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約之外的圖庫:戴明德實踐於日常當下的藝術之景
2023-09-15|撰文者:王襦萱
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當下經驗到的,是由流動影像、聲音拼貼、語言斷片所組成,難以歸類也沒有確切劇情的軸線。即便戴明德是從私人記憶出發,我們會感到眼前的作品訴說的,指向了一群人所共同擁有的,對於過去、關乎存在的集體意識,生活與藝術、當下與記憶彼此交織再一起,牽動互為作用,生活當下即是景。日常生活的記憶與歷史的層次成為材料,被雜揉進了畫中,成了風格背後潛藏的基底。如何理解戴明德的作品,若是僅用現代畫作為節點做深入,那麼便落入目前所理解的藝術史給出的框架,更何況此為藝術家的創作生涯恆更了許多歲月,與其他畫家不同的是,觀看他的作品時會感受到難以保持主體的立足點,視覺語言的強烈,以及複雜卻又顯得存在某些系統,正是如此他的畫作才會具有難以言說的魅力。《當下即是「景」- 戴明德個展》展場照片。圖/藝術家戴明德提供。《當下即是「景」- 戴明德個展》展場照片。圖/藝術家戴明德提供。
本次展覽呈現了戴明德在生活感知下所創造的藝術形式,利用若即若離的觀點來看待尋常,作者主體退位的同時,作品因個人風格的鮮明強烈,化作一個能言說的替代主體,每一幅作品在觀看的同時,透過將現實場景轉譯為某種陌生化的情境,其中都蘊藏諸多線索,可以推敲出符號以及對應的場所或敘事。然而,本次展覽在不同題材上的描繪與表現,也可以看作是藝術家面對生活時做出的轉向。藝術的異化即是昇華(sublimation),在此過程中,藝術創造的種種生活形象與既定現實原則不可調和;但作為具有藝術性的文化形象,它們正在變成可以兼容各式文化,甚至富有啟發性和用處的形象,我們可以理解為戴明德的藝術作品,與其說藝術家是在實行一個藝術生涯,更近似於一種生活實踐,如何感知與觀察在此先於如何使用技術去表現。《當下即是「景」- 戴明德個展》展場照片。圖/藝術家戴明德提供。
感性製圖再延續
複雜切割且多層覆蓋的線條與色塊在偌大的畫布上是如此流暢,以至於我們從作品中的一個場景,移動到另一個場景而沒有注意到,視覺的焦點已經離開一個地方,游移至迥異的細節中,時常我們會看到一幅作品是採用多點的透視,根據不同的對象物,藝術家採取相異的角度觀看,它們總是毫無徵兆的出現於畫面,肆意的盡情對話,而有時又會瞥見一些文字,試圖去理解敘事的那一刻,從平面中產生一種時間感上的錯覺。藝術家表示透過挪用、嫁接與轉化,將畢卡索、巴斯奇亞、培根、馬帝斯…等,將藝術史上著名畫家的風格雜揉進畫面裡,讓歷史與文化和自身的繪畫激盪出新的詮釋對話。這種穿梭遊移於歷史中的表現,充斥在本次展覽中的作品。某些作品裡,這種時間感是歷史的,就如一頁頁塗畫於達文西畫冊的速寫手稿,對於過往釋放出一種拉扯,這個當下所感受、所記錄的,都在另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時空裡打上了錨釘。《公園百年記憶-孔雀園》180x180cm,150F,壓克力畫布,2022。圖/藝術家戴明德提供。戴明德手稿。圖/藝術家戴明德提供。
戴明德在繪畫的操作手勢上十分的繁複,以草稿的繪製為起始,就如先前「感性製圖機器」那檔展覽所描述,藝術家面對生活時的姿態,紀錄與創作作為一個必要環節,藝術家的主體成為了一部具有感性思維的生產機器,大量的手稿經過日月的積累,進而到隨機組合、解構和拼接至畫布上,以此建構新的語彙與抽象空間、時間。消坡塊、蚵棚、風車…等記憶之景貌;皇冠、恐龍、拳擊手、埃及式壁畫、自畫像…各種怪奇與挪用符號。從此處可知,藝術家對於符號的使用並非毫無秩序,他將關鍵語彙和個人符號連結、並置,使觀眾得以一覽共時與貫時的氛圍與片刻。《進擊》,150x150cm,壓克力畫布,2023。圖/藝術家戴明德提供。
圖像與信息的織網
圖像以及文字,還有拼貼是的繪畫表現技法,使戴明德的作品畫面富含極高的訊息量,英語文字的出現對於畫面來說複雜性更加提升,有時這些文字作為信息,為畫面某種視覺上閱讀的指引,時而為另一種符號塗鴉,替畫面烘托出應有的環境。藝術家提到在他的作品中,為了邊線的俐落,將卡典西德黏貼於畫布後上色,過程下顏料偶然的外溢,衍伸出了先前並未預料的效果,這種好似銳利卻又帶有破損性的色塊,成為了戴明德在畫面表現上的獨特之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為了某些線條色塊而黏貼的卡典西德,在被撕除後,藝術家將這些貼紙重新拼貼成具有抽象型意的圖像,再次納入他的資料庫中。爾後被藝術家加以使用成為了其他作品的主要材料,形成另一種脈絡下的風格。由此可知,藝術家在創作的渠徑上面所展開的動作是連續的,作品與作品之間可說是存在藝術家有意無意的舉動、慣性,同時我們也能注意到,在這樣的創作方法上,畫面與另一個畫面之間的差異是存在著某種黏著度。《盛裝的午后》,200X280CM,壓克力,2022。圖/藝術家戴明德提供。《一起同游大海》,10F,壓克力畫布,2023。圖/藝術家戴明德提供。《跨越目光所見》,150x150cm,壓克力畫布,2023。圖/藝術家戴明德提供。
在戴明德的長久的藝術生涯下,必然歷經諸多時代與環境的變動,而他所接受的刺激透過獨立複雜的系統整理後,表現於畫布之上,多種矛盾的現象與感受反覆的閃爍在觀看他作品的當下,可體察藝術家敏銳的日常感知,也能感受到作品符號的繁複。我們可以說藝術發生的過程,需要克服現有的陳詞濫調(clichés),與重複默述進行角力,以應對圍繞初始直覺的混亂,創造性破壞必須發生,作為需要放手一搏進行的嘗試,德勒茲稱之為去域化時刻(deterritorializing moments),在這個概念中,領域(或領土)通常被看作是固定、有界限的,正如人類對於藝術領域的認知,必然處於一個歷史下被動的角色,而「去域化」則表示從這種固定狀態中解放出來,變得更加流動和多樣化,從戴明德的至今的創作脈絡來看,正是體現了這股變化,化作一種充滿感覺的藝術風格。
【展覽資訊】
《當下即是「景」- 戴明德個展》
Current Scene Generation System- Tai Ming Te Solo exhibition
策展人|莊宗勳
展期|2023 / 9 / 2(六)- 9 / 28(四)
展點|大院子中央棟展廳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248巷10號)
主辦單位|大院子、郭木生文教基金會、力麒建設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10:00-18:00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用草圖呢喃日子的詩意性展現:微觀「潮艸‧生活逸事」戴明德個展與他的靈光
2023-11-16|撰文者:張家馨4975
從「感性製圖機器」到「當下即是景」 — 戴明德即景成畫之圖像生成系統
2023-08-10|撰文者:莊宗勳/策展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博士/藝術家3890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277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97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60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