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2-10-24|撰文者:333畫廊/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逐雲採訪問答:
1,. 訪問的一開始,可以跟那些尚未認識您的讀者,簡單介紹一下您自己,以及您是怎麼樣的契機踏入藝術領域?
回答:

1.)從小一直都熱愛藝術和創作。畢業後因緣巧合認識了陶藝家田承泰老師,田承泰老師的灰釉陶器非常純樸,與以往我所見的陶瓷都不同。老師見我是真心喜歡灰釉陶器,收我當學生,於是開始天天上山學藝的日子。那時候在三芝,是北部陶藝家匯聚的地方,也有許多畫家和創作者住在附近,人文薈萃,學藝之餘也認識到許多藝術家的作品,心生嚮往這樣在山上創作的樸實生活。於是自然而然回到大自然中築窯燒陶。田老師鼓勵我走出自己的創作特色,於是我開始研究釉藥,嘗試以傳統釉色搭配現代造型創作,做出屬於我這個時代的造型陶藝。也有創新釉藥特點,做成擬真各種動物,或是釉下彩的繪畫。因為特別喜歡大自然與小動物,所以我的創作無論是陶藝或繪畫,很多主題都是與動物和樹石相關。繪畫持續了幾十年的自我發掘,這幾年也發表了繪本和畫作。在人生的轉折點,創作也走向轉折,對我而言是很自然而然,聽見心裡的聲音而順應做出創作生涯中越來越成熟而無迷惑的對應作品。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2. 作品的創作過程與發想過程是如何的呢?
回答:

2.)我一直相信藝術源自於生活,因真實情感而感動人心。藝術不應該與人有距離,相對的,因為人類情感有共同的經驗共鳴,才能透過作品得到療癒或感動。我的靈感皆來自於生活周遭的大自然,動物和自己的興趣。因為自己的興趣蠻多元化的,也很樂於探索,包括樂器,各種手作,東方古文化,礦石和宇宙探索等等,所以靈感從不缺乏。我認為多元的觀察和學習,才能充實生命進而對創作有所幫助。隨著年紀經歷更多,情感上的沈澱和複雜的體悟,也更融入到作品裡。這些不是故意能為之,而是生命體驗中隨著時間的點滴注入,會自己滲透進作品的發想和想表現出的作品情感。通常在我開始一件作品之前,整幅圖案已瞭然於胸,我已經在空白的紙上看到它的存在,之後的過程只是把他呈現出來。因興趣而做的木雕也是同樣,我感覺作品已經存在於木頭內部,我只是把多餘的部分去掉,他的靈魂就出現了。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3.可以看見您時常運用大自然與動物作為創作元素,這兩者在您的創作中意味著什麼?
回答:

3.)人類總覺得自己是萬物之靈,高高在上不同於萬物。但自己因為住在山裡,更能感受各種天候因素影響生活和健康,還有多種動物昆蟲的出現,讓我深深覺得大自然影響人之大。還有動物們能教給我們的事情真的很多,人更顯渺小,並不是只要躲在水泥叢林裡和網路世界中,就好像離這個自然世界很遠。尤其所有的動物都很純真,看著他們的眼神讓我感受到溫柔和純潔,反而人心的複雜,常常讓我覺得人類才是來到這個星球的外星人,與地球上的物種都不一樣。所以我很少畫人,幾乎也只是畫我自己。因為好的畫作來自於細微的觀察,而我不愛觀察人類,所以也不擅於畫人。平常我都喜歡觀察附近的昆蟲動物,還有樹木和岩石,相信萬物皆有靈性。以物理層面來說,只要不是在絕對零度的物體,皆有能量,在極微距的量子世界中都是波能量的個體。 所以我把萬物都當成有靈之物來創作。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4.在創作過程中是否有深刻影響您的藝術家?
回答:

4.)  從小我最愛西方的梵谷和東方的徐悲鴻,因為以前畫水墨和水彩較多,很喜歡徐悲鴻的那種書法筆刷感,而且他畫很多動物,我喜歡小動物所以特別喜歡看他的畫冊。梵谷的熱情和濃厚的筆觸,還有鄉間勞動人物的體裁都很感動我,受他的向日葵影響,我也最愛黃色。長大之後幾乎都沈浸在西方印象派的影響裡,所以我對畫作的偏愛就是“精髓感“。無論是人物或是風景,能抓住精髓表達出靈魂感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我的個性也不太適合像攝影那樣真實的細細描繪。雖然我也愛畫工筆國畫,但還是會去蕪存菁,不會像素描一樣寫實。我想這跟從小接觸國畫和印象派有很大的關係。印象派靠的是光線,零碎的筆觸卻在遠看時呈現出很真實的樣貌。在我來想,這跟國畫裡的“意境“頗為相似。不需要藉由極像的描繪就能傳達作品的靈魂樣貌,很喜歡這樣的粗獷而不粗糙,寫意而不需寫實。印象派的畢沙羅、莫內、塞尚,都是我非常喜愛的畫家,我想多多少少都有在我的筆觸中種下影響的小苗。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5.分享一件對您而言,在創作上相當重要的物件(可以是生活用品或很喜歡的事物)
回答:

5. )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我也是吧!創作時我一定會聽音樂,或是談話性節目之類。所以手機就成為我的連線播放工具。喜歡在熱熱鬧鬧的氣氛中,快樂的工作。這時候反而不覺得會分心,更能因為心情快樂而專注。工作也像是一種享受一樣,所以感覺創作與生活就是合為一體。 平常我也是無時無刻都會有靈感迸發出來,這時候記在手機上還是最快的,之後回家再寫進工作筆記裡面。如果工作筆記不在身邊時,我還是能從手機上繼續我的創作發想計劃。一般我都會先在頭腦裡規劃好新作,順手記下來,之後開始創作就行雲流水般的快速了。所以說創作不分時不分地,常常就是旅遊時、或等人時,我腦子都不停地轉動和聯想。必備品,也就是音樂,完全可以製造出一種氛圍。比如:下雨讓人煩悶時,我會聽爵士樂,老爵士樂有唱盤雜音,搭著雨最適合。感覺有點煩躁時,工作我就聽古琴音樂,只要一個音,心就靜下來了。特別開心時,可能會聽點日本流行樂,很吵很像開一個人的狂歡會。那古典樂就是百搭了,太多種類就是符合各種心情時都會聽。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像我一樣喜歡熱鬧的創作氛圍呢?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6.除了目前的手繪外,是否有想嘗試不同的媒材或創作手法?
回答:

6.)其實我創作不拘媒材,從一直以來做了十幾年的陶藝之外,繪本的發布也有分為紙本和網路數位創作,還有做成影片式繪本。另外也有因為興趣而做的廢木頭結合陶器,可愛的迷你木雕等等。電腦繪圖的部分,畢竟我是網路世代,也是會用來創作一般材料較難達到的光影質感,例如畫珠寶設計的寶石光之類。還有很多想要嘗試的方法,之後也都會做。計劃中也想再發表繪本,因為自己就很愛閱讀繪本,跟單一畫作不同,繪本有延續性和故事性,有很多可以發揮的創作手法表現。而我也會期待自己每次創作的繪本都是不同手法。像當代水墨手卷或是立體攝影式的電影腳本,都是我未來想要嘗試的創作風格。還有以拼布作畫,雖然沒有展覽過,但我已經做過許多這樣的多媒材創作,還有拼貼瓷器。多元化創作正好適合我喜愛多方嘗試的性格,所以未來一定還會有很多想法。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7.通過這些作品,您希望帶給觀眾什麼感受,或者說有什麼教育意義在裡面?
回答:

7.)   我的作品一直希望能帶給觀者一種療癒和美的喜悅。現實中有很多煩心不如意的事,自己一直以來就是從藝術中獲得很多力量還有感動、及各種撫慰人心的感覺。所以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有這樣撫慰人心的作用,平易近人而有共鳴。我沒有太多理論或是社會面的批評要抒發,也不需要太多對於作品的語言解釋。之所以用畫面呈現,就是因為畫面本身有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感覺可以傳達。無論觀者看了有什麼樣的感覺,我覺得都是可以的,因為藝術就是要讓人有討論空間、有幻想空間。這就是所謂的意境或是畫外之意。也許同樣一幅畫在你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時,看了都有不同的感覺。這是因為人的經歷不同了,角度和共鳴也不同了。如果說教育意義,我的繪本比較會有想要推廣某些藝術或音樂這方面的意義,或是想要引起讀者的好奇,進而讓人想要多去了解那方面的知識。有些作品是抽象或抽象搭配具象,很多都是從礦石的肌理顏色來的靈感。也許觀者看了之後會想知道是什麼樣的礦石有這種感覺,這也是附帶的一種推廣吧!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8.不管是繪畫還是其他藝術媒介,都會面臨語言和思想之間有效表達的問題,您是如何看待解決這些問題的?
回答:

8.)語言和思想的表達確實會比畫面精確直白,所以我一直覺得畫面的表達是一種“感覺“。顏色本身就有很多隱喻性和感性面的代表,構圖方面也可以傳達到宏觀的思維,如果是具象的畫本身還可以說很多故事。但如果是批判性、前衛性的東西,可能觀看時還要搭配一些解說。或是還有符號和塗鴉部分,可能都會直接連結到畫家本身的經歷,就會需要做一點功課。這可能有時候也會帶給觀者覺得似乎自己看不懂藝術或是經過講解才能更接近理解畫家內心要表達的感覺。無論是直觀性的作品或隱喻性較強的作品,都是看創作者本身的個性和他在藝術道路上想要走的方向有關,也許需要深層語言解說的作品更有討論度一些。這些比較偏向當代前衛些的作品,像超寫實作品類的我本身也很喜歡。畫的非常寫實具象,卻是現實中不會出現的畫面,特別會去想了解畫家本身想要表達什麼、或是會像電影奇幻畫面一樣感到有趣。我的作品本身比較偏向大自然畫面,沒有很強的思想傳遞要強加於觀者身上,所以比較不會面臨表達不出來的問題。可能也跟自身個性有關- 自由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思想上的自由,所以我也會很歡迎觀者對作品能有自己的感觸和想法,這也是透過作品可以和人們有一些互動性。我也好奇人們對於我的作品有些什麼感想。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9.如何看待藝術家與潮流品牌的合作?是否會排斥藝術商業化?
回答:

9.)我不會排斥藝術商業化,像自己去逛展覽或美術館時也很愛收集周邊商品。畢竟不是人人都能購買到喜歡的作品,但如果作品以別的形式出現,可以讓喜歡的人也在生活中可以使用和擁有。我一直覺得藝術跟生活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對創作者還是收藏者而言。本身我發行繪本和做Line貼圖,也是希望創作能更貼近大眾,並且能用不貴的價格讓大家響應公益,或是使用。重點在於創作時不是以商業為出發考量,而還是回歸藝術考量,才不會失去本心。如果創作時就是為了發行某樣商品,我覺得比較歸類於設計或是工藝,在藝術性上面會少了一點。當然還是有原創性,但商品是可複製的大量產品,而藝術品因而特別在於他的稀缺性。版畫還有幾版可收藏,原作的話就世上僅此一件,我想這個區別性還是在的。因為我也做陶藝,陶器在功能使用上的是工藝品,陶瓷雕塑擺件則有藝術原創性,兩者還是有所區分。很多人會把商業產品與藝術創作在本身的特性上混淆了,好像只要是同一位藝術家的東西都是一類,其實本質上還是要區分清楚的。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10.您是否有想過,如果沒有從事藝術的話,你會做什麼事?
回答:

10.)我常常被誤認成老師,尤其年紀漸長直接都被稱呼老師了。所以可能老師這個職業真的很適合我,但是以前的我自認為是沒耐性的人。雖然在學校的時候教授有建議我去修教育學分,但我一直沒去念。可能沒耐性會誤人子弟,而且口才也不夠好。為了這個缺點自己還特地去上了公眾演講的課程,但一直也沒用上。對於比較害羞的我來說,公眾演說還是有點可怕。如果是小班的課程也許我還能當初階班的老師吧!另外有可能的就是走音樂方面的職業。除了藝術我最愛的就是音樂,都是從小學的,自發性地想要學更多樂器,或是後台製作。本來也曾想過要朝這方面發展,像是舞台製作方面。因為以前也一直都有參與舞台演出,所以一度有考慮過。總歸還是底子不夠好,最後還是只把音樂當成興趣,所以我放在網路上自己製作的一些畫作的小影片,都會很注重配樂和剪接的部分,有時候也會用上自己演奏的曲子。這些都讓我覺得很有趣,可以把工作跟興趣結合。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11.而是否又可以請您跟我們描述您一天工作日的規劃與樣貌?
回答:

11.)這題目很有趣,是我自己常常看別人的採訪時會想知道的。我工作室就緊鄰住家,由於家人關係很緊密的原因,我常常會需要照看家裡,所以我的工作時間常常會被切成片段。一開始覺得需要專注,會常常待在工作室裡,後來變成很機動性,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小片段可以作為靈感的紀錄,有長時間的話我就畫大型作品。家中也擺了很多工具,小型作品的話我就可以在家中完成。所以沒有一定的工作時間流程。倒是我做作品時都有一定的SOP,雖然是給自己的流程控管,但是這樣可以很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尤其是陶藝的製作特別需要,由於步驟很多,是一條龍式的工廠式作業。配釉藥,上釉,燒窯,都需要很嚴謹的步驟,一點錯都犯不得,不然會很危險- 尤其燒窯是火的控管,所以我養成了做所有事情都有固定步驟順序的習慣。像畫布打底之後,先上底部色彩,上底稿,再正式上彩等等,每一張畫都按照程序,也可以一次幾張一起作業,因為還要等待乾燥。上午一般我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下午或晚上、深夜,時間比較不容易中斷。依照作品乾燥程度,也都會繼續工作,所以時間上比較隨意安排,主要是看作品本身需不需要持續作業。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12.您是否有人生的座右銘?如果有的話,那是哪一句話,而您又為何是會選擇這句話?
回答:

12.)雖然沒有座右銘,但是在好幾次重要大事選擇關頭,想要放棄的時候,媽媽都跟我說: 做事不要半途而廢。現在看來,堅持不懈的確是讓我把一件事情做好的關鍵。『不要半途而廢』這句話常會在我耳邊響起。雖然很多事情一開始都可以很努力,但是久了開始無趣了、開始有困難了,難免怠惰、想要放棄。不管到此為止做的有多好,一旦放棄了,之前的努力也就都化為烏有。我很喜歡的一句台詞是:Show must go on! 就是在舞台上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要繼續表演下去。人生舞台也是如此。現在我學會慢慢做,不一定要完美,但要能進步,盡量能一步步堅持下去。回頭看自己的每張作品,都能覺得現在進行的這張就是在呈現目前最好的自己。前幾年面對極大的困境時,閱讀“金剛經“裡面的一句『應無所住』,打破我所有的疑問:包括我人生規劃中的迷惑、與創作和音樂上一直以來看不清的路。可以說是人生因而豁然開朗,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訴自己的內心,這就是我想要的作品,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應無所住,是指不要執著在某一表象上。可能執著在某種創作形式上而無法突破、或是卡關在某種人生角色、設限自己在別人眼光中應該要怎樣的表現。這些都是導致無法實踐初心而一直對自己選擇有所懷疑,導致動搖自己的成就感和價值。所以我也很建議在遇見瓶頸時,可以讀一些經典。相信經典因而能成為經典,是保存在了這麼多世代的智慧。對於創作上的幫助真的很大,心變清楚澄澈了,靈感也會源源不絕地跟著來。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13.訪問的最後,也可以請您跟我們聊聊在未來您是否有什麼樣的新計畫?
回答:

13.) 如同我之前在創作形式上提到的,未來我會繼續嘗試多方的媒材和技巧。也想要繼續在網路上發表繪本,以之前未有的表現手法呈現。另外,還沒有展覽過的各種當代水墨的部分,我也想要創作得更完整、做更多系列。希望之後也有機會把成品展現在大家眼前,絕對會是讓人耳目一新的水墨畫。因為這是我從小最熟悉的媒材,也是自我陶醉在其中的古風文化。兒時起受東方水墨啟蒙,後來則是沈浸在西方美術當中,所以我的創作總是融合兩種元素。以傳統材料表現西方主題,或是以西畫顏料表現東方畫風。這種中西混雜的特性一開始自己是有些混淆疑惑的,但是經過多年持續的創作,反倒現在是從內心自然表現出來的一種個人手法。不愛固守成規,所以做過的系列非常多元,但是一個展覽並不適合把太多元素摻雜在一起,所以之後也會把不同的系列部分展現給大家。希望透過分享可以把美與平靜帶給大家。我相信: 快樂,是可以感染的!
藝術家工作室照。圖/333畫廊提供
狂心未歇 逐雲創作個展主視覺。圖/333畫廊提供

逐雲創作個展333畫廊狂心未歇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