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3|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自 1983 年成立至今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 38 周年館慶,將於 12 月 25 日(六)舉辦北美館日活動,當日全館免票開放。2021 北美館日主題企劃《來串門子—#美術館路》回應社群媒體作為當代新興的對話平台,以主題標籤(#)串聯使用者的趨勢,並象徵不同世代、國家的人們透過藝術走出自由的路,懷抱著創造更多互動的期望。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北美館日《來串門子#北美館路》」形象照,攝於「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展場。圖∕北美館提供
今年,北美館與擅長在生活空間中,與民眾共創劇場的表演藝術合作社「小事製作 Les Petites Choses Production」攜手打造主題企劃。「小事製作」長期致力於開放的參與式藝術實踐,持續在非典型文化與展演空間中實驗,讓藝術與人類的生命經驗產生更多連結。本次活動運用當期展覽及館舍空間作為主要創作靈感,發展出 4 件「期間限定的偶發式互動展演」,且僅限於北美館日當天下午才能在館內不期而遇。
2021北美館日希望藉此能引發參與者後續對於作品的好奇與探索,並將美術館開展成為一條人人都能行經與親近的道路。透過偶發式展演的參與體驗,不僅解構並介入民眾對「觀展」、「展場空間」背後的既定印象,同時也期待民眾以Hashtag、圖文影音及科技應用等方式進行二創。讓個體感官體驗的獨特性和豐富表現得以逸脫展場之外,進而連結人群、甚至擴延至網路社群之中。
除了非日常的參與式互動展演之外,北美館的日常也逐步開啟更多關於美學的想像。透過色彩,北美館持續地將美術館的場域從展間打開──地下樓的公共服務區域改以沉穩的色調鋪陳,搭配深色木質的弧型長椅及圓桌,不僅使圓融韻律走入空間意向,觀眾也可以在此駐足、感受藝術觸動人心的特質。由此凝視藝術家吳書原+耿寧於中庭現地製作的《迷霧花園》作品,清新的杉林質調呼應館內、館外自然質樸的氛圍,讓人享受當下的靜謐與緩慢。
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戶外中庭重新改造。圖∕北美館提供
北美館地下樓餐廳的空間底蘊更跳脫過往,試圖打造出舒適與美感兼具的休憩之所。地面採用深色的馬賽克磚營造調性,並以霧面的玻璃屏幕及植物輪廓形塑出通透感,延續空間內的起承轉合。用餐區域則以木紋的質感,搭配鐵件燈具與不鏽鋼檯面,為空間增添輕工業風的調性。最大的亮點莫過於陳列過往美術館展覽海報的立面,搭配天花板頂光所交映出的光影線條,不僅使其成為述說館史歷程的特色端景,在懷想中也縮短大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每一個細微的改變都象徵著藝術的平等想像和實現,誠摯邀請民眾在北美館日來串門子。透過親身參與,建構專屬個人的參觀經驗外,也能分享上網並hashtag #北美館路 #tfamroad,進一步「編輯」現地的偶發展演,秀出與藝術不期而遇的美好驚喜。
2021 北美館日《來串門子#北美館路》
時間|2021.12.25 (六) 13:30 - 17:30
地點|北美館地下樓、1F、2F、IG/FB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北美館日《來串門子#北美館路》」形象照,攝於「現代驅魔師」作品《下腹》。圖∕北美館提供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8月新展「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 看見荷蘭國際攝影大師的美學視野
國藝會創立以來最具突破性的獎助:「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第一期獲選藝術家分享會
Damien Hirst《The Currency》:「請問您要保留NFT或換成實體作品?」側寫兩者之間的競合關係
盧昉《異教徒的詩歌》個展:探詢人文精神在當代的多元性,入古出今系列最終章
桃美館引動多方對接的策展力:2022書藝策展工作坊紀實
2022 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前進之路」科技藝術跨域展演,8/18起開放索票!
全球首創NFT廢棄路燈公共藝術 ! Web3永續發展智慧城市
「2022橫山獎:書藝研究與評論雙年獎」徵件開跑!東亞書學評審陣容,開拓書藝思考的當代向度
北美館「旅途:新進典藏作品展」:以近年典藏作品為主要範疇,其中40餘件作品首次展出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轉接器」展一睹11位藝術家驅動跨域性的當代藝術新視野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電腦演算法生成圖像中的偶發與隨機:Bluerider ART年末大展《DÉJÀ VU》Pascal Dombis帕斯卡爾·多比斯個展
2021-11-25|撰文者:張家馨2561
焦點新聞
特展藝文跨界漫漫秋日,一場盛大的透明慶典!「2022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透明大百科GLASSPEDIA」今公布展會主視覺
2022-08-17|撰文者:新竹市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