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4|撰文者:何宇軒
如果要舉出一幅最廣為人知的農村題材繪畫,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的《拾穗》(The Gleaners)想必不會缺席。畫中農婦在金黃色的麥田中撿拾麥穗,畫面充滿人性尊嚴的寧靜,奠定了米勒在法國自然派畫家中的重要地位。
今天,就是這位以描繪農村生活而聞名的法國畫家的生日。
出身農民家庭的他,自小就在田野間勞動;17歲時,展露出極高的繪畫天賦。他的作品帶有深刻的人道關懷,藉由刻劃當時農民的甘苦景況,呈現出百姓的尊嚴與純樸。事實上,在完成《拾穗》與《晚禱》(The Angelus)的那幾年,窮困的米勒也正煩惱著9名子女的溫飽。
他的作品揭露了當時法國社會的陰暗面,而這是當權派所不願見到的,他因此被其他階層的人士排擠;米勒說,他只是想表現真實的、貼近生活的那一面;他強調,「我是一個農民,到我死了也是如此。」
他表現出底層生活的傷感,連梵谷都深受影響,梵谷甚至說:「我們這個世紀,產生了不可超越的米勒!」梵谷曾多次表示,米勒是他最崇拜的畫家,常常以米勒的畫作為臨摹對象。
因為米勒的貢獻,使法國的寫實主義,在十九世紀中葉變成重要的藝術思潮,而寫實主義正是法國文藝史上的光輝篇章。
讓‧法蘭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b)1814.10.4~(d)1875.1.20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首站國美館將於626結束 第二站彰化縣立美術館接棒、終站高雄市立美術館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