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2-01-17|撰文者:汪正翔

在Lucy Soutter​​所著Why Art Photography當中有一個章節討論紀實攝影在當代藝術世界是否還有意義。會有這個疑問是很自然的,因為當代藝術不再將藝術建立在媒材專門技藝之上,對於照片的真實也抱持懷疑的信念,而這些都是紀實攝影的基礎。但是除了這些之外,當代藝術與紀實攝影最衝突的地方是後者講求一種由媒材出發的形式。所謂記實並不是單純的紀錄真實,而是透過框內形式去象徵、隱喻一個更抽象的真實。但這種現代主義的形式觀念基本上都被視為過時了。這以至於當一個當代藝術家看到畫面優美的作品,他會出於禮貌的說好好看,然後後面就沒有了。
德國萊比錫AKI Gallery Leipzig Prospect《餘溫-藍仲軒個展》展覽現場。
藝術家藍仲軒的新作《餘溫》提供我們一個機會,重新審視這些關於攝影與紀實的看法。餘溫包含了紅外線拍攝的照片,檔案與裝置。乍看之下這像是一關於戰爭的文物展。但是很快的觀眾就會發現,這些東西泰半都是虛構或是經過變造的。然而我們對於真實因此就失去了感受嗎?事實上觀看那些看起來靜謐甚至有點好看的紅外線照片,你更強烈的意識到,這個東西是一個熱度足以將人燒熔的武器。在展場當中散落的紙飛機也具有這種看似無害的驚駭。這些充滿童趣的飛機,是由靶紙所折成的,當觀眾拾起這些玩具,腦海當中不由得發出了砰砰的聲音,可是手上的紙飛機卻輕輕的落在了地上。這種沈重的輕柔是此次作品之中一種獨特的氣質。作者並沒有像紀實攝影家那樣把最驚心動魄的影像呈現在你面前,相反地,所有作品的外觀都是看起來無害的,就算是那些長矛,其實也顯得十分的可愛。只有當你凝神細思,你才會發現這些影像的背後物質的「屬性」,不論是炸藥的熱能或是子彈的動能,讓人隱隱覺得不安。
德國萊比錫AKI Gallery Leipzig Prospect《餘溫-藍仲軒個展》展覽現場。
藍仲軒,餘溫 1,2021,無酸噴墨相紙,90 x 120 cm。
藍仲軒,餘溫(物件) 36.8°C,2021,不鏽鋼、相紙水晶裱,65 x 35 x 1.5 cm。

我們可以將此解釋為一種反諷,意味這些作品透過一種迂迴的方式指向了某個作品之外更重要的課題。譬如Walid Raad​​的作品,他虛構了一個調查黎巴嫩戰爭廢墟的組織,並且把拍到的廢墟照片上面都貼滿不同顏色的原點,用來象徵不同的國家。又或是Richard Mosse透過戰爭熱影像的設備製造出美麗卻殘酷的影像。之所以要提到這些作品,是因為他們體現了一種當代紀實的特色,虛構在這裡不僅僅不是遠離真實,反而是更能夠凸顯真實的機制。餘溫也具有這種反諷的性質,那些視覺上的優美形式或是童趣的元素恰巧對照戰爭的殘酷。
但是相較於這些當代戰爭主題的攝影,餘溫的諷刺並未指向一個具體的對象,其影像表現也並沒有為了製造諷刺所以刻意的誇張。相對而言餘溫的關懷比較宏大,氣質也比較於古典,當許多藝術家紛紛透入社會議題之同時,藍仲軒討論的是人類與國家。某種程度上餘溫看起來有一種現代主義的性格。後者也喜歡以整個人類為處理的對象。然而跟現代主義的攝影相比起來,藍仲軒並沒有充滿了一種價值判斷。餘溫沒有譴責戰爭,歌頌戰爭之中的英雄,或是隱喻一種普世的人類狀態(那些一片空白而成為聖像的士兵文件,正是一種反英雄的敘事。)
德國萊比錫AKI Gallery Leipzig Prospect《餘溫-藍仲軒個展》展覽現場。
德國萊比錫AKI Gallery Leipzig Prospect《餘溫-藍仲軒個展》展覽現場。
藍仲軒,死亡卡2,2021,無酸噴墨相紙,30 x 25 cm。
藍仲軒x Elsie Chang,畫畫 8,2021,報紙、蠟筆,46.8 x 37.5 cm。

我們也可以從時間來理解餘溫當中異質元素,無論是武器或是死亡的文件,它們都會隨著時間改變他們之於觀者的意義。一開始可能讓人覺得無比驚駭,但是慢慢地這些東西成為了一種歷史的遺跡,甚至帶給我們一種古雅的情懷,喜愛軍用品的人一定對這種變化並不陌生。但是餘溫這件作品像是把這些不同時間的感受,童年的、成年的、原始的、現代的全部擠壓、並置在一個作品當中。這是藍仲軒後現代的一面。事實上,藍仲軒過去的作品本來就喜愛使用現成影像,並且以拼貼手法呈現,這都非常符合典型的後現代特徵。到了餘溫這件作品更體現了一種後現代並置的精神,在Luc Delahaye的作品,他同時呈現了戰爭中的屍骸與如詩如畫的風景。在餘溫當中則是說:武器很殘暴但是武器很美,而不是武器的本質是殘暴但是看起來很美。
最終,餘溫提供一種感性的體驗。這件事情在當代藝術之中即便不能說被疑問,但至少也處境堪憂。這並不是因為當代藝術家不處理感性,而是當代藝術的感性與議題之間有一種緊張的關係。稍一不慎我們就會感受到感性成為指向某個議題的手段,然後感性就成為了裝飾。餘溫並不像這些作品有這麼強烈的目的性。藍仲軒並不是為了探究某個課題然後開始研究這些戰爭物品,你感覺他是長期以來關注甚至喜愛這些東西,以至於作品產生了一種個人性。
藝術家藍仲軒(左一)與現場觀眾互動。
可是個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個人性第一個意思是個人風格,譬如藝術家因為某種經歷或是某種性格最後積累在作品之上,形成一種美學的特徵。第二層意思是指情感、身體、家庭、身份認同等主題。第三層是指不被主流藝術認為重要的議題,也就是那些連身體、身份認同都無法被算進去的內容,譬如瑣碎的生活,或是個人的私密。個人性的第四層指我們無法說出意義,卻仍然認爲有意義的事情。譬如藍仲軒作品經常出現的失敗與死亡。當這些東西成為了藝術,帶給觀眾一種審美愉悅,表面上它展現了作者轉化的能力,但是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從意義、結構當中脫身的方式,彷彿在個人性當中有意義之外的意義世界。
藍仲軒《餘溫》顯示了照片與真實另外一種可能,它既不是回到現代主義的紀實攝影傳統,利用攝影語言去重新組織世界,並隱喻真實。也不是如當代藝術透過作品進行某種類學術的調查研究,而是像一個有嗜好的人,以非常個人的方式,去觸及最沉重的事。在這個過程之中,一切對立都趨於均勻平緩、就像照片讓所有對像成為一樣的溫度。
展覽︱餘溫-藍仲軒個展
展期︱2021.11.27 (六) - 2022.01.01 (六) *延展至02.05 (六)
地點︱AKI Gallery Leipzig Prospect | Spinnereistraße 7 / Halle 4B, 04179 Leipzig
聯絡︱akigallery.leipzig@gmail.com

藍仲軒餘溫汪正翔也趣畫廊AKI Gallery Leipzig Prospect
REACTIONS
喜愛

5

好美

0

0

3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最亮麗的黑 - 楊宗嘉《閃耀赤子》

2024-01-24|撰文者:藍仲軒(藝術家/策展人)4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