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盛情鉅獻 新增大南方藝術視點 展開新一波的南方文藝復興
2022-05-21|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是為紀念臺灣文化協會創立100週年,回應百年以前的先覺者與藝術家在黑暗時代中追逐臺灣文化啟蒙的信念,展覽將自本(21)日起至9月18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下稱高美館)盛大呈獻,除了承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下稱北師美術館)原有內容外,更新增屬於臺灣南方的文化觀點,透過藝術作品與文獻共構,映射臺灣文協「文化向上」的行動與精神,同時也展開新一波「南方文藝復興」的探尋之旅。
左起為高雄市文化局王文翠局長、北師美術館王若璇總監、林岱樺立法委員、義大癌醫院洪朝明院長、文化部李靜慧政務次長、蕭宗煌政務次長、陳其邁市長、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代表-北投文物館李莎莉館長、史哲副市長、楠弘柏正企業蘇振輝董事長、高美館李玉玲館長、藝術史學者蔣伯欣博士,共同與藝術家黃土水作品〈甘露水〉合影。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光》高雄展出由文化部、高雄市政府與高雄市文化局指導,高美館偕北師美術館與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主辦。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於本(21)日於高美館開幕式中表示,塵封半世紀的黃土水作品〈甘露水〉再現,是2021年藝文界的重要大事,文化部在李永得部長,與林曼麗教授、張士文醫師一家和許多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座雕塑鉅作由文化部永久典藏,並透過展覽得以再次呈現在大眾眼前,她讓現今的我們看見百年以前的臺灣藝術家如何以強烈的信念與盼望,為創作臺灣的「藝術上的福爾摩沙時代」而努力,也盼在這因疫情嚴峻受到考驗的時代,以「光」的力量指引人們昂首向前,獲得面對未來的力量。
黃土水《甘露水》,1921,大理石雕,80.0 x 40.0 x H170.0 cm,文化部典藏。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其邁市長表示,《光》這項具有「臺灣文藝復興」壯志的重要研究展,以藝術、歷史、文學、戲劇等各領域能量所匯聚的知識之光,照亮高雄這座城市,這群百年以前的文協先賢與藝術家,在創作中寄寓著對臺灣新文化的信念與期盼,〈甘露水〉作品以昂首向上、迎向光明的模樣,乘載著臺灣社會的百年追求,正如一世紀以後的現在,人們渴望而熱烈追求的臺灣民主與自由那勇敢無畏的姿態。
陳其邁也說,展覽得以來到南臺灣展出,要特別感謝文化部李永得部長與蕭宗煌次長、總策劃林曼麗教授的支持,更有熱愛藝文的高雄在地企業與友人–楠弘柏正企業蘇振輝董事長、義大癌醫院洪朝明院長的慷慨贊助,展覽才能夠順利展開,疫情漸歇後,歡迎高雄市民與南臺灣的朋友能夠到美術館欣賞這場珍貴的展出,也期許〈甘露水〉一作所象徵破土而出的生命之光,為眾人帶來平安幸福的生命甘泉。
高美館李玉玲館長(右3)為陳其邁市長(右1)介紹《光》展作品。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史哲副市長則表示,百年以前這群先覺者懷抱熱愛臺灣的心,無畏無懼地在黑暗時代追尋自由之「光」的精神,透過本次《光》展再現,讓眾人得以觀見臺灣現代性脈絡的呈現。而這次是〈甘露水〉和許多前輩藝術家的不朽之作首度來到高雄展出,相信這股勇敢而自信的力量,將會透過展出跨越世紀,傳承給新一代的臺灣人,持續為臺灣在藝術、文化、設計領域的世界舞台上傳遞力量;以《光》現代的降生、自我啟蒙作為開端,接續7月金曲獎在高雄、8月臺灣文博會在高雄、10月台灣設計大展在高雄,期望在高雄迎來臺灣藝術文化設計的福爾摩沙時代。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光》一展集結眾人之力,在迎接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週年的2021年,由林曼麗教授擔任展覽總策畫,與周婉窈、劉柳書琴、石婉舜、蔣伯欣、陳慧先、陳允元與吳俊瑩等學者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考察一百年之前的時空背景,將研究範圍擴延至歷史、文學、戲劇、攝影、影像、社會運動等,深入藝術家創作中隱含的人文內涵與革新精神,以多重視角回訪一百年前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李玉玲館長說,此次在高美館的展出,將是一場照向南方的『光之進行式』,希冀透過《光》的引入,展開新一波的南方文藝復興。高美館近年重新梳理了創館時「南部關懷」的使命,轉向「大南方多元史觀(South Plus)」的同心圓策略,因此本次邀請藝術史學者蔣伯欣偕高美館策展團隊共同完成、補綴南方的新視點,也幸獲藝術家家屬、收藏家,以及借展單位無私地分享出借珍貴的作品,期盼以《光》展作為一份邀請,與南部的藝術家、藝文工作者以及大眾共同探尋、編織、譜出屬於南方的新文化軸線,讓此次展覽在意義上不只是個巡迴展,而是讓這道引入南方的「光」,折射出更多元的視角。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光」之進行式,新增臺灣之南的文化軸線
《光》一展以「生命的恆流」、「風景的創造」、「大眾與摩登」與「自覺的現代性」四個子題出發,由內而外探討創作者如何從自我覺察的迸發進而書寫社會,勾勒個人和社會的交融與抵抗。展覽進入高美館後,更延伸呈現1923年文協本部南遷後的深化與轉進,此次新提借高美館,及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美術館、李石樵美術館、呂雲麟紀念美術館等館所典藏作品和文獻史料,包含高美館所藏的藝術家黃清呈於40年代所作〈頭像〉即是首件被列為重要古物的現代藝術,另有陳澄波畫作〈西湖春色(二)〉與〈紅襪裸女〉,還有李石樵鉅作〈建設〉、劉啟祥〈紅衣〉、林玉山〈木棉花〉等皆各有故事。同時,策展團隊亦將展覽中另一子題「影像的運動・運動的影像」擴大展出,探討死亡事件、勞動主題如何被運動者作為抵抗的素材。
陳澄波,《西湖春色(二)》,1934,油彩、畫布,91 × 116.5 cm, 龍巖股份有限公司收藏,圖像提供。
劉啟祥《紅衣》,1933,油彩、畫布,91 x 73 cm,家屬收藏。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蒲添生《詩人》, 1947,青銅,72 x 28 x 38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外,高美館為《光》特別設計了一系列的主題講座,以「光的追尋Kng ê tsáu-tshuē」為題,邀請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蕭瓊瑞(臺灣美術史研究者、藝壇名講)、林承俊(霧峰林家頂厝法人代表)等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透過知性而日常的跨域風格深入淺出引導觀眾更加認識文協時代與相關人物的趣聞。而在館內展覽上,高美館亦延長美術館三樓典藏常設展《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南方作為相遇之所》之展期至9月,期盼以常設展中多件「關鍵典藏」來回應《光》展探索的臺灣文化啟蒙樣貌,為觀眾提供欣賞「光」展之後的另一延伸體驗,感受文協引領的文化運動在1930-1960年代對南臺灣美術發展的影響。更多展覽資訊請至高美館網站(www.kmfa.gov.tw)或官方Facebook、Instagram「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光的追尋Kng ê tsáu-tshuē》跨域講座
時間地點:6-9月|週六或週日下午2:00-4:00|高美館地下樓演講廳
活動票價:單場全票150元(優惠票75元,詳官網);套票(雙人/場)150元
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展期:2022.05.21 - 2022.09.18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2024-11-1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1840
高美館30週年,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推出《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典藏展
2024-10-08|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3745
論陳威廷個展「彼岸」|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往何處去?
2024-10-15|撰文者:策展人 曾學彥3826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2024-11-12|撰文者:北師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93
北師美術館釋出重磅展覽消息,今年底推出草間彌生臺灣最大型個展!睽違9年重現近70件精選作品
2024-09-26|撰文者:北師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152
嘉美館年度主題展《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與《移動觀察者》聯合展開,結合歷史紋理與當代視角,呈現由地方延伸至海外的文化光譜
2024-11-12|撰文者:嘉義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