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盛大開幕 屏東藝文公路旅行路線一次看
2021-11-0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於 11/6 上午10時於屏東縣瑪家鄉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舉行展覽開幕儀式,並公佈11/6-11/7兩天的導覽路線及時程,歡迎民眾依時程定點參與。開幕典禮由娜麓灣樂舞團帶來的打擊樂表演拉開序幕,接續播放展覽介紹影片;儀式主軸由參展藝術家、策展人與貴賓上台進行編織共創藝術,並以歌謠吟唱對展覽場域獻上祝福。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11月6日開幕典禮嘉賓及參展藝術家合照。圖/原文發中心 攝影/芮米斯影像製作
在原民會與文化部攜手合作下,參與開幕儀式的部會首長包含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Calivat.Gadu、文化部蕭宗煌次長、桃園市文化局局長及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等貴賓蒞臨。原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熱情溫暖的開場致詞,對出席貴賓及參展藝術家的支持表達感謝,尤其畫廊協會本次特別籌組藏家團觀展,以實際行動支持並關注原民藝術發展,讓他深信並期待原民藝術未來在學術及收藏領域豐碩成果。
策展人徐文瑞瑜開場致詞介紹了本次展覽主視覺的意象,以台灣原生種構樹葉為設計意象,開啟台灣於南島語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並自葉脈形狀延伸至散佈於台24線及屏東185線道十字網絡的九大展覽場域的歷史及族群串聯意義。參展藝術家代表尤瑪.達陸則就策展主題「我們與未來的距離」提出「以終點為起點」的時間軸線,期望此展既是一個總結,也是未來開啟美術館對原民當代藝術研究與收藏的起點。
原民會鍾興華Calivat.Gadu副主任委員致詞表示:「這次的展覽是首次區域性的原民當代藝術大展,是未來建立臺灣原住民族與亞太南島文化交流的起點。原民會深切地期望臺灣能成為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原住民當代藝術核心與研究中心,成為亞太原住民族的文化共同體的發聲管道。」文化部蕭宗煌次長則讚取原民藝術家近二年於國際藝壇的亮眼表現,包含撒古流‧巴瓦瓦隆將於明年代表台灣館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以及多位藝術家參與陸續於今年底至明年開幕的第十屆亞太三年展、雪梨雙年展及卡塞爾文件展。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藝術家瓦歷斯.拉拜(吳鼎武)展場一景。圖/原文發中心 攝影/芮米斯影像製作
本展覽不僅是今年最大規模之臺灣原民當代藝術展,更以雙年展規模為大眾介紹將參與澳洲亞太三年展(2021年12月)、2022年雪梨雙年展、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等國際重要大展的原民藝術家。自10/15開展以來已陸續接獲國內各縣市文化機構、美術館所及藝術研究院所等預約導覽參訪資訊,主辦單位也密集訓練導覽志工,預計於主展場「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定期開放週末固定導覽場次,導覽預約方式請見原文發中心官網公告。
看展行程指南,與創作和藝術家認識親身交流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藝術家瓦旦塢瑪展場一景。圖/原文發中心 攝影/芮米斯影像製作
本展共有九處展覽場域,除主展場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外,另四處平行展場為:屏東美術館展出《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安力.給怒、宜德思.盧信雙個展》;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展出《部落永遠的地圖─莎韻·西孟個展》;水門轉運站展出駐園藝術家伊祐.噶照作品「和自然共鳴—歌聲在山谷迴盪,這是我的家」;屏東科技大學藝文中心展出《伊誕的生態哲學繪畫原作展》。
逛展路線可分為一日遊及二日遊進行,逛展一日遊建議路線為:上午九時抵達「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參觀位於園區八角樓、藝文產業空間、富谷灣區、塔瑪麓灣區等共21位藝術家作品,各展區可步行或搭遊園車抵達;視個人觀賞進度,園區遊覽完後可開車延台24線至水門轉運站(車程約5分鐘)欣賞伊祐.噶照裝置作品,並一路開往市區至屏東美術館(車程約30-40分鐘)繼續看展或用餐住宿。
逛展二日遊建議路線為:首日只逛文化園區展覽,第二日依序前往:水門轉運站→巴勤發的「刀疤工坊」→瑪斯斯格.金碌兒(雷斌)的「魯拉登藝術工坊」→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達比烏蘭.古勒勒的「路邊四十九號工作室」→古勒勒.羅拉登(雷恩)的「鳥人天空工作室」→屏科大藝文中心→屏東美術館。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展場地圖。圖/原文發中心提供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馬躍.比吼展場一景。圖/原文發中心 攝影/芮米斯影像製作
線上、實體活動內容不間斷
展覽講座分為線上及實體參與形式,線上講座待活動日期公告後會提供登陸連結供民眾參與,並保留影像及音訊檔,發表於展覽粉絲團「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及展覽同名Podcast節目「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臉書及Podcast目前已上傳10/15舉行的開展講座「策展人閒談」。
11月份預計舉辦一場線上主題講座預計邀請南藝大副教授龔卓軍與藝術家高俊宏以閩南語對談的展覽討論,以閩南族群語言討論原民藝術創作,展現族群交流時的語言議題以及自此出發的各類探討。二場實體講座分別是:11/17(週三)下午13:30-15:30於屏科大藝文中心A館舉辦「從山豬談生態」講座,由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吳幸如副教授與伊誕.巴瓦瓦隆對談;11/18 (週四)下午13:30-15:30於屏科大綜合大樓3樓博雅講堂舉辦「我們與未來的距離」,由伊誕.巴瓦瓦隆主講。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林介文展場一景。圖/原文發中心 攝影/芮米斯影像製作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展覽企劃:藝術家工作室 Open Studio,參訪預約中
【瑪斯斯格.金碌兒(雷斌)│魯拉登藝術工坊】
雷斌堅持保存傳統的使命多過個人創作的發展,近二十年來重心投入傳統排灣古陶壺研究及製作,個人創作則以陶藝、雕塑、繪畫、裝置藝術為主。近二十年來,他自行摸索研製古陶壺,以田野式蒐集歷史文獻、採集壺體與圖紋符碼、實驗在地泥質、琢磨製陶手藝、自造柴燒窯燒陶使色澤更近原初質地等,皆為成就真正「排灣族古陶壺」的文化質感與藝術高度。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藝術家瑪斯斯格.金碌兒(雷斌)工作室「魯拉登藝術工坊」一景。圖/原文發中心 攝影/芮米斯影像製作
【古勒勒.羅拉登(雷恩)│鳥人天空工作室】
自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後,雷恩開啟個人創作生涯,並有感於對排灣族文脈連結不深,決定回到部落進行他的藝術探索。血統是什麼?原住民又濃縮了哪些文化符碼或品味?從城市回到部落的雷恩不斷地思索這些問題,並以木頭、鑄鐵、金屬等剛硬性質的媒材作為裝置作品的基調,在技法上融入動勢,以細緻的手工藝引渡神話、族群文化,形塑古今結合的思維。
【達比烏蘭.古勒勒│路邊四十九號工作室】
古勒勒是出生於屏東三地門的排灣族人,退伍踏入藝術家的生涯,從自身的傳統文化切入藝術創作。他以木雕作為媒材,並前往撒古流.巴瓦瓦隆工作室學習,他從撒古流身上看到對於當代藝術的思考與所肩負的沉重文化包袱,這使他更深刻地思考原住民藝術創作中,對於當代藝術與原住民文化之間的再現與族群意識等議題。
【巴勤發│刀疤工坊 】
巴勤發出生於臺灣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神山部落)。外公是巴勤發的藝術啟蒙,時常教他石板繪畫,或木頭的紋理及雕刻技巧。巴勤發以木雕、石雕、複合媒材為主要創作形式,作品蘊含與部落的深厚情感與文化臍帶。不論部落神話或是生活體悟的文化敘事,都在他的刀鋒下化為具質樸美感的雕刻作品。近年作品陸續受台北順益木雕博物館、奇美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單位典藏;現致力於所成立的「刀疤工坊」推動工藝教學與魯凱族文化傳承。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藝術家巴勤發工作室「刀疤工坊」一景。圖/原文發中心 攝影/芮米斯影像製作
【平行展區│屏東科技大學藝文中心舉辦共同策展人伊誕.巴瓦瓦隆個展「伊誕的生態哲學繪畫原作展」 】
「伊誕的生態哲學繪畫原作展」以2017年「黃魚鴞的那條河」系列作品及「山豬伕如」動態影像為主軸,藉臺灣野生動物黃魚鴞及山豬探討人與土地的環境生態關係,伊誕強調,大地原本就有它永續的「紋路」,人類需謙卑地敬畏大地,並與生態棲地建立和睦和諧的互動關係,這是「山豬伕如」與「黃魚鴞的那條河」系列作品要傳達的訊息。
黃魚鴞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貓頭鷹,其棲地受土地不當開發及設計失當的水利工程影響,生存處境堪慮。伊誕標誌性的紋砌刻畫風格在「黃魚鴞的那條河」系列更顯靈活生動且緊扣主題,在圖像的藝術性、趣味及敘事性中,以細密勾勒的軸線和色系傳譯簡潔、原真的大地紋理和山豬、黃魚鴞的神秘世界。展覽同時展出2016-2021年間的紋砌刻畫作品、立體雕塑裝置椅「相遇在大地間」、以及難得展出的二件複合媒材布畫作品。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平行展《伊誕的生態哲學繪畫原作展》展場一景,於屏東科技大學藝文中心。圖/原文發中心 攝影/芮米斯影像製作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
展期:2021年10月15日─2022年2月27日
策展人:徐文瑞
共同策展人:伊誕.巴瓦瓦隆
九大展覽場域: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縣瑪家鄉風景巷104號
開放時段:週二至週日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每週一休園(如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屏東美術館│屏東縣屏東市中正路74號 (201、202展覽空間)
開放時段: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周一休館)
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屏東縣三地門鄉中正路2段110號
開放時段:周二至周六上午9時至中午12時/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 (周日及周一休館)
水門轉運站│屏東縣內埔鄉成功路251號
戶外裝置,可隨時前往觀看
屏東科技大學藝文中心│屏東縣內埔鄉學府路1號
開放時段:周一至周五上午8時10分至下午5時(周六、周日及國定假日休館)
魯拉登藝術工坊│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2段95巷1號(預約參訪)
刀疤工坊│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神山巷70-1號(預約參訪)
鳥人天空工作室│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1段3-15號(預約參訪)
路邊四十九號工作室│屏東縣馬兒村49號(預約參訪)
參展藝術家展場分布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八角樓│哈古(陳文生)、尤瑪.達陸
藝文產業空間│林介文、阿儒瓦苡.篙瑪竿(武玉玲)、馬躍.比吼、莊國鑫、秦榮輝(阿瀨)
塔瑪麓灣區│(上段)阿道.巴辣夫.冉而山、瓦旦塢瑪、東冬.侯溫;(下段)瑪籟.瑪卡卡如萬(林琳)、米類.瑪法琉、張世凱、希巨.蘇飛、撒部.噶照、達鳳.旮赫地
富谷灣區│(上段)瓦歷斯.拉拜(吳鼎武)、魯碧.司瓦那;(下段)沈萬順、張恩滿、峨塞.達給伐歷得(李明義)
水門轉運站
伊祐.噶照
屏東美術館
宜德思.盧信、安力.給怒(賴安淋)
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
莎韻.西孟
屏東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伊誕.巴瓦瓦隆
藝術家工作室地址及可預約時段 (請先於展覽官方臉書「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私訊預約)
◎瑪斯斯格.金碌兒(雷斌)
魯拉登藝術工坊│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2段95巷1號
開放時段:週二上午10點到12點;週三及週五上午10點到12點/下午2點到3點
◎古勒勒.羅拉登(雷恩)
鳥人天空工作室│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1段3-15號
開放時段:週一及週二下午1點到5點
◎達比烏蘭.古勒勒
路邊四十九號工作室│屏東縣馬兒村49號
開放時段:週二及週三下午1點到5點
◎巴勤發
刀疤工坊│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神山巷70-1號
◎開放時段:每週日上午8點到下午4點
指導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部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平行展主辦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屏東科技大學、三地門鄉公所
策展執行團隊:伊誕創藝視界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21年最大規模原民當代藝術展《我們與未來的距離》 10/15將於屏東「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開展!
2021-09-2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509
「第十屆亞太三年展」X「天與地之間─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臺澳聯合開幕 跨世代原民當代藝術躍上國際藝壇
2021-12-06|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895
「南島藝術三年展」:溯源、靈觀、主體性下,你(我)想活出怎樣的共生
2023-11-15|撰文者:王襦萱4861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5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95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