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是種紀念生活的載體:寶吉祥藝術中心推出藝術家群展「夏日和鳴」
2023-08-30|撰文者:李竺恩
由寶吉祥集團創立,寶吉祥藝術中心於2019年正式落點於臺北。作為一間近年甫成立的年輕品牌,在匯聚多間畫廊的大直、內湖地區,寶吉祥藝術中心卻是採取較為不同的策略經營著空間的發展。承接創辦人集團顏總裁的理念,秉持對臺灣本地創作者的關注,旨在為專注創作、獨具風格的藝術家提供展覽平臺。
有別於過往較常推出的收藏展,今夏,寶吉祥藝術中心更集結六位來自九○後世代的青年藝術家:高定、江基名、彭千祐、林郁珮、宋晋瑋、周學涵,帶來「夏日和鳴」聯展。並囊括木雕、水墨、膠彩、壓克力等多種媒材類型,呈顯創作之於生活記憶及情感的聯繫。且正如同題目的「和鳴」,藝術家們的作品皆不是兀自地在展覽中發聲,而是於彼此作品相映下,共同譜出優美和諧的樂章。
「夏日和鳴」一樓展場實景。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夏日和鳴」一樓展場實景。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作為展覽的重要索引,在一樓由純白牆面和石磚地板構築的清新空間中,江基名饒富趣味的木雕作品,正和林郁珮氣質清麗的水墨畫作交錯展示著。而這兩種不同藝術語彙的相互並置,更形成了巧妙的對照關係。二人創作皆蘊有其意義和敘事,透過作品內含的種種符號線索,引導觀者進一步閱讀之中的生命故事。
延續近年《森》系列的發展,江基名(1990- )在每件作品裡皆悉心刻製十二只小型物件,並和佇立於中央的女主人物,共同組構成富含寓意的場景雕塑。比如〈黃金屋〉中流露復古韻味的鑲嵌玻璃桌燈,透過其霓虹色彩隱喻充滿雜音的環境;而由主角頭頂的書本,則道出通往心靈平和的路徑。他表示,這些於主角旁搭配的物件不僅有其代表的意涵,更同時作為「他人存在」的變體。透過複數元素組成的概念,突顯個人置身大環境下的狀態,也呼應自身長期北漂生活的感悟。一方面,江基名更關注媒材本身歷史感的融入。此系列的作品均利用自早期建物拆卸下的檜木材料,並保留上頭的漆料殘痕,藉由物質軌跡開啟另一番故事遙想。
江基名作品〈黃金屋〉。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同樣著眼於材料的歷史紋理,林郁珮(1991- )的水墨畫作是採用纖維更加堅韌的和紙為基底,並預先處理紙張使其呈現出斑駁的視覺效果;再透過不同質地的顏料表現,入微地傳遞一份既柔美、又有些憂愁的情境。且以「借代」為創作核心,從尋常可見的畫面,探照那些不可見的聯繫。因此觀看林郁珮的繪畫就猶如對夢境的解析,透過有形事物來覺察隱含於形態之外的特殊內涵。對她來說,時常出沒於畫面中的黑色狗兒正為某種自我意象的投射,悄然指出個人較為隱匿、朦朧的一面,並藉其行蹤向沉澱於內在的未明進行探尋。而〈探幽〉便恰好表述了這樣的過程。潛入水下的狗兒彷彿受著潛意識的感召,於虛幻泡沫的包覆中,游向象徵過往的時光寶盒。
林郁珮作品〈探幽〉。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夏日和鳴」二樓展場實景。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沿著樓梯踏入以木質地面為基調的二樓展場,面對沒有多餘牆體干涉視線的通透空間,首先映入眼簾即為高定的黑白山景畫作。成長自四面環山的南投,高定(1999- )好似有著「山性」本能,自然於繪畫中關注自己最熟悉的風景。然而不同山水畫多被強調所謂「寄情」、「意境」的特質,高定思考的是當山水曾被寄予的哲學、精神皆已於現今逐漸遠去,對於風景也應投以另外的觀點關注。因此他的畫面不以立意為重,亦不使用點景人物、動物作綴飾,而是更為純粹地呈顯自然景觀本身的壯觀形貌。其筆下的山景並非傾向表現人類心靈世界的一面,反而是奠基在親身攀爬山岳的感官經驗,體現自我生命和景象描繪間的共構關係。包含崢嶸陡峭的山體、連綿起伏的稜線和峭壁上的岩塊紋理,他回溯當時的所見所及而一筆筆描繪;並由畫筆反覆堆疊墨色份量,甚至亦添加壓克力媒材,做出更加紮實、厚重感的色塊,以詮釋山岳的沉穩氣韻。
「夏日和鳴」展場一景,其中為藝術家高定之作品。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夏日和鳴」展場一景,其中為藝術家高定之作品。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一旁,宋晋瑋(1995- )的繪畫也同樣經由對自身印象的回顧,直觀地體現景象和個人生命經驗的聯繫。宋晉瑋的創作過往多是將風景為題材,並透過「小雞」角色的置入,展開自我於山水景象的穿梭、漫遊。然而從學院畢業後,宋晉瑋提到繪畫已非自己現階段日常的主要重心,反倒成為一種抒發生活心緒的管道。透過〈日蝕〉、〈夜瀑〉、〈黎明〉,可以見到他統一運用了青色調的礦物顏料,展現天色和日光變化下的「魔幻時刻」;而〈小島〉則是由鳥瞰視角,簡約地描繪漂浮於空中的兩朵白雲,分享一片舒心自在的態度。藉著揉合童話色彩和古典韻味的畫面風格,宋晉瑋試圖捉捕了那些流動於日常片刻中的感性經驗,也為日復一日、不停輪轉的生活尋得一道暫緩的出口。
宋晋瑋作品〈日蝕〉、〈夜瀑〉。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夏日和鳴」展場一景,其中為藝術家宋晋瑋之作品。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在《從影像裡尋找你的存在》系列,彭千祐(1993- )拾起陪伴其成長的繪畫,並從父親遺留下的影像片段和文字紀錄,藉由創作來重新理解、詮釋彼此之間的親情聯繫。他透過抽象的視覺語言和黑白色調的畫面,嘗試闡述父親過往心境的糾結,並跨越生死向存在、精神主題,展開父子二人的私密對話。在媒材表現方面,彭千祐承接過去進行雕塑創作而對於空間關係的關注;他表示在這段回歸平面創作的時間,他也重新思考了繪畫表現所內含的空間概念。故從近期發表的作品,可以見到他刻意忽視了畫布本身規範的尺幅,並選擇利用色塊,自主地預先於畫布內界定出表現範疇;且著眼於二維平面之外,透過訂製的鏽蝕金屬框,將畫框納入其藝術語彙之中。彭千祐也提及,自己的創作脈絡乍看下不具有一致的軌跡延續,但其實在媒材、形式的轉換間,他仍持著一貫的理念來實踐,即「源於己身對於周圍人事物的細膩感知」,而如此特質亦能從周學涵的創作脈絡中見到。
「夏日和鳴」展場一景,其中為藝術家彭千祐之作品。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彭千祐作品〈從影像裡尋找你的存在1〉。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在多元的創作系列中,周學涵(1991- )是沿著以「強烈地微觀周遭物件(現成物)」的思考脈絡,來探索媒材、概念、形式所蘊涵的種種可能。此次展出作品是延續《Ori-carving》系列的主軸,以木質材料擬仿紙質造型,在不同材質的轉譯過程中,為其建立起互文關係。有趣的是,不同於真正摺紙作品有著明確的指認對象,周學涵更於木雕造型的雕琢中保留一層曖昧。他參雜平時喜好的電影、抑或是熟悉的符號、神話等元素,帶著些許奇想,塑造出遊走於現實邊緣的生物形象。此外,細觀其作品時亦能注意到,他針對物件尺度的轉換時,是刻意於細節的呈現作出「失真」,令其雕塑形體的紋理、邊線並不完全貼近真實紙張的質地表現。也透過這樣些許的偏差,悄悄誘使觀者進入對物件的微觀情境,進而意識其對事物感知的微妙變化。
「夏日和鳴」展場一景,其中為藝術家周學涵之作品。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周學涵作品〈盼〉、〈向日〉。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無論是就眼前稍縱即逝的片刻畫面、又或是對於一段旅途的印象紀錄,甚至是和家人間的重要回憶,總體來說六位藝術家皆從其創作,指涉了內容與自我生命經驗的緊密連結。亦同時道出,藝術創作無非是種關於個人生活的獨特載體,銘記著某一時間段下的思緒、情感、經驗等種種。而如此真摯的精神正是寶吉祥藝術中心期待經由「夏日和鳴」一展和觀眾們分享的。
「夏日和鳴」二樓展場實景。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針對空間目前的經營方向,寶吉祥藝術中心經理顔麒生表示,其沿著創辦人對於創作本質精神的關照,是不輕易跟隨市場潮流而轉向;並著眼於東亞文化較熟悉的水墨、膠彩類媒材,將與時俱進地關注當代具潛力和熱忱的創作者。另外,顏經理強調藝術中心自成立以來,皆不傾向較為繁複的商業策略來進行作品的推廣與銷售,且更持著公正公平的態度與藝術家們奠下良好的合作關係。堅守成立初衷,紮實扮演著平臺角色,為本地年青創作者提供展現實力的機會。以「夏日和鳴」一展為序幕,寶吉祥藝術中心未來也將著手於展覽內容,持續和大眾分享值得矚目的藝術新秀。
由左至右|藝術家江基名、藝術家林郁珮、藝術家周學涵、寶吉祥藝術中心經理顔麒生、藝術家宋晋瑋、藝術家彭千祐、藝術家高定。圖 / 寶吉祥藝術中心提供
「夏日和鳴」聯展
日 期|2023. 08.19(六) - 2023.10.10(二)
地 點|寶吉祥藝術中心(臺北市中山區敬業二路69巷28號)
藝術家|江基名、宋晋瑋、林郁珮、周學涵、高定、彭千祐(依筆劃順序排列)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張維元、簡詩如水墨岩彩雙人展:東方媒材底蘊下照耀出內在感知的理型世界
2023-06-15|撰文者:張家馨5156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8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338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317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79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