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將創作場域化為生活的遊樂場
2023-11-16|撰文者:李竺恩
踏入白淨而明亮的展場空間,眼前即映入數件結合動力裝置的影像作品;而由零件運作發出的規律鏗鏘聲響,則伴隨室內輕快的電子樂聲背景,共同迴繞於耳邊。不過,最為引人注目的仍莫過於一張同樣擺置於展場內,上頭密佈堆疊著無數大小組件、工具的工作長桌。並與一旁展牆的影像輸出佈景相映,營造著具有生活感的室內場景。有趣的是,其略為凌散的狀態和懸置於整潔牆面所展示的作品,形成了巧妙的比對關係。如此玩味的呈現,則正是瑞士藝術家馬克(Marck, b.1964)今次在臺的最新個展-「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
「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展場實景。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由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空間長期代理並引介至亞洲,藝術家馬克繼2017年舉辦個展「THE BOX」後,暌違近七年時光再次回到Bluerider ART臺北。藉著本次個展機會,為觀眾們帶來近幾年積累的新作,以及一系列於臺灣進行的現地創作。特別的是,Bluerider ART此次更攜手藝術家,於畫廊內空間重現馬克位於瑞士的工作室環境,並展開為期一個月的藝術家駐館創作計畫。猶如展題名稱道出的「遊樂」詞意,呈顯著藝術作品在達到完備、得以發表的狀態前,其創作過程往往帶有實驗色彩的一面。
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現正展出「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展場實景。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藝術家馬克(Marck)。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輕巧地碰觸社會現實
不同大部分依循學院接受正規藝術訓練的創作者出身,馬克在藝術道路上可謂有著相對殊異的發展路線。其自青少年時期便輟學,步入社會就業,並曾從事機械電工、樂團成員、科技裝置設計等多種行業。他認為,相比處於制式的教育環境中吸收知識,他更傾向親身走進複雜多變的社會生態,透過與各樣人物的相遇,展開更為廣闊的學習體驗。因著豐富的人際交流閱歷,和對周圍一切事物所持的開放態度,使他的作品自然內涵豐富的元素組成,進而觸及各式議題及現象。
尤其善於以錄像雕塑(Video Sculpture)的形式為表述,馬克的創作融合了平面的動態錄像與立體空間裝置兩種形式的表現;也藉由兩者的共構,使作品衍生更為豐富的閱讀層次。如〈Art Student〉中,手持香菸的女子在進行吐納動作的瞬間,裝置暗藏的機關便令煙霧同步飄散至空間。透過畫面情節與實體裝置的對應互動,使影像內容和其外在環境架起連接;而本應存於介面內活動的角色,亦彷彿瞬間產生了足以介入三維空間的力量。帶有些趣味的視覺表現,不僅模糊觀者面對眼前虛實界域的判別,更同時消融了影像與裝置之間的界線。
「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展場實景。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之所以將錄像結合裝置,以複合的形式進行表達,背後緣由則是和馬克過往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他表示,自己從小便熱愛探究機具的運作邏輯,經常不懈於打造專屬的機械裝置。而由長期實作經驗所積累出的技術底蘊,更使本來較為冷硬感的錄像形式作品,摻揉進手工細心鍛造所獨有的溫度和韻味。只不過,面對親手逐一打造的作品,馬克基本上則不對其敘事內容作任何闡明、補充,以為觀者留下待以自行閱讀和詮釋的空間。他曾說:「錄像的目的不是敘述一個故事,而是激發觀眾的情緒。」馬克並非旨在由作品敘事架構對議題的討論、甚至是批判,反倒更接近以內容挑動觀者的視覺感知與情緒為先,進而牽引其關注潛藏於畫面下的細膩語言。
「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展場實景。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誠如約翰.伯格在《觀看的方式》一書中曾寫道:「我們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之於馬克的作品亦是如此。其隨著生命經驗的個別差異,產生諸多的釋義可能。從個人視角出發,觀者無論是從客觀上,抑或自心理層面解讀,皆得以自由推敲角色於畫面中所處的狀態,並在聯想過程中搭建起自身與影像之間的聯繫。
Sleepless, 2021, 120 x 80 x 20 cm, LCD screen, media player, iron frame, wood, light bulb, Unique. 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比如經典作品〈Gegenstrom〉系列,在女人緩緩優游的姿態下,好似潛伏一道暗流。得以先關注到的是,藝術家為畫面人物框限出的活動範圍,黯然指出主角實則囿於難以掙脫出走的情境。也令人聯想至社會中不少人們因其身份角色的不同,而處處碰壁、受到壓抑的窘境。不過細看作品裝置細節的同時,卻又能注意到角色並非處於完全封閉的空間內。不禁引人懷疑:女人是否自主選擇駐留於狹小空間?其又是否意味某種傾向安逸的思維…激起種種更為深入的思辨。
Gegenstrom(New Gold), 2023, 116 × 75 × 22 cm, LCD panel, wood, paint, Ed. 10 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而在作品〈shame〉之中,配合反覆掀開的木板機關,影像中的女主角不斷向觀者袒露其毫無掩飾的身體樣貌;但她的表情卻又不顯得彆扭害臊,且反能見到其動作更接近表現出對木板遮掩軀體的抵抗,牽動觀者更進一步思考人物行為背後的主張。馬克的作品表面上看似詼諧、趣味,卻也同時包含深切的寓意及詰問。往往碰觸到性別、身體、框架束縛、自主性等關鍵概念,微妙地映射出某部分的社會現實。
Shame, 2021, unique, 94×55×15 cm. 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無處不在的實驗精神
工作室作為藝術家醞釀靈感和實現創意的第一現場,場所中收納的工具、用品、乃至於傢俱陳設之樣貌,往往能被視為一種物質線索,幽幽地指引觀者勾勒對藝術家創作面貌的想像。對此,本次展覽亦精心復刻藝術家工作時的場景,除了檯面之外的工作空間,更帶來馬克轉換心情時常使用的樂器設備,和其家鄉瑞士的清新自然風景。其悉心還原藝術家工作現場下的每一細節,使展覽不僅止由作品分享其包含的藝術理念;也透過對創作據點的揭露,提供認識藝術家創作精神的另一方式。
對於馬克來說,創作並非代表著必須一貫到底地將某個想法落實;在他的創作模式中,更注重的是對於新事物的嘗試,且需反覆試驗不同媒材、概念的組合。也因此,馬克的工作室經常充斥著各式的工具、零件,以及許多製作一半的作品。他就有如孩童般,總是懷著一顆熱切的好奇心,經常探索並實踐著腦中各樣的想法,並深深沈浸於創作/創造過程帶來的樂趣。
「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展場實景,其中為藝術家所經常使用的樂器設備。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展場實景,其中為藝術家今年駐館期間使用的工作桌。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藉著進駐畫廊空間創作的期間,馬克也完成了“Made in Taiwan”(臺灣製造)系列。有著勾起許多人回憶的命名,本次現地創作的MIT系列為馬克將其過往經典、甚至鮮少露面的錄像作品,轉為由10吋大小的螢幕裝置呈現;再融合自臺灣當地蒐集的物件材料進行重製。比如新作〈Watch (made in Taiwan no.3)〉便是以舊物市集購入的指針鐘為基礎,配上同樣包含了時間概念的〈Human clock〉(2019),藉著鐘錶元素的對應碰撞出新的風味。而諷喻對於女性身體的消費,經典作品〈Sex Sells〉此次則將原版作品中罐頭造型的素面外觀,改為在地飲食所熟悉的漬物品牌,作出具有臺灣味的呈現。
Watch (made in Taiwan no.3), 2023, 37.5 x 21 x 10.5cm, LCD panel mixed media, Unique. 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Sex Sells (Made in Taiwan no.6), 2023, 20.4 x 15.4 x 7 cm, LCD panel, plastic, Unique. 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有著不少前往海外各地參展的經歷,馬克則習於在過程中把握與當地觀眾、甚至是居民交流的機會。透過和新鮮事物的交會,滋養創作靈感的發生。本次展出的新作之一〈Phone connected〉,便是以幾乎人人都有的手機為媒介,穿梭不同時空場景,串連其周遊各地時所遇見的人們。也藉此形式巧妙映射著當今社交模式的轉變,象徵網路社群跨越地域限制的強大聯繫。一方面,馬克亦觀察臺灣當地生活經驗,並從街頭尋常可見的夾娃娃機為發想,為展覽打造一座專屬機檯。觀眾能透過動手操作,體驗作品帶來的遊戲趣味。
Phone connected, 2023, 60x50x20cm, LCD screen, aluminum,Unique. 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再次環顧展場內容,不難意識到展題 “Playground” 所包裹的遊樂、實驗精神,其實無處不見。無論是形容觀眾們和展出作品之間,被加以活化的互動關係;抑或是從作品的表象深入至內涵,進而照見源自藝術家創作背景中,其對於事物所始終如一抱持的積極探索之心。皆藉著馬克於本次個展的呈現,從循著影像中女子不停重複的行為動作,而陷進觀看的漩渦中開始;讓我們在發掘畫面潛藏寓意之同時,更得以深刻地感受發生於作品內在,其本質上種種概念、媒材、形式的碰撞與融匯。
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現正展出「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馬克實驗館 Marck’s Playground ── 馬克Marck 2023個展
展期|2023.10.28 – 2024.1.7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 (Tue.-Sun., 10am - 7pm)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 101 巷 10 號 1F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續寫「藍騎士」精神:Bluerider ART十年一刻,品牌里程碑插旗於倫敦梅費爾
2023-09-08|撰文者:張家馨4379
阿拉貢 Riera i Aragó 亞洲首個展《The Voyage》, Bluerider ART在美學中呈現人本哲思
2023-06-29|撰文者:林侑澂6609
Bluerider ART《去罢,野草》特展:閱讀王薇薇從台北、上海到倫敦的佈局與理想
2023-03-06|撰文者:林侑澂17390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454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41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2024-12-1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