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2014臺北美術獎」決審藝術家─莊志維 創作自述

臺北美術獎臺北市立美術館莊志維

2014-11-19|撰文者:圖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莊志維 (b. 1986)

感染

《感染系列》創作的動機是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許多健康問題,疾病在家人、朋友身上相繼發生,那些不正常的細胞和外來的病菌在體內大量的增生和流竄,吸吮著身體上的每一寸營養,隨著時間增加,也漸漸的佈滿,面對這般無法控制的勢力形成,也只能任由牠們佔領。這些微生物迅速的擴張,大量的攻城略地,從一變成二,再分裂成四、十六……,以等比級數的方式複製繁衍;對於生物來說,這或許是延續生存的一種原始方式,但對於被寄生感染的生命體來說,卻也是逐漸走向死亡。

人類面對疾病如地球之於人類、環境之於科技,或是如兩異大小、強勢弱勢文化,彼此互相侵略以強迫獲取的方式,只是為了延續發展。在生態學中,一個區域內原先存留著既有的原生物種,這些物種通常對於外來種入侵所帶來的威脅無抵抗力,就像近期爆發的“伊波拉病毒”,從西非而來的動物帶著病菌侵入人類世界,病菌從動物身上傳給了人,人經由接觸傳給了更多的人,感染行為也就此展開,病菌得以繁衍。

此次提出系列作品中的幾件作品作為展出,以三種不同觀點呈現感染的『入侵』。從微觀的《實驗室:空氣、水、土壤》開始,配有營養液的培養皿從環境中取得的採樣中得到看不見的菌種,以時間為元素,在展覽期間如畫筆般在器皿中形成不斷增生的圖。而以人為尺度的《浮島》則以如島嶼的番薯,呈現科技與自然兩者之間的關係,主要討論被寄生物體(宿主)對面寄生物侵入的無力感,試著以生物體(植物) 和非生物體(冷陰極燈管),表示雙方的關係。在《入侵:地圖》作品,在牆上佈滿植物體,遠看如菌絲在牆上增生,但同時又如地圖般暗暗隱喻版圖符號,相互以緩緩的感染方式侵入狀態。三者以不同的視點,卻又存在同一空間中暗暗呼應,又看似只是一場科學,從最單純的空氣、水、土壤而來。

在此系列作品裡,大量併製生物元素/人造材料呈現衝突感。在技術上,以冰冷的科技媒材-冷陰極燈管(CCFL)刺穿植物體莖葉,經由植物體內富含水分的纖維傳導電力,讓這些侵入的物件發光。在裝置底下藏放有高壓電放大晶片電路,輸出微小電流經由植物繁密的細根傳導至末梢莖、葉的每一處,讓電子撞擊燈管延續光量,使光呈現的狀態和生命體的狀態共同消長,但當隨著宿主凋零死亡,水分喪失殆盡,不斷吸吮生命的另一方(光) 也跟著消失,感染行為隨之結束。

REFERENCE

「2014臺北美術獎」16名決審藝術家名單及創作自述

臺北美術獎臺北市立美術館莊志維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

「2024臺北美術獎」徵件開跑,5月1日至6月20日受理線上報名!

2024-04-30|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261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

「2023臺北美術獎」徵件開跑!5/1至6/15期間開放線上報名

2023-05-02|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