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

都市意象的轉化與建構:聚焦桃園會展中心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桃園會展中心公共藝術匯聚.綻放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2024-06-21|撰文者:李竺恩

公共藝術在臺灣發展已逾三十年個年頭,因著1992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的成立,同步開啟了公共藝術設置辦法的施行。其作為文化政策的實踐一環,透過法條的規範力量,伴隨城市建設項目的發展,讓藝術更易普及至人們生活環境之中,豐富了都會中的人文內涵。

關注位在近年備受矚目的桃園青埔特區,於今年五月竣工的桃園會展中心,全區含有國際會議中心、展覽館與附屬服務設施,承載著協助城市發展的重要任務。作為桃園市的重要新建設項目之一,會展中心在整體規劃上朝以國際會議為主、展覽為輔的方向推進,旨在「讓世界看見臺灣」,成為桃園面向全球的產業展銷平台。同時,桃園會展中心的設立也反映著中央對於整個桃園城市的策略佈局走向。除了延續「國門之都」的定位,作為迎接海外人士抵臺的首站,扮演交通樞紐與國際交流的要角;未來也將因應行政院大矽谷計畫的推動,以桃園作為關鍵的執行基地,進而串聯竹苗地區進行產業實力的升級。

桃園會展中心外觀,建築本體為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打造。© 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相對發展已臻成熟的大台北都會,桃園更像是一座正值於成長階段的新興城市,人口與產業規模皆處在擴張狀態。對應其具備的發展潛質,本次由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主辦,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進行專案管理,桃園會展中心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主題訂定為「未來都市 # visionary city」。命題結合二十一世紀以來被廣泛應用於社群媒體的「#」(hashtag) 符號,其在當代語境下作為「主題標籤」的涵義,象徵自由而創新的詮釋可能性。並且聚焦於持續建構、生動多變的城市意象,期待能以公共藝術為觸媒,激發人們探索城市空間內涵的多元可能性。在動態及具有開放性的過程中,分享自身對於所居住、生活環境之看法,從而展開關於未來都市的積極想像。

城市人文能量的匯聚與綻放

擔任本次設置案件策劃人,喜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監陳惠婷表示,針對「未來都市# visionary city」此一主題進行詮釋,本次團隊分別著眼於「國際性」、「應變力」、以及「自然聯繫」三項特質為未來都市的輪廓形貌作勾勒。先是聚焦二十世紀後,全球化以來各國城市之間產生的頻繁互動,陳惠婷認為城市作為經貿交流的匯聚點,首須具備的應是接軌國際的量能條件;再者,呼應當代社會環境越發快速變動的時代特性,需養成足以因應新興趨勢與事件的靈活彈性;最後則是想反映都市之中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追尋嚮往,試傳遞某種探求與自然共生相處的盼望。

因此,喜恩團隊邀請三組背景相異的藝術家參與,分別為:來自海外的紐西蘭藝術家菲爾.普瑞斯(Phill Price)、善於新媒體創作的藝術家丁建中、以及來自桃園本地的資深藝術組合姜憲明與陳麗杏,為桃園會展中心創作專屬的永久型公共藝術作品。並為本案提出《匯聚.綻放》之核心命題,以花草植物盡情舒展、綻放的生機意象為主軸,使三組藝術作品相互連接其彼此。

首先關注桃園會展中心入口前廣場,善於打造大型風動雕塑的菲爾.普瑞斯,在此帶來一件結合花朵及風車造型的藝術裝置〈風潮〉。普瑞斯將桃粉色運用為作品主色,巧妙地與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團隊以「忽逢桃花林,落英繽紛」為主的設計構思相映,使聳立於建物前的花形藝術作品,更加融入其背後的建築景觀當中,並為之增添盎然氣息。

菲爾.普瑞斯(Phill Price)作品〈風潮〉。© 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隨著吹拂而過的風流,〈風潮〉中花瓣造形的組件將不斷翻轉、聚合。其輕盈搖曳的優美風采,宛若真實植物般展露天然的韻律感及靈活生氣,輕巧地傳遞來自無形之風捎來的自然訊息。作品藉著隨風而動的姿態,也寓意著對訊息的敏銳應變力。如桃園會展中心作為國際資訊的收發站,因應世界潮流趨勢,為城市引入新興能量與資源。

〈風潮〉中花瓣造形的組件將隨著吹拂而過的風流不斷翻轉、聚合。© 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走進建築室內,於入口風除室挑空處上方,正懸掛著由丁建中所創作的科技藝術作品〈匯聚流〉,帶出「未來都市」中所面向的超前、創新特質。考量會展中心作為公共展示活動的場域特性,有著與民眾生活貼近之關係,丁建中以即時網路擷取產經及網路數據,諸如產業類股、外幣匯率、台股大盤指數及進出口數據、甚或熱門關鍵字,將代表社會集體活動軌跡的數據訊息,轉為視覺化型態呈現。不停輪轉播映的資訊,象徵著人們與世界、歷史於片刻當下的關係,亦同步揭示出國家商業及國際關係於分秒之間的瞬息萬變。

丁建中作品〈匯聚流〉。© 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從戶外能看見設置於室內的〈匯聚流〉樣貌。© 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造型上,丁建中則是從樹木年輪的同心圓結構汲取設計靈感,來呼應計畫整體及建築本身欲傳遞的自然意象。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多運用「光」為媒介進行創作的丁建中,亦同樣於作品中處理與外部自然光源的對應關係,使LED螢幕的畫面色調作出帶有時間性的變化效果。丁建中並分享,作為資訊載體的〈匯聚流〉在未來可以有許多延伸的可能,不僅能串聯市民參與活動,傳佈向民眾蒐集而來的文字訊息,其也透過多種主題模式的設計,能與日後啟用的會展中心於展銷主題上作出相應搭配,使〈匯聚流〉能持續伴隨城市活動展現多變面貌。

《匯聚流》作品擷取線上即時的貿易與商業數據,以資訊視覺化的手法呈現。© 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匯聚流》作品有著不同的畫面情境模式,隨環境、主題有所變化;圖為作品系統將蒐集Google Trends搜尋趨勢資訊,呈現每日熱搜關鍵字。© 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將目光移至建築基地接壤外部道路的開放區域,建築師在此為會展中心規劃一處屬於市民的「客廳」空間。因著面向在地民眾的需求,姜憲明與陳麗杏則特別製作一組附有五張藝術座椅的雕塑〈桃源飛揚〉,營造能讓人們駐足於此休憩放鬆、欣賞藝術並沈浸環境的開放場域。出身石雕專業的二人,迄今擁有逾三十多年的紮實創作經歷,善於將石、金屬等硬材質,轉化為具有柔性、流動感的形體呈現。姜憲明分享,針對雕塑創作中的造型構想與材質處理,此次〈桃源飛揚〉特別關注「律動感」的展現。同建築本身延續陶淵明於《桃花源記》文本中所傳達的意象,藉著之字型的線條語彙,捕捉住彷若落英飄散下的瞬間。且同時連結桃園會展中心周邊的橫山書法館之特色,作品造型亦融入東方書墨精神,猶如筆法講究的抑揚頓挫,透過線條的張力展露蘊有動勢之美感。

姜憲明、陳麗杏作品〈桃源飛揚〉-雕塑主體樣貌。© 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姜憲明與陳麗杏更表示,從雕塑的角度思考公共藝術創作,本質上包含了一種去台座、走出傳統展示空間的跨越思維,須處理的是與所在環境的契合關係。因此,二人固然以大理石、水泥雕塑形體,但在外觀上則運用不銹鋼烤漆,甚或以馬賽克磁磚拼貼,帶出色彩的變化效果。粉白相間的漸層配色,更與桃園會展中心建築外觀相襯。而選用材質也已考量存於戶外環境的耐久度,得以使作品成為城市中的雋永存在。

〈桃源飛揚〉包含五張由馬賽克磁磚、大理石,不同材質所製的雕塑座椅,兼具造型與功能價值。© 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閱讀城市中的公共藝術

若從字面上來看,將「公共藝術」(Public Art)概念拆解為由「藝術性」與「公共性」兩大面向來解讀。可以先關注到在藝術性的部分,其關乎藝術家如何透過藝術語彙轉譯作品所處場域性格,以藝術性的介入,從而為建築本身或都市人文帶來影響。

談起公共藝術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陳惠婷認為,「許多存在於城市中的建物就好比人體器官般以功能為重,公共藝術則有如其中的靈魂,能為建築的本質精神作表達、詮釋」。城市裡的公共建設往往因其建造目的而被賦予了責任,需加以關照實用性、安全性等層面,但相應的公共藝術則有如為其添上了「表情」,可為建築注入更加人性化、感性的力量。

無論是設置實體的物件,又或是進行期間型的計畫/事件,藝術創作的介入能為功能導向的公設建築突顯其中潛存的感覺特質,甚或從中打開新一層維度,創造一種讓人們得以相遇、主動參與的契機。而這種能夠為個體和群體觸發新鮮經驗及關係的可能,便觸及了公共性的層面。卡特琳.古特便曾在〈藝術介入空間〉一書中談論藝術如何作為媒介促進公共空間概念的形成。她認為:「與藝術作品的相遇,是交流的時機,投射出我們所在的共同世界,我們正持續發展與建構的世界」。故公共藝術不單是聚焦藝術作品設置環境的開放性,更關於其作為人與人、人與空間的接點,還擁有更多能夠形成多元對話、集體經驗的潛能。

姜憲明、陳麗杏作品〈桃源飛揚〉與桃園會展中心建築。© 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身任一位有著多年實務經驗的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策劃人,陳惠婷分享,「設置動人的藝術於公共空間以激勵人心,並締造友善互動的實質環境」,一直是喜恩文化藝術團隊在策劃公共藝術計畫的重要理念。而不僅是透過實體作品的設置來打開身體與感官之經驗,公共藝術設置計劃中的另一塊重要組成-民眾參與,可經由對過程的參與,增強集體的認同與共識,也能讓藝術家與在地居民建立交流關係。

本案進行期間,喜恩藝術團隊亦策辦不同主題的藝術工作坊課程,攜手在地學校並媒合藝術教師資源,帶領學童在手作過程中認識將誕生於桃園的公共藝術作品。同時透過如享藝市集、享藝表演會、公共藝術座談、作品導覽、以及創意微影片徵集等多種推廣形式,進一步地讓民眾更加瞭解桃園會展中心與公共藝術。

本次《匯聚.綻放》包含風動裝置、多媒體、雕塑不同媒介之創作,展現出公共藝術在藝術形式上的多元性,及其內涵的公共性精神特質。它們固然皆為永久型的作品將長久駐於城市之中,但並非如傳統紀念碑的形式,作為某種代表偉大歷史的永恆信物存在,也不單只有美化環境的角色任務;而是放眼於當下及未來,更注重透過藝術語彙的轉化,幫助形塑城市人文意象與美學氛圍的發展。期待作品能伴隨桃園會展中心的正式啟用,持續為桃園市民的生活創造不期而遇的美好經驗,於都市空間下成為凝聚群體意識的重要節點。

桃園會展中心公共藝術匯聚.綻放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