年代,在七○年代中期完成學院的雕塑訓練,可以說是戰後臺灣第二代的雕塑家,繼承著第一代的寫實思想,卻又處在現代藝術抽象思想衝擊的時代。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嚴謹的寫實塑造,也能夠看到打破框架的抽象構成。
青年時期的李光裕,投入許多心力在造形探索,尤其專攻人體及其每一個部位的構造、活動與感情。而最特別的是,這個時期的李光裕,博覽群籍,悠遊於東西方古典經典,使他的創作展現出極為明顯的思辨性格,甚至是一種形上學的性格。但也是這個思辨性格,讓他在前往西班牙留學的階段,在他進入另一個文化的洗禮的過程中,既能進得去,也能走出來。
返台之後的李光裕,從佛學經典之中體悟身體的奧妙,從而深入專研身體從有形到無形之間的各種妙境。從這時期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他已經將這份體悟轉化為他自己的生命實踐,並以這種實踐轉化出以身體為題材的各種雕塑造形的探索。
在動與靜之間,他準確掌握一個物體每一個瞬間的動作狀態與情感。動靜相隨,並無間斷,形成一個完整的情節,即使有的作品只是一個情節的局部,亦能從有形呼應於無形。
在虛與實之間,他巧妙揭露了一個造形從不同角度所呈現的正負結構。透過此一結構,他既表現出抽象的雕塑思想,也傳達了他自己對生命虛實的體會。
在開與閤之間,他大膽破除了造形的空間方位,完全消解了三度的空間定義,使他的作品出現一個由心境與生命境界所主導的空間。這個開閤,使作品的力量從視覺性擴充到精神性,李光裕的作品最發人深省之處,在於他轉化有形為無形的那一轉身。那既是一個造形的轉身,亦是一個生命的轉身。一轉身,悲喜已成幻影。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藝博會采泥藝術☓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Booth H01:霍剛、李光裕、陸先銘、楊北辰、宋曉明│公共藝術PA3:蔡志松
2020-10-22|撰文者:采泥藝術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