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美館公佈2022年度館群計畫,預告青埔兒美館棟即將舉行上樑典禮
2021-12-18|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劉俊蘭於媒體餐敘回顧與展望桃美。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園市立美術館(簡稱桃美館)於今宣布2022年館群展覽與計畫,桃美館館長劉俊蘭於媒體座談上回顧2021年的各項展覽與活動,本月適逢桃美館四周年館慶,開啟一系列從年末至年初的周年特別策劃,以兒美館12月與法國在台協會合作的特展《走近一片海》、橫山書法藝術館(簡稱書藝館)現正展出中的《飛墨橫山》迎接嶄新的年度。2022年初,桃美館將延續現當代館群發展脈絡,以蓄積豐沛的研究能量,與亞洲文化協會(ACC)聯手舉辦「『過去』的未來—亞洲當代藝術之收藏、修復與展示」線上論壇,亦即將公告新一屆的「桃源國際藝術獎」徵件消息。
桃源國際藝術獎開跑!首獎提高至60萬
黃博志〈湧流 2009〉(2009) 三頻道錄像(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悠久的桃園官辦美展─「桃源美展」、「桃源創作獎」,過去由文化局主辦,而2020年進入美術館時代後,劉俊蘭館長將「桃源創作獎」改制為「桃源國際藝術獎」,將視域擴展至世界,首度轉型為「雙年國際獎/展」,意即延長籌備與徵件的時間至一年,決選展出的擘畫與呈現則在第二年登場。「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即將於本月底發布徵件訊息,預計於2022年4月4日至4月22日開放受理徵件,凡首次公開發表、無世界各地比賽獲獎紀錄之全新創作,不限國籍、個人或團體,皆可報名參賽。美術館對國際藝術的引介,貴在打造多方交流的平台,進而催生藝術思考的跨國對話,而「桃源國際藝術獎」便是開啟此一可能性的新生場域。除了創建展覽交流的平台,「桃源國際藝術獎」亦增設了「遊藝獎」,藉此特別獎項,補助臺灣籍參賽者至國外觀摩踏查、遊歷眼界。
桃美館攜手ACC 開展以亞洲為中心的時基媒體藝術保存網絡
毛利悠子〈Piano Solo - Ohara〉(2021)Midi 自動演奏琴、錄像、喇叭、Midi 音效卡、麥克風、電腦(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犬僧〉 (2021) 11個32吋液晶螢幕、木框 (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美術館肩負研究的重要功能,其研究為館所各項展覽推動、典藏策略的基石。桃美館自2018年成立以來,以館群脈絡為出發,推展各項現當代藝術的研究案,並持續進行跨國研究的合作。2022年1月5日至1月8日,桃美館將首度與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基金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 Taiwan Foundation)攜手舉辦「『過去』的未來—亞洲當代藝術之收藏、修復與展示」線上論壇,探索當代藝術於觀念、媒材、形態的快速變革之下,相關典藏、修護與展示再現愈趨複雜的當代挑戰。桃美館將透過論壇開展對話,開啟亞洲當代藝術社群的知識交換平台,邀請從策展到修復的專家學者,包含日本、韓國、香港、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及台灣本地的藝術專業工作者,共同探討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政治背景下時基媒體藝術,各自於長期展示、再現與保存的當代挑戰,並逐步建立以亞洲為中心的當代與保存網絡。
2022書藝館主打國際交流、並行展開新時代在地書藝群眾運動
胡丰文〈Writing in the Rain〉(2011) 錄像裝置 影片長6分鐘(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橫山書法藝術館開春首展即將展出兩檔聚焦在地書藝史觀的「臺灣書藝新契機-1949大陸渡海書家特展」和「澹養天龢─黃羣英百歲書藝紀念展」。前者聚焦1949年前後渡台書藝家的輪廓及其為台灣展現的多元書藝面貌,選件于右任、溥心畬、張大千、傅狷夫、張光賓等26位書藝名家之精品,由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藝術講座教授黃冬富擔任策展人;後者為已故的桃園重要書家黃羣英特展,是書藝館為在地藝術家舉辦的首檔個展,由蔡介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教授)策劃,展出近百年生涯中重要作品及相關文件。值得一提的是,黃羣英桃李滿天下,造化千人,橫山書藝館將以 #黃羣英 為關鍵字行動代號,搭配展覽進行於明年一月起向民眾募集與黃羣英相關的回憶、物件、照片等資料,進行在地的書藝踏查,以書藝館為基地,引動在地書藝的新群眾運動。2022年度的大展,亦包括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的館際交流展,策展人林俊臣(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以桃美館與史博館的書法作品典藏為切片,凸顯台灣身處東亞書學核心的意義,探索從東亞儒學到東亞書學所形塑的視域,並重新以書藝館現當代性的觀點,窺見東亞書法彼此混雜交融,甚至互別苗頭的圖景,藉此思考臺灣建構東亞書學平台的契機。
精選年度入藏─兼顧城市記「藝」、書藝研究、國際對話
當代藝術家谷文達為橫山書法藝術館創作的作品《先師碑-碑林捌系》,以五座石林陣轉化書法的維度景觀(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依照桃園的城市特性與桃美館作為一現當代美術館的定位以及獨特的館群結構,桃美館持續以「城市記『藝』」、「書藝研究」、「國際對話」三項子計畫進行藝術典藏,藝術史的縱軸史觀,以及桃園─臺灣─國際關係的橫向對話,為美術館首要典藏考量。近年典藏目標將以現當代書藝實驗、邊界探索與文化流動、生態系譜與歷史書寫、在地藝術史建構等,既關照在地藝術發展脈絡,也期待能開創與國際藝壇的對話。另外,透過展覽進行典藏,為桃美館的典藏策略之一。如現於書藝館《飛墨橫山》展出的谷文達作品《先師碑-碑林捌系》、兒美館跨年度國際交流展《走近一片海》展出之毛利悠子的〈Piano Solo - Ohara〉(2021),皆為桃美館透過展覽計畫入藏的作品。
2022兒美館啟動線上/線下全新展覽體驗,擘劃國際教育論壇,扎根城市的未來觀眾
「市立美術館」及「兒童美術館」2棟建築物,以空橋連接,前者座落於公13用地,為地下1層及地上4層的建築,肩負典藏研究、藝術展覽、教育推廣等任務;座落的公12用地的兒童美術館棟,為地下1層及地上3層的館舍。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園為六都中最年輕的城市,人口平均年齡37.5歲,扎根兒童藝術教育為桃美館的重點目標之一。選址於中壢青埔的母館仍在興建,桃美館成立後暫以八德置地生活廣場(原廣豐新天地)的兒童美術館為基地,透過展覽和教育活動,先行於美術館落成前,培養未來觀眾。2022年兒美館將舉辦五檔展覽,另外,為鼓勵策畫具藝術性、創造性及互動體驗性之兒童藝術教育展,並培育策展及藝術教育人才,桃美館也將持續辦理「兒童藝術教育展覽計畫」徵件,「兒童藝術教育國際論壇」也於明年兒童節期間再度舉辦。展覽方面,更將推出線上及線下的展覽體驗,「尋找藍色自由式─2022兒童藝術教育線上展」,漫遊海洋與雲端,進而啟發孩童於線上體驗展覽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線下實體展覽將於同期舉辦《夢不落─我的飛行夢想》,由決選通過「2020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的青策世代郭朝淵、方志軒聯合策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新建工程案最新進度 青埔兒美館棟即將於2022年1月舉行上樑典禮
青埔兒美館棟即將於2022年1月舉行上樑典禮。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桃園市立美術館新建工程」的興建案持續進行中,包含以空橋相連的「市立美術館」及「兒童美術館」大小兩棟建築。前者座落於公13用地,為地下1層及地上4層的建築,肩負典藏研究、藝術展覽、教育推廣等任務;座落的公12用地的兒童美術館棟,為地下1層及地上3層的館舍,以兒少為對象,透過專題展與推廣活動的規劃,激發其創意與想像,也藉由藝術類書籍的收藏與相關教育資源的交流,推動藝文教育發展。而值得期待的是,兒童美術館棟即將於近期舉行上樑典禮,預計率先於2023年完工,市立美術館則預計於2024年落成。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迎接2025,聚焦「語言」探索文化,首推「眾聲喧嘩—講述表演集」及「焱山之城」
2025 ART FUTURE藝術未來:跨地域與媒材界限,領航「超當代」藝術潮流
編輯部直擊!ONE ART Taipei 2025 本地畫廊與國際展商齊聚,激盪當代藝術新視域
第七屆「ONE ART Taipei 2025」圓滿落幕,家居購藏風潮興起,眾畫廊展銷售佳績!
2025全球藝術展覽看些什麼?從大型個展、藝術祭到地方雙年展,推介十檔精選好展
「勇於傾聽與回應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25正式開館,空間與展覽規劃先行釋出!
框內到框外的自我博弈
2024年國際藝術拍賣市場回顧:總體市場成績下降,卻有更多買家進場?
丹麥國家美術館迎來規模最完整的米開朗基羅大展,透過尖端3D列印技術 呈現多件文藝復興大師的經典作品
關於「新實驗」與藝術狀態的長期實踐,爍樂畫廊(gdm)歷經50周年進駐台北,首檔隆重呈現吳季璁個展《氰山映月》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38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4342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走進「新說小百科」展覽 透過感官探索世界
2024-12-06|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141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邁入15週年盛大開幕!4大展區66組藝術作品,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5|撰文者: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321
洛杉磯野火肆虐:多處文化地標付之一炬,藝文場所全面緊急關閉
2025-0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395
2024落山風藝術季「在海邊的人」:以國境之南的環境與生活為靈感,交織成從沙灘到老屋的藝術路徑
2025-01-15|撰文者:原物創意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