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8|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陳湘汶
蕭其珩的《最佳地點地圖》系列源自COVID-19疫情期間,無法如往常一樣說走就走,只能待在家裡滑手機打發時間,與此同時也一邊想像著解封後可以去哪裡玩,因此開始大量使用google map,透過編輯地圖的功能把想去的地點標記起來,解封後才再慢慢將這些地點畫出來。這些地點不只是景點,也包括了自己在各個城市間移動過程中的驚鴻一瞥、以及覺得有點梗的地點。
藝術家 蕭其珩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讓風景成為個人獨有
在《雞腿樹》、《大貝殼》、《假日花園》這些看不出是什麼景物的作品名稱,或者像《隔音牆3》中,看起來像是國道上普遍可見的隔音牆局部畫面,藝術家似乎刻意地加入主觀印象的形容,讓風景成為個人獨有。時而騷動、時而短促的筆法,是蕭其珩經營畫面經常使用的技法,風景裡成為複數的單一物件,透過他的構圖呈現出穩定又具有劇場感的效果。他為每張作品設定一個靠近現實的主色調,雖然畫作標題與畫面內的物件很難被直接聯想在一起,不過他還是保留了色調與現實之間的關聯,藉此映照實際的景色。
蕭其珩的繪畫是關於「新的錯誤的風景」,而這些「錯誤」可能來自經由文字描述再到畫布上呈現的轉譯過程,當中摻雜了他的記憶、生活的感性,而刻意使用「錯誤」這兩個字,則是想回應一般所謂「正確的」風景,那些透過相機的機器之眼所拍攝下來,並且做為一種到訪證據般的風景,例如在社群媒體上的打卡。而對蕭其珩而言,風景不需要是可以被直接指認的風景,而是混雜著個人印象。
「這個系列是從《大貝殼》開始,它是一張在草皮上的大貝殼,地點在南寮的海邊,那個地方實際上有一個司令台,造型很像打開的蚶仔。」蕭其珩並不完全如實地描繪該地的景物,在他筆下的「地點」有的是跟朋友們在那裡發生的事,或只是小小的物品,他畫出的是所見景物的腦內聯想。例如《防曬團》即是他與朋友在西子灣看風景,看到很多阿伯在海釣,每個人頭上都帶著防曬小雨傘,那個景象「帥」到讓他不得不畫下來。
而在蕭其珩的談話當中,也會聽到他使用一些特殊的比喻,例如「套餐」、「漫畫分鏡」來描述自己的畫作或展覽的敘事。他解釋「套餐⋯⋯有點像是一個set,在一面展牆上可以組成同一個脈絡。裡面會有大張的主餐、旁邊配成套餐的小幅作品可能來自其他不同觀看視角或者有關聯性的物件。」在此次個展中,一幅130×162公分的《高壓電塔之家》,其左側的小幅作品《洗車的景》則描繪著由車內向外望去的視角,兩者的並列呈現了如分鏡一般的閱讀效果。
回歸到自身基準的地方
「你的最佳地圖,是關於什麼的最佳呢?」
「生活吧!」
對蕭其珩而言,生活中的移動是重要的創作靈感來源,其中也包括了出遊、跟朋友的相聚,過程裡的一草一木都因感性的渲染而變得獨特,他說:「出去玩的時候吸收能量,但創作的時候是獨處,把累積的能量和靈感有條理地列成可以進行的主題,篩選出要畫的東西。籌備展覽的時候,將整個展覽當成一個有起承轉合的腳本,也許重點劇情就以大幅畫呈現,其他則是不同視角或分支的小故事收尾。」在新竹畢業,直至退伍後搬到高雄,這段期間他一邊消化著儲存於手機裡的地圖地標,「移動的過程會看到很多迷人的景象,很漂亮,人們會想要拍照或發到網路上,不過我就是把他們先記下來,之後再拿出來消化。有些風景雖然很美,甚至是太美了,這些不適合展覽的故事線我就會把它刪掉。」
展名「最佳地點地圖」一詞來自動漫《通靈王》角色──梅宮龍之介時常找尋的「最佳地點」。《通靈王》作者武井宏之曾強調「地方」、「場所」的重要,蕭其珩個展以「最佳地點地圖」為名,亦是試圖回應武井所描述「最佳地點是讓一個人可以回歸自身基準的地方」。對蕭其珩而言,最佳地點也回應著他自疫情期間至解封這段時間的生活。
製作團隊
藝術家|蕭其珩
展出畫廊|路由藝術 NUNU Fine Art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3/672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專題企劃】浪漫主義「光之畫家」透納冥誕 250 週年:從傳統風景畫到抽象化表現的演進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藝術與日常的模糊邊際 收藏延伸的生活品味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臺南市美術館迎來新氣象!由策展人龔卓軍任館長,游文玫接棒董事長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