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7|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第三屆銅鐘藝術賞「互生Inter-(Being) 林沛瑩個展」將於2022年1月7日,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通信分隊展演空間展出。銅鐘藝術賞由簡靜惠女士贊助、洪建全基金會主辦,希冀為社會注入更豐富的人文滋養,支持創作者實踐其藝術創作原點,呈獻不斷創新的傑作。
開幕合影,左起洪建全基金會洪裕鈞董事長、副董事長暨執行長 Grace、銅鐘藝術賞贊助人-簡靜惠、藝術家林沛瑩、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謝翠玉執行長、荷蘭 Instrument Inventors Initiative 董事-傅文沁、訊聯生技細胞實驗室協理 Martin Sieber。圖/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2021年也正逢洪建全基金會50周年,副董事長暨執行長張淑征表示:基金會關注國際社會脈動、求新求變的精神亦體現於本屆銅鐘藝術賞,藝術家林沛瑩將結合自身生物科學領域的特色,從生命科學角度轉譯生命科學的新想像。作品除了與台灣、荷蘭的跨域協作之外,基金會特別促成訊聯生技的合作,訊聯生技以最先進基因檢測技術支持藝術家催生出《相即共⽣練習簿-族譜X》作品,可說是鼓勵跨域合作的一大突破。
2020年全球因病毒肆虐起了變化,世界秩序因病毒而改變既往的運作規則,藝術家林沛瑩透過病毒不受物種生殖隔閡限制的特質,嘗試以「病毒圈」(Virosphere)的新視野切入,呼應人類與生命個體相互依存的本質,藉由作品開展出人類與病毒共存的辯論。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 - 族譜 X》,2021。圖/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林沛瑩,《相即共生練習簿 - 出神 1_1》,2021。圖/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新作《相即共⽣練習簿-出神1:1》創造出病毒與人類的對話關係。作品以COVID-19冠狀病毒 SARS-COV-2分⼦⽣物結構層次中的節奏、速度與動作,透過手工針織形構出病毒外套膜—棘蛋白S (Spike Protein) ,模擬電子顯微鏡下的病毒蛋白質複製機制,而當代薩滿召喚冠狀病毒靈的降靈儀式,藉由多宗教樂曲及肢體律動,書寫出病毒靈性的文化儀式。另外三件作品也以病毒為鏡,揭示⼈類與病毒深層的交疊:《邊界溶解》建構病毒爆發的想像敘事體,收集疫情下人對病毒所隱藏的慾望恐懼、《相即共⽣練習簿-族譜X》結合訊聯生物科技(Bionet)的基因定序檢測,透視微生物家族是人類祖先的可能性、以及《合⽣體初⽣宣⾔(⼈類版)》十個跨物種合作基本⾏為準則,初生學習與微生物共處的新模式。
開幕陳沛元聲音表演《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 1:1》。圖/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林沛瑩、陳儀霏 ,《邊界溶解》,2020-2021。圖/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 銅鐘藝術賞 TUNG CHUNG PRIZE
「銅鐘藝術賞」是簡靜惠女士為紀念父親簡銅鐘因文學、藝術與電影養分豐富生命而設立,每年捐贈100萬元,2015年開始以文學獎勵傑出文學家,2018年起延伸為藝術賞,延續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播種」精神,由副董事長張淑征負責策劃,以文化創投的前瞻概念出發,遴選一位具獨特視野及國際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基於對藝術家創作理念的信任,在概念階段即給予肯定,並支持其藝術的實踐。
2018年許家維《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從數位時代物聯網智慧串聯看殖民時代以物易物的跨文化連結;2019年鄭先喻的《同化者》,探索人文與科技存在的焦慮和時代議題;2020年林沛瑩《Inter-(Being)》,開啟病毒生態圈在人類及物種間的文化結構。
林沛瑩,《合生體初生宣言 (人類版)》,2021。圖/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 展覽活動
工作坊|共生體宣言啟動計畫
時 間|2022.01.08(六)14:00–16:00
主持人|林沛瑩
地 點|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 展覽訊息
展期|2022.01.07–02.28 (週二-週日11:00-18:00)
地點|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 通信分隊展演空間Art Space III
主要贊助|簡靜惠女⼠
主辦單位|洪建全基金會/覓計畫
協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協力夥伴|訊聯生物科技
設備贊助|台灣松下電器
製作贊助|Instrument Inventors Intitiative、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StimuleringsFonds
本展覽與活動皆免費入場,詳細資訊請至 C-LAB官網或洪建全基金會;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所有參觀民眾均須配戴口罩並量測體溫,相關防疫措施因應疫情指引調整變更,請密切注意C-LAB官網訊息公告。
* 農曆春節期間,展覽自1/29(六)至2/3(四)閉展,於2/4(五)、2/5(六)開放參觀。2/6(日)、2/7(一)配合園區機電保養與週一休園日,閉展兩日。
* 連續假日逢週一,休園日順延一日,故2/28(一)展覽照常開放。
REACTIONS
0
0
1
2
0
熱門新聞
1
帝圖2023十周年夏拍0924盛大登場,溥心畬山水六聯屏及張大千潑彩蜀中四天下重量領銜,古董珍玩聚焦盛唐八世紀三彩立馬
橫山書法藝術館2023書藝策展工作坊:從策展發掘多面向的書法
從繁複中見「眾生」之貌:吳士偉的墨韻筆意
凝聚全球原民文化,首屆「南島藝術三年展」公佈展覽主題、主視覺及策展人藝術家名單
超人類主義的狂歡還是禁錮 — 杜達.派耶瓦劇團《布魯斯瑪莉》
文化部「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民會「原住民族藝術特區」 新銳藝術家十月份登臺北藝博舞台!
「2023 林茲電子藝術節」歷屆最多臺灣作品參加 一展文化科技軟實力
PTT SPACE新展「釘孤枝」:探詢是什麼驅使風格成形?
反映變動中的藝術界線-「書畫/CROSS -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 2022年獲獎藝術家作品精選展」 詮釋創作路徑上的實驗精神
化約之外的圖庫:戴明德實踐於日常當下的藝術之景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9位攝影師帶你發掘赤峰街區白日到夜晚的巷弄風情
2023-09-26|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5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詮釋光與影在畫布空間中的觀看層次 月臨畫廊推出「光井 Lightwell」鄭君殿個展 體現日常中的可見與不可見
2023-09-26|撰文者:月臨畫廊/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