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

《摹仿說-侯忠穎個展》,摹擬、技術與景框座談會 7/17下午2:30台南美術館一館矚目登場

侯忠穎摹仿說台南美術館一館

2022-07-15|撰文者:陸承石

「摹擬、技術與景框」座談會邀請台藝大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教授以及《摹仿說》策展人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鄭勝華教授,與《摹仿說》創作者侯忠穎進行座談。以藝術史、當代藝術理論為核心,繪畫、藝術創作為主體,分別討論摹仿、技術到藝術認知框架等多元議題,將於7/17日下午14:30台南美術館1館導覽室,帶來一場趣味生動並富哲思的深度討論。
地點:台南美術館一館 一樓導覽室
時間:7/17(星期日)下午2:30-4:30
座談會與談人/
陳貺怡 Kuang-Yi CHEN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專任教授、美術學院院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兼任教授、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學博士
研究專長:藝術研究方法、現代藝術史、當代繪畫思想、西洋藝術史、繪畫理論研究、當代藝術
鄭勝華 Sheng-Hua ZHENG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學 博士
研究專長:當代藝術理論、美學與藝術哲學/ 分析美學、數位藝術
侯忠穎 Chung-Ying HOU
國立台南大學 視覺藝術與設計系 專任助理教授、國際事務組組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創作理論組博士
研究專長:當代藝術創作、繪畫、中世紀聖像畫

從細膩的超寫實繪畫、西方與伊斯蘭的傳統工藝,到觀念性的跨域實踐,多年來,藝術家侯忠穎始終以手作為獨特的個人語彙,持續進行多樣探索與提問,在他的作品中,手如同人的原點,隨著慾望不停地向外探索、感知、應變、創造並操作,以千百種姿態與世界進行互動。他提到:「手是藝術家最原始的創作媒介、人與世界連結的橋樑、意識與潛意識的連結、單純卻複雜的萬有宇宙,在千變萬化的手之中,唯一不變的是它的媒體(media)本質」。
我們可以從他早期的寫實繪畫作品中,看見他見微知著的眼光與高超的描繪技術,手化身為象徵物件、結構元素、生活場景或自然景貌。《視界系列》中,手是柳煙花霧的山洞、目酣神醉的山谷;《希西佛斯之歌》、《奔騰的思緒》手作為為象徵物件,同時也作為生活情境的舞台。近年來他更擴延手的主題創作方向,除寫實油畫外,包含木雕、複合媒材、行為藝術等,透過多樣化的藝術實踐,重新定義手的意象。
『事實上,我並非把「手」視為創作主題,而是把它當作人的延伸意象,也就是媒體的概念,這概念包含有形與無形的手、抽象與具象的手,它彼此相對但又形成總體,如同我們的左右手、掌心與掌背一般。因此,在我的在品中,手是主體、客體、語言、訊息等各種人的延伸樣態。』-侯忠穎
本次《摹仿說-侯忠穎個展》所要傳達的整體訊息,便是從手作為建構「人」的關鍵媒體開始的。若眼睛為靈魂之窗,那麼雙手則可稱之為靈魂的工具,從藉由觀察外在行為來揣摩「人」的本質的現象學(Phenomenology)而言,手勢跟語言﹑表情相同,皆是為了形塑一個人的內部世界而生,雖然手部和表情是藉由指掌與五官的變化,而語言是以音調的差異呈現,但三者皆是在主體與世界的互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此次展覽中,侯忠穎在某種層面上延續之前的創作模式,藉由手部的具體意象,以主體代言人之姿,串聯空間上的內與外﹑時間上的古與今,然而,其更為廣裦地拓展各種媒介、形式﹑技巧,以及歷史與文化的題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 自然生成的數位科技,更是讓此次發表有著「無限延伸」的激進「藝」圖
「框畫」(Frame-Painting)系列作品,無論是《莫比烏斯環-龍騰虎躍》、《繁花虛空》或《年華》,在畫布內外框架的造型中,佈滿重複排列的手勢與象徵無限迴圈的圖樣,隱約揭示著某種「藝術不死,只是凋零」的氣魄,尤其在手作或繪畫與雕刻的純熟技法養成已漸漸被更多酷炫的新興媒體或議題所淹沒的時代,侯忠穎的堅持看來更類似藝術圈年輕一輩那碩果僅存的奮力反擊。框畫試圖以不被任何框架所定義的姿態,叛逃於畫與框之外,絢麗地隱身於框架之中,反倒凸顯藝術在歷經各種流變的意識形態之後,剩下的只剩下框架與操作本身。
圖 侯忠穎 莫比斯環-龍騰虎躍Möbius strip,Flying Dragon , Jumping Tiger 壓克力顏料、木板、環氧樹脂 Acrylic on board covered epoxy 240x120cm 2021
圖 侯忠穎 框畫-繁花虛空 Frame Painting, Vanitas with Flowers. 油畫、木板OIL Painting on board 127x101cm 2021
圖 侯忠穎 框畫- 年華 Frame painting, The Prime of Life 189x110cm 針筆、畫布內框pigment liner on board 2021

值得注意的是,長久以繪畫與傳統工藝聞名的侯忠穎,於這次個展中與跨領域團隊所創造的人工智能進行對話。《無相計畫》與國立台南大學應用數學系黃彥彰教授、逢甲大學CACV實驗室、ROSO團隊進行合作,橫跨藝術、數學與科技三大領域。黃彥彰教授表示:『整體利用科學工藝所產出作品,參雜了確定與不確定的兩者相互糾纏,卻又冥冥之中朝向一個無聲而鮮明的目標邁進,真正體現了數學家Paul Halmos曾說過:「數學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 (Mathematics as a Creative Art) 」。或許我們也正呼應著侯教授在「摹仿說」中探討著變與不變,既有框又冀望跳脫框架的藝術概念。』
圖:無相計畫展出現場
圖:無相計畫展出現場
侯忠穎 無相計畫_普賢 蛋彩、木板 2022 Simulacra Buddha Project- Pu Xian 2022 25x30x3cm Egg Tempera on Wood照片

從有形的手到無形的手,侯忠穎以概念化的手,宣示著一種「無邊界」的創作型態。如同他自己所述,手是主體、客體、語言、訊息等各種人的延伸樣態,而將手部與古代文化圖像藉由東方水墨﹑西方蛋彩,以及結合新興電腦演算等技術來呈現,更是將藝術形式的樣貌,發展到人類感知中趨近於「無限」的概念。而與現象學那傳達主體信息的說法略有不同的是,當代時興的觀點認為,表情與手勢,乃社會與文化內涵的傳播途徑,換言之,臉與手的活動就如同語言般,是協助建構外部文明的有力媒介,而所謂主體,則是囊括那些社會與文化內涵的綜合。而在《摹仿說》的圖象符號中,手的意象展現既有外在的歷史與文化脈絡;也揣摩內在的意識結構;既有明確的視覺主題;卻也是飄忽不定的幻影,循環卻不意味重複,也造就了各種大異其趣並近乎「無限」的視覺語彙。
作者: 陸承石
英國東倫敦大學藝術博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漫畫系專任助理教授、藝術家、藝術評論者

侯忠穎摹仿說台南美術館一館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1

0

0

厲害

7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個展

論「身體與意識的真實性」-陸承石的當代創作

2023-07-25|撰文者:侯忠穎/​​​​​​​國立臺南大學國際事務組組長暨視覺藝術與設計系助理教授/藝術家2937

焦點人物

新銳直擊 : 侯忠穎

2011-08-2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