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桃美館)今年推出2023聽損兒童藝術共融計畫「一樣不一樣?我的身體是座博物館」工作坊,甫於8月下旬結束。合作對象為致力聽障多元文化推廣、讓社會大眾更加瞭解聽覺障礙的「複象公場」劇團。此工作坊結合了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下簡稱兒美館)當期展覽「我用身體畫座島」展示元素,以戲劇/舞蹈肢體進行對話,並藉由繪本《Journey》小女孩的探索旅程,激發聽損學童及不同混齡觀眾的想像力,讓學員們看見「一樣不一樣?」,覺察自我與他人的相似及相異處,思索自我獨一無二的價值進而自我肯認。
「很有意義的活動!整整三個小時收穫滿滿,使我們更了解聽損,也激發了孩子跟大人的想像力,我們都很喜歡!」參與學員分享,「豐富的活動激發大家的想像力,合力完成的探險故事真的很好玩!很棒!」透過館方與合作團隊前期的溝通策劃,以及活動現場講師的專業帶領、學員的積極參與,藝術共融的魔法才得以發生,擴展大家的想像力及包容力。
2023聽損兒童藝術共融工作坊,邀請學員用想像力創造並展示自己的肢體語言。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3聽損兒童藝術共融工作坊,以共創方式讓親子體驗訊息傳遞和接受。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事實上,桃美館自成立以來,便積極籌劃藝術共融計劃,「以藝術參與推動文化平權,以利不同年齡層及不同族群(包括弱勢及身體障礙的觀眾)透過各檔展覽或教育推廣活動等,更加親近藝術、欣賞藝術。」在此營運宗旨下,教育推廣組自2020年起陸續以三代、聽損、新住民為對象,設計藝術共融工作坊,運用兒美館當期展覽元素,邀請各藝文領域專業團隊和藝術家共同規劃帶領。多年辦理下來,桃美館也逐步建立起自身藝術共融的特色。
其中,桃美館「聽損兒童藝術共融工作坊」專案,採逐年辦理形式,於2020年至2023年陸續與不同戲劇專業人士及團體合作,再加上桃園市成功國小啟聰班的特教資源人際網絡、桃園市社會局同步聽打服務單位、桃園手語翻譯服務中心等資源,在機構間跨域合作協力下順利推展。
2020年,兒美館「小時候」展期間,桃美館與「知了劇團」合作規劃兩場次「應用劇場工作坊」,引《綠野仙蹤》為本,虛擬了大耳怪的角色,透過為自己出征的追尋,探索戲劇背後「大腦、真心、勇氣,你缺了哪一種?」的故事命題,並試圖在協助大耳怪找朋友及參與學員尋找自己的冒險歷程中,引導親子觀眾發覺自己和他人的差異、學習如何避免猜測及誤會,營造團隊合作氣氛。課程尾端更以即興互動的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引發參與學員分享及回饋親身經驗,經由引導將故事完整呈現,讓學員獲得更深刻的體驗認知。
2020聽損兒童藝術共融工作坊,以戲劇和藝術引導學員探索自身特質。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美館續以性別平等教育為題,在2021年結合兒美館當期展覽「寫寫畫畫」的書寫元素,邀請戲劇領域的詹喬涵講師(專長:戲劇療育服務不同群體探索自我)、劉怡妏講師(專長:應用戲劇探索情緒與社會議題),與館方共同協力規劃該年度聽損兒童藝術共融工作坊,經三方討論後選擇以繪本《愛花的牛》為架構,透過故事中只愛種花、不好打鬥的小牛費南迪為主角,演出創新戲劇活動,以互動提問和墨畫創作,引領兒童一起思考自身性別角色特質跟其他人的差別。
2022年桃美館再次與詹喬涵、劉怡妏兩位講師合作,因兒美館「咬耳朵」展以互動展示居多,館方特別以「博物館劇場」導覽形式,請兩位講師規劃「戲劇x聲音自造工作坊」,引導學員擔任桃美館小小研究員:「在美術館發現一個壞掉的機器人,不知道他從哪裡來,不知道他為什麼會在這裡,他的胸口有個一閃一閃的燈,好像在傳遞著重要的訊息,研究員們非常苦惱,邀請小小研究員們一起來幫忙看看機器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透過戲劇互動,探索不同情緒表達方式,理解並尊重他人跟自己的差異,學習平等互惠的溝通。今年,桃美館則與「複象公場」劇團合作,結合展覽、繪本,講師以戲劇引導激發大小朋友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包容力,進而思索和認可自我價值。
2022聽損兒童藝術共融工作坊,搭配「咬耳朵」展,探索訊息的溝通、傳遞和轉譯。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專案負責人曹恩韋表示,如何運用藝術參與形式,吸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經驗的觀眾,讓他們以輕鬆自在的方式,願意親近美術館,共同參與美術館活動,是桃美館辦理藝術共融持續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藉由參與活動過程,進而相互理解、尊重,是該藝術共融計畫的核心要旨,同時也是此計畫的重要理念。因此,在規劃「聽損兒童藝術共融工作坊」的同時,不僅以聽力受損小朋友及其家人親友為參與對象,工作坊也開放一般生及其家長參與。
桃美館期待未來逐步建立起「以不同身分、不同觀看角度、不同表達方式、平等溝通、理解差異以及自我肯認」的藝術魔法,透過藝術參與讓大家更認識自己和理解他人,包容和接納更多「一樣?不一樣? 」。
桃美館藝術共融計畫 → https://tmofa.com/art01ozMrj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桃美館「開放中!臨時庫房」 推開典藏品之門 首度推出展覽導讀繪本 攜手藝術家為兒童打造故事體驗
2023-10-26|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82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27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