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策展

採集關鍵字是一條漫長且無盡的里程: 2022年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子計畫-關鍵字工作階段性註解

臺灣當代藝術資料庫TCAA研究計畫藝術家資料庫

2023-02-28|撰文者:劉文琪

前言|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TCAA)於今年2023年即將進行網站內部建置改版,屆時歷經從2019年成立至2022年的「台灣當代藝術關鍵字-建置與研究計畫」的關鍵字書寫採集工作,在資料庫中一直扮演輔助與強化資料庫連結的角色,也將暫告一段落;本文,將彙整由蔡明君擔任關鍵字計畫主持人期間與四位研究員,四年來進行關鍵字工作的階段性整理與建議,同時也包含去年2022年所進行的關鍵字內容的分享,期望累積至目前初步關鍵字建置的工作方法,在今年2023年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TCAA)改版後,能延續下去作為未來的資料庫能量。

關鍵字與資料庫的藝術家串連

回溯四年前關鍵字小組成立之初衷——「強化串連當代藝術家資料庫網絡」的目標。關鍵字的建置與研究工作,在資料庫的目標定位與現有收錄的藝術家名單的基礎上進行關鍵字建置。從2019至2022年,主持人蔡明君在與四位研究員合作討論下提出「關鍵字」透過強化串連資料庫中的藝術家,輪廓出具「在地化」的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的非線性網絡圖,找出另一種觀看臺灣藝術史大環境發展的視角。
2022年關鍵字計畫小組線上會議,主持人:蔡明君,研究員:楊傑懷、劉文琪、李奎壁、陳韋綸。圖/TCAA提供
小組工作方面,從2019年開始至目前已累積近150條的關鍵字。在2022年開會討論下,關鍵字研究計畫將關鍵字書寫總數量減少,並將已累積下來近150條的關鍵字與資料庫內所收錄現有的藝術家,進行有效的橫向串連,強化資料庫與關鍵字之間的整體架構。此外,小組決議在即將改版的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TCAA)網站中的關鍵字重新以七大項目進行分類,包含:「空間/場域」、「文件/出版」、「組織/團體」、「概念/思潮」、「實踐/形式」、「事件/展演」、「其他」,作為使用者在搜尋資料時,能迅速連結的輔助。
2022年關鍵字計畫小組決議,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TCAA)於未來改版網站時,關鍵字將重新以七大項目進行分類。圖/TCAA提供
2022年,四位關鍵字研究員:劉文琪、楊傑懷、李奎壁、陳韋綸,分別以各自的研究方向建立「關鍵字」詞條,以下由我(劉文琪)彙整自身與小組其他三位研究員的階段性心得,包含各研究員今年建置的「關鍵字」與目前資料庫現有藝術家的串連方法,從過程中觀察到的臺灣當代藝術的生態,與現階段書寫時所遭遇的困境。

藝術生產與勞動者的複雜網絡

2022年在暫緩了關鍵字的建置總數量後,工作集中在關鍵字與資料庫內部藝術家的串連;書寫過程中,我發現目前已收錄於資料庫中的關鍵字有幾項都涉及藝術與生命的相關命題,包含研究員李奎壁已建置的幾條關鍵字:「生命政治」、「赤裸人」、「諸眾」、「政治藝術」、「流放」等。從中觀察,這些藝術創作中的命題,或者在藝術生態裡創作者的生存現實,時常被討論。然而有許多相關的展覽或者重要的組織機構,目前暫未被收錄。例如在今年才新增的「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以下簡稱:藝創工會)即是在2009年因金融海嘯背景下,為弱勢藝術創作發聲,而開始倡議並於2011年成立的機構,我發現在資料庫中有許已收錄或還未收錄在資料庫中的眾多文化工作者都曾參與其中;藝創工會甚至也積極參與許多重要的藝文事件與推行相關勞工改革政策,例如:全球華人藝術網事件、藝文工作者低薪問題等,但就目前資料庫內,仍缺乏相關藝術勞工組織或機構的關鍵字。
在關於「藝術」與「勞動」方向也有許多展覽,今年也試著從2013年由龔卓軍策劃的「我們是否工作過量」展覽與後續相關出版的書籍、評論方向進行。我發現不管是「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所發聲與關注的藝文或勞工問題或藉由「我們是否工作過量」展覽裡,所觸及藝術家乃至各種藝文角色各種生命狀態裡的藝術勞動現實,都可看見臺灣當代藝術生態中,各種角色與機構體制不斷抗衡產生的網絡景緻。
2022年關鍵字計畫主持人與研究員們,每月於福利社進行會議的討論現場。圖/TCAA提供

藝術獎項與藝術家之間的定位

研究員楊傑懷(以下簡稱:楊)今年以藝術獎項的相關研究為主,在2022年的台灣當代藝術關鍵字,他進行了藝術獎項的相關研究。楊發現,首先是獎項無論是由美術館或是民間企業主辦,臺灣具有專業評審機制,並支持當代藝術的藝術獎項或競賽,在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幾個重要的意義:第一是對藝術家個人而言,它是一個爭取曝光機會、展出機會,以及獲得藝術社群認可的管道。年輕藝術家若能夠擠身臺灣幾個重要的藝術獎項,作品進入一種公眾的視野,即意謂著「出道」或是「嶄露頭角」。第二是對整體的藝術社群而言,這些獎項是觀察臺灣當代藝術趨勢的有力指標。每一年得獎的作品,譬如台新獎、臺北獎、高雄獎等等,必定引起廣大討論。除了可以看出評審選擇作品的品味之外,也可以看出一代的創作者們所關心的議題、創作形式的風格等等。因此,藝術獎項在藝術家個人的發展,或者整體藝術社群的發展,都像里程碑一樣,顯示出一種階段性的定位。
於是楊決定從臺灣當代藝術獎項始祖——「雄獅美術新人獎」開始著手。「雄獅美術新人獎」為求公正,設計了三階段評選機制,並且每年邀請不同的專家組成評審團。得獎作品展出於博物館、畫廊等多元的場地。而雄獅出版社也為每年的新人獎編輯專刊、邀請藝評人書寫專文。儘管「雄獅美術新人獎」早已在九零年代初停辦,但仍然可以發現,這些獎項的機制很多都被今天的各大獎項所沿用或參考。
除此之外,從「雄獅美術新人獎」歷屆的得獎人名單看到,大部分的藝術家今天仍然活躍於藝術社群,從事創作或其他藝術相關工作,甚至擔任學院的教授、藝術機構的要職等等。在2022年新增關於獎項的關鍵字,楊傑懷發現可以透過這些得獎的名單,串連已經收錄在資料庫中的藝術家。而如果是尚未收錄的藝術家,他建議在2023年也可以作為一份待收錄名單。

非傳統形式媒材在臺灣的發展研究

2021年才加入關鍵字小組的研究員陳韋綸(以下簡稱:陳),由於當時關鍵字小組已經大致蒐集了八零年代以後重要的藝術實踐、事件與空間的建置,於是陳將其研究專注在國外的藝術形式與思潮在臺灣如何被轉譯的問題,跟其自身過去的研究相關的詞,如新媒體藝術、前衛藝術,以及在早期對臺灣在對外溝通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如美國新聞處或是台北雙年展制度。
2022年關鍵字計畫小組與韓國亞洲文化殿堂(ACC)策展人Gimo Yi,於線上會議討論國際論壇「策展、藝術家與檔案:從亞洲文化研究到展覽製作」中預計分享的策展與檔案經驗。圖/TCAA提供
2022年陳所書寫的關鍵字包含:「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數位藝術節」、「臺灣數位藝術基金會」、「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鳳甲美術館」等,則是針對2010年前後,對於新媒體藝術、錄像藝術等觀念或概念的成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藝術實踐,也希望透過相關活動的整理,更清晰地了解臺灣今年藝術發展的面貌。而這一類的關鍵字也間接回應到研究員楊傑懷,關鍵字收錄早期八零年代相關詞彙包含:「新媒體」、「聲音藝術」、「甜蜜蜜」等。
陳強調其所專注的點是不同觀念或是內容的轉變,希望能透過這些小小的節點紀錄,讓後續需要進行相關研究或創作的人,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們身處的環境與其建構的過程。

早期重要的藝術事件與政策

研究員李奎壁(以下簡稱:李),延續2021年的關鍵字工作,在2022年提出的關鍵字主要以文化政策、空間機構介紹以及事件為方向:包含「『歷史之心』事件」、「獨立策展人在台灣的發展」、「文建會改制文化部」、「宏觀調控」、「百人夢遊事件」等。在這當中的事件主要以在當代藝術裡對於今日有影響的重要事件。其中在書寫「鐵道藝術網絡」、「早期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以及「景美人權園區事件」這幾條關鍵字當中,李發現2000年初一直到2014年之間,其實有蠻多事件很重要(地)發生,但是還沒有做一個很好的爬梳,在這樣脈絡底建立出的幾條關鍵字,回應至資料庫內收錄的名單,李發現許多支持事件或政策慢慢發生的重要人物,並未收錄在名單之中。
李發現主要與目前資料庫收錄的藝術家方向偏重較為年輕的藝術家有關,無法擴及到較早期的重要事件,這也使得在關鍵字串連上,可提供研究員作為關鍵字發展的名單有所限制。李建議,或許資料庫在未來新增的年齡層必須更廣。此外,如要使關鍵字更有效與資料庫進行細緻的串連,除了現有資料庫內的藝術家、策展人藝及藝術評論人項目外,也應該新增藝術行政。

從關鍵字的國際交流回看臺灣自身的定位

另外,在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的國際連線部分,研究員李奎壁從2021至2022年連續兩年在小組工作中,也進行與印度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 in India,以下簡稱AAA in I)國際連結的工作。2021年,在座談上兩邊機構各自提出具亞洲區域藝術史背景的「關鍵字」,進行各自觀點的討論方式。
2022年,李分享在交流過程中,提及印度亞洲藝術文獻庫近一步分享其自身一套架構「關鍵字」的系統,包含:從地區、概念、媒材來區分,以及從發生在地區裡面的運動等。透過這樣的關鍵字網絡,可看見他們的資料庫的系統以及架構方式,李強調:「這是目前從視盟的當代藝術資料庫與關鍵字本身較難看到的部分。」
2022年關鍵字計畫小組與印度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 in India)的國際連線座談「『亞洲觀點』:亞洲當代術交流的困境,以台灣及南亞為例 」。圖/TCAA提供
而在李與AAA in I的專案協調人員Samira Bose交流過程中,Samira曾提出一個問題:「臺灣屬於全球南方嗎?」,於是李開始思考臺灣為什麼要這麽關注全球南方呢?我們是要把自身放置到全球南方這個脈絡底下嗎?但臺灣的經濟條件很明顯又不是。我們謀求的這個未來是什麽?在東南亞已經有了跟歐美非常強而有力的連結,不管是透過殖民時代所遺留下來的種種機構或者是連結都好,臺灣希望在當地與對方產生什麽樣的火花?
於是在2022年,李新增一條「臺灣與南亞當代藝術的交流」的關鍵字,她認為或許可以作為一個起點作為臺灣與南亞當代藝術的交流提問,也希望可以透過這個起點來引起後續的關注,包含:近期臺灣政府獎補助方向、政治因素與當地環境因素,這一切或許需要是一個更長期有計劃的推動。
李關注的關鍵字,其實也回應過去臺灣在討論「全球南方」的概念,而研究員楊傑懷也曾在關鍵字中收錄書寫關於全球南方相關的展覽與事件,例如:「南島當代藝術計畫」。
我想起,主持人明君曾經在一次小組會議中談到:「在經過這幾年在關鍵字工作下來,我們或許可以從中看見臺灣自己在當代藝術發展中,無論是我們自身自己想像中的定位,或者,別人看我們的定位。」

關鍵字採集的漫長里程

「關鍵字建置與研究計畫」為台灣當代藝術家資料庫(TCAA)中的六大子計畫內容中的項目之一,其所佔據資料庫的工作內容為百分之二十。如何建構有系統的關鍵字書寫,輪廓出符合臺灣在地性的當代藝術大環境的關鍵字網絡,其最終也與「資料庫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有關。
回首關鍵字計畫小組近四年來的工作,是將一個個關鍵字節點採集變成光譜的漫長過程,關鍵字作為輔助資料庫的角色,與資料庫是一個雙向的機制,關鍵字的建置以及研究目的是輔助資料庫來收錄藝術家。在建置過程中,有許多重要的臺灣藝術事件資料散落於機構、報章雜誌等各處,書寫時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進行彙整,研究員在必要時也進行口述訪談作為方法。我們期望將散落於臺灣不同地域間發生,仍未被看見的重要藝術事件、思想、人物進行纏繞連結,輔助「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能有更多樣性被閱讀的可能,於此「關鍵字」才具備其作為子計畫,存在於資料庫其中的意義,這將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書寫里程。

臺灣當代藝術資料庫TCAA研究計畫藝術家資料庫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棉花研究計畫」之第三、第四暨番外篇 | 康雅筑

2022-06-0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馮馨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