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南獎聯展「虛實米克斯」,三位得主創作中忠於自我的本真狀態
2022-09-30|撰文者:張家馨
一年一度的臺南美展為臺南本地重要的大型美術徵件比賽,由臺南市文化局為主要承辦單位,今年迎來獎項第四十年的歷史,其成立宗旨以鼓勵與扶植藝文創作者,提供更多的曝光機會,豐富其創作能量。此獎項機制中最高殊榮「臺南獎」經評審票選,由六類的第一名中再選出三類,2021年臺南獎分別由立體造型類的徐均育、東方媒材類的劉以勒,以及書法類的董又愷獲選。主辦單位希望藉著多項管道行銷得獎藝術家、深化臺南美展的影響力,亦鼓勵藝術創作與藝術鑑賞能夠更加落實於民眾的生活,使之萌生出臺南獎得主聯展的規劃。
劉以勒、董又愷、徐均育三位創作者分別以不同的創作媒材,將自身在生活中細膩的探究與關照做抒發,呈現藝術創作中多元豐富的景觀。而此次臺南獎的聯展邀請到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徐婉禎擔任策展人,並以「虛實米克斯」命題,回應臺南在過往歷史發展中,因著不同族群與文化的殖民與移民,造就臺灣美術史於各階段有著「外在」與「本土」的文化混合。
在徐婉禎教授的策展論述中指出,臺灣解嚴後至今,擁抱著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使當今臺灣的藝術表現趨向多元主義,包含著去中心的邊陲發聲、新型態表現手法的發明與發現、各式議題大膽的提出、各種相對價值之間的界線泯除(註1)。而藝術創作的「異種混和」,不只是來自過往歷史脈絡中不同國家對臺灣的獻禮(指統治),同時也回應著臺灣本地對各式文化的包容。而隨著時間的沿襲,臺南現今的藝術創作呈現有別於臺灣其它區域,過往先人留下的或被移民過來的文化,從未在臺南此區消逝,因此呈現出新舊並陳、傳統與當代的共生,過去與現在虛實相混的現象。
2021臺南獎三位得主劉以勒(左)、徐均育(左二)、董又愷(右)與策展人徐婉禎教授(右二)合影。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徐婉禎教授以此為前提出發,進一步審視2021年臺南獎得主作品中,在文化異種、以當代為潮流指向的藝術環境下,卻並未嗅著刻意迎合或標新立異的蛛絲馬跡,而是在創作中遞延過往傳統的美學涵養,且忠於藝術家自身創作的精神和訴求,回到一種「本真」(Authenticity)的創作狀態,以最真誠的態度面對藝術創作。而在這三位藝術家身上的「虛實現象」,除了承襲一直以來歷史上各個階段於臺南文化美學的積累,在作品形式的展現上亦具有某種程度虛實相擁的意象。
舉例而言,現就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金工與首飾組的徐均育,她的創作以紅銅線與鐵線為主要媒材。在藝術家的捏塑下,鐵線的交疊相織,共構出一個立體卻非實體的雕塑作品,經由光線的照射後,簍空的格線與扎實的鐵絲被通透的一絲不掛,從而將虛實之間的發酵串流於同個平台上。
徐均育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徐均育的創作反應藝術家個人生活的人、事、物,特別是那些我們早已見慣司空、習以為常的日日風景,小鎮的居民生活以及身邊同學發生的趣聞軼事早已被她詮釋的不在話下。在這樣的過程中她以另一種形式領會被記錄對象的生命歷程,就像是旁觀者一般,隱匿四處,見他人不能見的、繪他人不可見的事物。
而為了捕捉下生活中的剎那片刻,徐均育會隨身攜帶速寫本在身上,以即時記錄人們生活百態的枝微末節。她說,最早的創作方法會以網路上的圖片作為參考,但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再現的對象物是來自圖片上傳者的視角,自己未曾親身經歷、親眼看過,中間彷彿隔了一層膜,摸不清也看不透對象物實際的動態與神情,因而開始透過速寫的方式捕捉她的眼前所見。
徐均育說,在時間限制內描繪的內容,必須即刻捕捉當下自己認為重要的元素,或者極為感觸的事物,速寫中的每一道線條皆為平面轉向立體時的重要依據。因此可以觀察到在藝術家捏塑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大小粗細不一的銅線,將素描創作中筆觸與節奏的佈署立體化,以此建立起作品中的正、負空間;而在作品中更為細巧的軟鐵線,就像是筆桿在紙上快速流動的痕跡,看似纖細渺小,卻又不可或缺。
徐均育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此次展出的其中一件作品〈妹仔,妳怎麼在這裡待這麼久?〉,徐均育將個人求學階段時作為一隻迷途羔羊,對未來職涯發展的疑惑與焦慮投射在作品中,四周並無其他物件的佈景,女孩拖著行李,等待許久未發車的公車,看不見前景、也不見終點。另外可以觀察到,在藝術家的創作中時常出現文字的書寫和現成物的使用,這些都是她留下來與觀眾搭建橋樑的媒介,希望藉此喚起觀者日常中的記憶片段,拉近觀者與作品之間的距離。
在展場內可以看到徐均育多件小幅尺寸的創作,有如每個人家中牆面一隅擺放各著生活階段的家庭照,嘗試將照片立體化與具體化。且僅以線條的方式勾勒人物肖像的外觀,屏棄細節特徵的處理,以趣味性與遊戲性為創作前提,以此強調出「照片」與「再現照片」之間的不同。
徐均育作品〈妹仔,妳怎麼在這裡待這麼久?〉。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徐均育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接著看到董又愷的行草作品,考慮其墨色的潤燥、線條的疏密、攲側與節奏,全然流露出藝術家在書寫過程中的心境歷程。徐婉禎教授分享,在臺南生活許久,發現此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積累,寫書法相較於其他城市,似乎是件稀鬆平常的事。而她看見董又愷的作品,書寫字體的墨跡是物理性地可見,但是被留下的空白才是美感孕生的所在。在黑與白二元對立的世界,凸顯出虛與實之間是如何相互輝映與扶持。
董又愷作品展區。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董又愷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董又愷得獎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董又愷作品-〈擔仔麵〉。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對於董又愷而言,寫書法就如同「畫字」一般,重視字裡行間氣的流動與勢的營造,並將其視為情緒抒發的一項管道,因此他書寫的內容大多取材於閱讀起來能產生共感(Synesthesia)的詩句。就如同此次得獎作品以王維的五言律詩《使至塞上》為本,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寫著邊疆沙漠的浩瀚無邊,一陣濃煙在荒涼的邊塞場域顯得格外醒目;落日正圓的樣子,似墜落於長河之中,凸顯詩人眼前一景的無邊無際。
董又愷依著王維筆下身負朝廷使命前往邊塞,寫出路途中看見的壯闊場域,轉換至筆墨的運作,因而以厚重、粗曠、豪邁的筆調,減少書寫過程中起筆與收筆的細節,並刻意強調其中的飛白技法,字與字中間存在著絲絲白痕,亦如同在紙上一氣呵成用盡毛筆吸附的所有墨汁,似枯枝的乾刷筆觸,以此回應王維詩句中廣闊無邊、獨立蒼穹的英雄氣魄。
董又愷作品。圖 / 董又愷提供。
而在劉以勒的創作中雖是以水墨為基底材,卻不甘願躲藏在既定媒材的框架內。因此在藝術家的作品裡能夠覓得多元媒材與技法的使用,像是潛心細膩堆疊的工筆畫法、西方媒材蠟筆與複合材料的結合,抑或是豐富絢麗的色彩配置,將過往傳統媒材的美學韻味,與當代藝術家對世界觀奇思異想的開放態度同時並進。
劉以勒說,他的創作大多來自於和朋友聊天過程得知的趣聞趣事。與其說這些對話內容是繪畫的靈感來源,反而更像是藝術家個人對這個世界天馬行空的想像,以及不遷就於題材與媒材的箝制,總能擷取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人、事、物,並從而加以延伸。就像是作為千禧年一輩的他,此次的得獎作品〈緣薄難渡〉卻是以七、八〇年代的愛情電影為背景,對比過去與現代人在一段關係中處理方式的不同,同時也隱喻現代人談戀愛「速食」文化的現象。
劉以勒作品〈緣薄難渡〉。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劉以勒注重創作中的隨機性,即便在他的作品中有著鮮明的敘事風格與劇情軸線,卻以「不預設」畫面構成與內容走向為前提,希望能夠隨著當下的創作環境或心境,一步步拼湊出最後的成品,將更多創作權交由生活中無意間看見或聽見的趣事。
因此在劉以勒另一件作品《2022羊系列》,為藝術家與朋友交談過程中誤聽對方闡述的內容「太空羊」,無心插柳柳成陰,卻造就出一系列以此為發想的創作。因而以科幻故事為題材背景,將羊喻作為世上極為值錢的物種,外星人入侵取走這些珍稀的羊隻,換取或生產更有價值的東西,並且在作品中增添聖經的隱喻。像是在該系列第三幅作品中如蕈狀雲的圓弧球體,為創世紀的分別善惡樹,樹幹的尾端則為蛇的形象,亦是伊甸園引誘亞當與夏娃的開端,以此回應作品伊始闡述世上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的任何誘惑。
劉以勒作品於展場一隅。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劉以勒作品-〈羊 系列1-入侵地球抓羊〉。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劉以勒作品-〈羊 系列2-基因改造飛碟羊〉。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劉以勒作品-〈羊 系列3-10年之後的巴拉巴拉星球〉。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在現今影像傳播快速如流雲的時刻,人類對視覺產生激情的頻率越發疲乏,需要透過更為獨樹一格的體裁形式,來博得眾人滿堂喝采的高度關注。回到徐婉禎教授策展論述提及三位藝術家創作中的「本真」,除了忠於自我內在性格,更是找回藝術創作中原本那個樸實和純粹的狀態。
就像是徐均育的創作取材自生活周遭一閃而逝的人事景物,甚至是減少數位科技便捷的影像生成方式,回溯藝術創作中最樸質的速寫紀錄;董又愷先是閱讀大量的文本與詩句,汲取其中最能與之產生聯覺的文句,以具詩意的前置作業,喚起自身內在的感官意識,再轉化至行草的書寫;劉以勒則是注重創作中的直覺性,生活中任何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成為他入畫的題材,而在他作品中看似嚴肅議題的鋪陳下,其實蘊藏著詼諧風趣的陳述方式。
此檔展覽在臺南本地文化機構的策辦下,觸及了更多不同族群與年齡層的觀者,使民眾能夠看見藝術創作的豐富容貌。而三位藝術家亦在不同的時段透過工作坊的活動,將自己的專業技巧回饋給地方民眾,使這一份本真不止於作品本身,而是希望能夠散播出去,繼續將臺南傳統與當代美學虛實融合的特殊景況持續積累下去,使藝術創作與美學教育落實於眾人的日常生活。
註1:節選自徐婉禎教授策展論述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 虛實米克斯
策展人 | 徐婉禎
藝術家 | 董又愷、徐均育、劉以勒
展覽時間 | 2022.09.02-10.09
展覽地點 | 臺南市文化中心第二藝廊、第三藝廊
「虛實米克斯」展覽主視覺。圖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鯤鯓漫波」:臺南美展40年與其地方性美學文化的發展路徑
2024-08-24|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4965
資深陽光男孩與南臺灣藝術之光:仨!陽光男孩,張新丕、梁任宏與張國信三人展
2021-08-24|撰文者:陳晞6063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268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95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60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