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藝術市場報告顯示環球藝術市場在2022年的持續增長及韌性,銷售超越疫情前水平
2023-04-05|撰文者:巴塞爾藝術展及瑞銀集團/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第七份《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全面分析2022年環球藝術市場之宏觀經濟,探討疫情對市場帶來的持續影響,並預測來年主要趨勢。報告由文化經濟學家兼Arts Economics創辦人Clare McAndrew博士撰寫,巴塞爾藝術展及瑞銀集團聯合出版。(260頁完整報告下載)
《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主要發現包括:
2023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Art Basel HK 展會現場。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全球銷售:在2022年,全球藝術銷售持續上揚,按年增長3%,約達678億美元,帶動市場恢復至超越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然而,不同範疇、地區及價格類別的市場表現有所參差,令整體增幅稍遜2021年。2022年內帶動所有範疇價值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仍然源自高端市場。交易量僅錄得1%的輕微增長,主要受經銷商銷售回升帶動。
. 領先市場:美國市場銷售價值份額按年增長2%,環球藝術市場佔比45%,穩佔領導地位。英國市場錄得18%的銷售佔比,超越中國重回次位,而中國市場銷售額則微挫3%,佔總體市場17%。法國穩佔全球第四大市場位置,環球市佔率為7%。
. 美國是所有主要藝術市場中,疫後復甦最為強勁的國家,銷售按年攀升8%,總額達302億美元,創下歷來最高水平。高端拍賣市場升幅顯著,經銷商銷售亦錄得溫和增長,帶動市場向好。
. 儘管本年持續面對政治及金融局勢陰霾,英國仍能維持穩步上升的增長勢頭,銷售升至119億美元,較去年溫和增長5%,但仍低於2019年疫情前122億美元之水平。
. 中國內地與香港在2021年顯著復甦,2022年卻面臨更為艱鉅的挑戰,區內總銷售額按年急挫14%至112億美元。有關數字仍較2020年高出13%,卻為2009年以來第二低水平。
. 經銷商數據:2022年經銷商銷售額約為372億美元,按年增長7%,市場價值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之水平。調查顯示銷售額超過一千萬美元之經銷商,其平均銷售增幅最為可觀(達19%);反觀小型經銷商則面對較為審慎、重視價格的買家,加上成本飆升及銷售停滯不前等因素,以致銷售額少於25萬美元之經銷商錄得3%銷售跌幅。對銷售額高於50萬美元之經銷商而言,新買家於2022年所佔份額亦同樣下調。
. 拍賣數據:2022年拍賣銷售表現強勁,高端市場價格更屢破紀錄。然而在這些驚人佳績之外,整體銷售形勢卻表現疲弱。公開及私人拍賣行的總銷售額下挫2%,
由2021年的312億美元降至約306億美元,但仍較2019年疫情前水平高出11%。公開拍賣的銷售微挫1%,跌至268億美元,大部分增長均來自高端市場。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價值逾一千萬美元的作品銷售增加12%,而其他所有價格區間的銷售則按年下降。隨著拍賣活動轉趨頻繁,逐漸吸收市場需求,高端經銷商市場走勢強勁,私人拍賣的銷售額下調至略低於38億美元。美國、中國及英國依然穩佔主要拍賣市場地位,佔公開拍賣銷售總值76%,與2021年數字看齊。
. 非同質化代幣: 非同質化代幣於2021年大行其道,銷售接近29億美元。然而,與藝術相關的非同質化代幣活動在2022年大幅減退,藝術市場外的非同質化代幣平台銷售跌至低於15億美元,按年下降接近50%,但仍然比2020年高出70倍。總體而言,與藝術相關的非同質化代幣銷售價值跌幅遠超其他類別,2022年以太坊網絡上之藝術銷售僅佔8%(2020年佔比24%)。藝術市場的注意力逐漸轉離價格的攀升及財務回報,轉而關注區塊鏈應用對藝術交易等層面的長遠影響。
. 網上銷售:藝術市場向來以活動主導,2022年各大活動漸趨復常,經銷商與拍賣行之電子商貿銷售額亦進一步回落。過去兩年純網上銷售錄得前所未有之增幅,2022年則從2021年的133億美元高位回落,按年下降17%至110億美元,但仍較2019年高出85%。純網上銷售佔2022年藝術市場銷售額的16%,較2020年全盛時期的25%佔比有所下跌。然而市場的線上線下銷售佔比卻未有因跌幅而重回疫情前的比例。隨着業界大舉投資數碼策略以進行藝術交易,收藏家對電子商貿的接受程度亦越高,相信線上線下銷售比例於可見將來仍維持不變。
. 藝術展:2022年各大藝術展紛紛復辦,收藏家逐漸再次出國觀展,藝廊參展之平均數字亦貼近2019年水平。在2021年,藝術展銷售額佔總經銷商銷售的27%,2022年更顯著提升至35%,但仍低於2019年疫情前佔比42%的水平。大型經銷商的銷售佔比最高,40%銷售總額來自銷售額超過一千萬美元的經銷商,主要於國際展會上錄得。預期藝術展銷售將有所上升的經銷商僅略高於半(51%),較2021年的65%有所下跌。13%經銷商預計銷情轉弱,36%則認為將保持平穩。
. 展望未來:展望2023年,45%經銷商預期銷售表現向好,其中10%更預期會有顯著增幅。經銷商均認為與現有收藏家保持聯繫、出席藝術展及網上銷售將未來五年之三大要務,擴展不同地域之客戶群則緊隨其後,成為第四項重任。拍賣界別方面,48%的中階拍賣行表示預期銷售有所改善,24%則認為市場將轉弱;網上銷售方面,有60%受訪者預期將錄得增長,僅有4%認為將會下調。大部分(77%)的高淨值收藏家都對環球藝術市場表現樂觀,逾半數(55%)計劃在2023年購買藝術品。在美國等部分主要市場,更有高達65%的高淨值收藏家計劃在2023年購買藝術品。
2023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Art Basel HK 展會現場。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Arts Economics創辦人Clare McAndrew表示:「經歷兩年全球疫情的困擾後,隨着銷售和實體活動回歸,2022年標誌着藝術市場首次展現出較為規律的發展勢頭。這一年來拍賣和經銷商領域都創下了不少佳績;然而,不同地區和市場價值的界別表現頗為參差,導致整體增長較為緩慢。高端企業的表現明顯勝於其他企業,令業界頂層的密度更高,但階級分層維持不變。然而,後疫情時代的藝術市場也在其他方面產生了重大變化。危機過後社會逐漸衍生出新的工作模式,傳統上獨立的市場界別之間的分界線慢慢模糊,而銷售活動也更快速地轉移到網上進行。儘管在 2022 年有所放緩,在線銷售似乎隨著更完整的活動時間表熱情回歸,已永久穩定在較高水平。」
巴塞爾藝術展行政總裁Noah Horowitz表示:「環球藝術市場在2022年持續增長,甚至超出疫情前水平。藝術展週期性活動的再度回歸、藝廊開幕、拍賣活動以及最高端價值市場的豐厚收益,均推動了市場增長。儘管經濟及社會政治局勢仍未明朗,國際貿易規管日漸收緊,為藝術產業帶來挑戰,加上新冠疫情後市場的整體復甦步伐並不一致,今年的報告卻再次顯明支撐藝術行業發展的充分動力,環球市場對藝術的需求也展現韌性。」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全球資產配置聯席主管Adrian Zuercher表示:「 亞洲藝術市場正處於轉捩點。儘管中國藝術市場在環球銷售的佔比有所下降,但我們有信心在年中以前全面開放的計劃將有助驅動壓抑已久的需求和供應,推動中國藝術市場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經銷商當中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受訪者對未來一年的前景最為樂觀,有68%經銷商預計 2023年將是表現更理想的一年。」
請點擊此處免費下載巴塞爾藝術展及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
REFERENCE
2023香港巴塞爾Art Basel HK現場聚焦,非池中16件嚴選作品解析!
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Art Basel HK 亞洲觀點的漸進擴張與藝術型態轉向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展首日VIP預展觀察,編輯部第一現場嚴選14件精彩作品!
敞開收藏大門:12件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5000美金以下作品推介
435駐村藝術家年度主題展覽《顯性進駐行為》 異地進駐展覽空間現地創作,深入探討社會性別議題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重磅登場!走入尼德蘭繪畫時代,揭開科學檢測分析下畫作秘辛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與日本國立藝術研究中心簽署MOU,深化臺、日策展人才培育,開拓東亞藝術新局
「臺中清水走走藝術季」盛大開展,五件公共藝術重現眷村生活的情感與記憶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蕭志夫全新時尚油畫個展:《遊時尚.幾何韻律》
ART TAIPEI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凝聚多元市場價值,打造亞洲藝術與文化盛宴
藝術也是用來掛歷史的釘子 :亞洲藝術文獻庫(AAA)「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專訪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2024-11-02|撰文者:巴塞爾藝術展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55
2024《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高淨值藏家交易途徑更多元,高端市場移轉 未來有望拓闊與穩定
2024-10-25|撰文者:巴塞爾藝術展及瑞銀集團/非池中藝術網整理1705
重新命名為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首次於在法國首都大皇宮呈獻!公布參展名單及首批精選節目
2024-05-30|撰文者:Art Basel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84
第五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呈現新展區「主題藝向」(Evoke) 凝聚台灣多元藝術樣貌
2024-03-14|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808
2024倫敦亞洲藝術週大幕將啟,墨海樓攜手台灣藝術家展現文化軟實力
2024-11-04|撰文者: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206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11-04|撰文者:廖新田 《氣韻生動與現代性》作者,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