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 | 李亦凡
2022-06-14|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馮馨
▐ 藝術家:李亦凡
▐ 入圍作品:《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
藝術家 李亦凡|攝影 呂國瑋 ( 片子國際有限公司)
1999年推出的歷史題材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II》有一個隱藏外掛,輸入「How do you turn this on?」在歷史感的場景中即會出現1960年代的經典Shelby Cobra 427跑車,充滿流線與科技感,並在遊戲中擁有超強破壞力,是李亦凡作品《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的作品名稱由來。這種透過輸入密碼這個動作瞬間改變遊戲的進行方式,如同李亦凡一直以來的影像創作方法:透過科技的運用改變影像的生成方式,而這件作品也正是李亦凡長年作為動畫創作者,著手開發自己創作工具的階段性測試成果。
打造自己的影像生產工具
動畫創作仰賴前期規劃,藉分鏡中對鏡頭、角色的控制,在每秒十數格間創造出動態影像,這個過程往往耗時、繁複、不直覺,且無法立即預看效果,但1990年代混合「Machine(機器)」和「Cinema(電影)」兩詞含意的「機造電影」(machinima)是一種特別的影像類型,遊戲玩家藉控制遊戲片場景、人物,利用電玩遊戲畫面製作影片,最早只是玩家間彼此遊戲過程的分享,而後從紀錄演變為有意義的剪接影片。
李亦凡一直關注機造電影的美學脈絡,自2019年起投入研究影像生產的工具性問題,以機造電影的影像生產方式作為思考基點,著手開發屬於自己的影像創作工具,透過「遊戲引擎」與「實時影像」重塑製作影像的步驟,改變創造動畫的過程,並嘗試透過操控虛擬空間,轉變影像生產的可能,使他能以這套自我開發的影像工具生產更為直覺創作的敘事影像。
這套工具有幾個主要功能類型:場景與道具物件的建置、人物的即時身體與臉部動態捕捉,以及攝影系統。這些功能類型使得創作者可以一人身兼導演、演員、配音員、燈光師、場景美術設計與佈置、攝影師等多重角色,成為一人劇組兼片場,不滿意想重拍也毋需勞師動眾,並因為一切都在數位軟體中創造的虛擬空間拍攝,沒有實體搭景的拆除問題,可不斷重複使用。
技術與敘事交織的影像生產
李亦凡透過發展工具的過程,一邊解決與開發技術需求,一邊透過發展過程構思文本,他分享這套工具的開發歷經很多階段,但藝術家同時身兼開發者的有趣狀態是:「這個工具是一直處於一個變動的狀態,最開始時,可能有個很初步的想法,在解決那個想法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想法,並透過開發結果的拍攝反饋,又有新的想法去開發」。
在構築這個工具與作品敘事時,李亦凡經常是先建置影像場景,透過這個場景的構築過程,構思合適取景的角度以及該處場景可以發生的敘事,以空間畫面架構出大致文本,其餘就因應拍攝時的狀態即興演出。
場景設計以一種類似台灣在地為了解決生活需求而加蓋、東拼西湊的方式組成,回應著藝術家生活區域的日常場景,也如同作品中數位人的構築狀態,往往是將來自於各個素材資料庫元件組合而成,李亦凡談到「要使用數位人來進行動畫敘事的時候,其實有很多限制,譬如說,我想要有些表情,便需要找個具有表情的頭,但這個頭並沒有身體,因此必須在網路上在找到一個適合的身體,再把它組合在一起,我是刻意留下一些很明顯的組合痕跡,數位人的身體狀態就像是把不同規格的人強行接在一起」,而數位人的動態也因為是使用網路的動態資料庫,,所以可以在諸多類似的作品裡看到一模一樣的動作。
真實與虛擬世界的互相拼組
在《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中,李亦凡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事,作品中的人物像是藝術家的擬身,以一種喃喃自語、似是而非的語調訴說著近代人如何受科技影響,以及虛擬數位人的當今發展,內容從兒時的科幻塗鴉、科幻電影、1980、1990年代的科技小史到虛擬數位人、科技陰謀論等等。
這種因應科技發展而互相連動影像的影像生成與敘事方式,李亦凡表示:「雖然機造電影已消失,某種程度上轉化為當代遊戲實況的觀賞經驗,有部分的隨機性跟驚喜,不像一般的動畫是非常理性結構,有些隨機的東西是可產生的」,而這種隨機正巧遊走在類比與數位,來回穿梭於真實與虛擬之間。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1/594
REACTIONS
0
2
1
6
5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18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