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高雄市立美術館.兒童美術館《黑嚕嚕.光焱焱》展覽主視覺。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光」,會發生什麼事情?藝術家為什麼著迷光的創作?高雄市立美術館所屬的兒童美術館,響應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特地企劃唯一一場親子專屬的藝術教育展,試圖以簡潔的文字敍述物理、文學與照明史中的幾個光面向,進入藝術家的創作領域,擴延對光不同層次與層面的種種認識。展覽自明(11)起將於兒美館展出至2022年12月11日,透過藝術品詮釋、互動操作設計、角色扮演遊戲,走進光的奧妙中,發現光的獨特之美。
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表示,從在地傳統元宵提燈、賞燈,發展到廟會文化電動花燈節慶,接續延伸開啟的國家級台灣燈會,以「光影」為名的藝術節、藝術祭在各地百花齊放,兒美館在此基礎上,以「光」為主角,發展《黑嚕嚕.光焱焱》親子展覽,呼應城市的節慶文化;並以南部語言特色,以台語命名展覽名稱,加強燈會的在地精神。
以光的故事,展開科學與藝術的交融
擅長複合媒體創作的黃俊傑、時裝設計師林亮吟與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學生,以「生物發光」為靈感發想,製作兼具時尚與環境教育的創意服飾。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宇宙大爆炸後,世界金燦燦;光與人類的文明自此產生了關聯。它,帶來希望,帶來生命;沒有光提供能量,地球上的不同物種可能得重新演化!植物向光茁壯,人類在晨光中展開新的一天。光牽引著、支配著我們的生活。光,是人類的精神象徵,原住民族普遍有太陽神與光明神的日神信仰,如排灣族流傳祖先來自「太陽卵生」,因而有「太陽之子」稱呼;對光明的追求與執著,創造了人類輝煌的照明史,是文明的起點,也是科學發展的記錄。
現在,從白天到黑夜,從天空到地面,各式各樣光的存在點綴大自然。「為什麼天空是藍的,晚霞卻是紅的?」「彩虹的顏色怎麼來」「月色的光芒源自何處?」這一切,歸根究底於「光是什麼」的大哉問。物理層面的光,牽繫著色彩,很長一段時間左右、啟發藝術的創作。於是,進入展場前,「看見光-光的奧妙趣味」知識牆,以簡潔的語言,描述物理的光、文學的光、照明史中的光等面向,擴延對光不同層次與層面的認識;觀眾可使用館方提供的玻璃紙材,做一把紅藍綠,光的三原色透光片,以單色片疊加,玩色彩的混合遊戲。三個固定顏色,色彩變化有限,為了讓兒童明白依不同比例混合光的三原色,將可以製造千百種色彩,展場二座趣味造型調光區,歡迎孩子動動手,玩實驗!
科技與藝術交織,想像、體驗光的趣味
藝術家蔡宜婷作品〈漫光〉以不同稜鏡轉動,反映原初的光,顯現時間在色彩中的光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450年前,那聲名狼藉的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作品中充滿光的明暗對比,觀畫者仿彿親臨舞台觀戲,享受著台上十足戲劇性的燈光設計,藝術家對光的詮釋與應用,影響了後代的審美。那麼,在當代藝術家的眼中,光又是什麼樣子?如何影響創作?蔡宜婷的《漫光》,回應了牛頓三稜鏡色散實驗。在此關鍵實驗中,牛頓確立白光是由7種顏色組合而成,當光穿透稜鏡,分解成光譜,相同的色彩折射角度固定,速度各異,蔡宜婷依此想像:「如果有一種介質可以慢下一道光,甚至可以捕獲它、將光分析,是否就可以留住一道虹彩?」她以相同造型大小各異的分色稜鏡為媒介,搭配不同轉速的動力裝置,使稜鏡旋轉呈現不同的色散效果,並在光芒四色的轉動中,又相互折射映照,顯現時間在色彩中流變。
莊志維的作品《我們》,則利用鏡子,示範光的反射原理。源自《黑暗中的彩虹》一作的《我們》,整組作品黑忽忽,當觀眾手拿刮筆,在黑色漆料塗佈的玻璃表面,留下文字或圖案時,在內置的LED 燈條與鏡子的反射與照亮下,微微透出七彩光。莊志維從個人的生命體驗出發,請人們正視生命中不可言喻的傷痕,有時看不見不代表消失,可能隨著時間積累發酵;期望透過書寫、繪圖行動,抒發與化解那難以言明的痛楚,闇黑中猶有發光的點點虹彩,似乎默默表達:你不是自己一個人,不用孤獨的面對。《我們》是個人的印記,也是群體的痕跡。
藝術家李承亮〈時光旅行艙〉作品內部場景,邀請觀眾走入幽微的內部空間,與它同在奇異時光中漂移。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的李承亮,擅長處理回收材料,試圖在快速物質消費年代,將手工融入藝術。《時光旅行艙》是特地為現代人打造的一座精神載具。他說,原始造型靈感來自太空艙與潛水艇,而本次兒美館版本,特地參考古生物魚類,加上背鰭,色彩想法則採自鮮艷金魚。當觀眾走入幽微內部空間,聆聽電影中穿梭時光的配樂,讓它載著意識在奇異時光中漂移、飛翔。
擅長動態影像創作的戴吉賢,大學就讀航海系,後來陸續取得設計與藝術雙碩士學位。起於黝黑的《蜃城》,在金燦燦光芒中茁壯,人影幢幢覆佈於城市的燈紅酒綠、閃耀霓虹中,
最後又覆滅於黑沉。一如現今數位生活,人們在快速浮掠中,逐漸迷失在慾望漩渦裡。
元宵提燈趣設計;知識流動,向下扎根
插畫家CROTER洪添賢作品〈提星〉。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當科技侵蝕現代人的生活,傳統節慶似乎漸為人遺忘。從前正月十五到,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提燈逛街,一起鬧元宵的雅致興味早不復見。為此,本展邀請六位插畫家設計提燈,兒童需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才能持續傳承美好的文化習俗。
角斯、林欣昉、陳虹伃和CROTER,從生肖著手,設計各異其趣的虎年提燈。其中,台灣最會畫妖怪的角斯,則發展《虎爺的波波貓》故事提燈,這隻虎爺的信差,能在人類身上留下分辨好壞的光粉,額頭上的第三隻眼則能射出讓壞蛋無所遁形的光波,平常樂趣是看人吵架。虎爺提著牠,元宵走春時遊走人世。高雄唯一具里長身分的插畫家馬里斯,則因服務里民的常態,以臺灣生態作為設計理念,設計《分享》提燈,把臺灣的美景分享世界,同時由你我守護。
插畫家角斯作品〈 虎爺的波波貓〉。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插畫家馬里斯作品〈分享〉。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展除了藝術家,亦攜手黃俊傑、林亮吟二位教授,在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大三學生課程、課餘時間,指導創作,共同參與「生物發光」單元。這項教育計劃概念源自屬於全民的盛會,若有高等學府助力,日後藉著專業進行工作坊,發散至校園、社區,衍生大學生社會參與感,也能協助孩童動手玩設計。
黃俊傑、林亮吟以螢火蟲、叩頭蟲發光為靈感來源,創作《La La!-火金姑》、《Ka Ka!-叩頭蟲》二件服飾參展。亮黃的蓬蓬裙,刻劃一群出没於林間的螢火蟲;服裝上的釘書針,則是模仿叩頭蟲翻轉的聲音。大學生則依據大海裡發光生物,創作兒童喜愛的服飾,以角色扮演方式,讓兒童在遊戲中,認識生物發光,延伸對生態認識。
本展從提問進入光的奧妙;以藝術家作品擴延光的感受與想像;以互動操作體驗光與色彩的魅力。在深邃璀璨光芒中,凝視光的無所不在。
【展覽資訊】
「生物發光」展區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光影城市」展區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覽名稱:黑嚕嚕.光焱焱
展覽日期:2021.12.11-2022.12.11
展覽地點:兒童美術館202展覽室
參展藝術家:李承亮、莊志維、蔡宜婷、戴吉賢、黃俊傑、林亮吟+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
參展插畫家:角斯、林欣昉、洪添賢、馬里斯、陳虹伃、張筱琦
詩:林世仁
REACTIONS
5
4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徵件高美館《2024高雄獎》徵件啟動!即日起至11/6開放報名,首獎獎金50萬,鼓勵藝術新秀踴躍競獎
2023-10-16|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1763
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