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2|撰文者:王士源
今年備受國際矚目的當代藝術大獎,英國透納獎(Turner Prize)30年,由Tris Vonna-Michell、Ciara Phillips、James Richards、Duncan Campbell競相角逐。12月1日透納獎開出得主,錄像藝術家Duncan Campbell以54分鐘的錄像作品〈It for Others〉,一舉抱回2萬5千英鎊(約121.6萬台幣)的透納首獎!
Duncan Campbell的錄像〈It for Others〉,旨在討論歷史偏見、物品被商品化、忽略、失策等多項議題;這支54分鐘的影片是個「開放結局」,議題與意義交由觀眾自由發想。
Duncan Campbell:影片看兩次最理想
〈It for Others〉雖長達54分鐘,但敘事薄弱,單純由非洲面具、現代舞蹈、日常生活用品、表演動作等畫面剪輯而成。Duncan Campbell表示,這部影片是場「史詩」,理想狀態下,影片要從頭到尾看兩次。
而透納獎評審團給予〈It for Others〉的評價,也正是「是個有野心勃勃與複雜的影片,值得多看幾次。」。
人們在觀看〈It for Others〉,可能得先有個心理準備,會受影片裡太多的「不知所云」所苦惱。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甚至將〈It for Others〉評論為「太長」、「太複雜」、「太教條」,與觀眾的距離太遠了。
泰特館長:這錄像讓人不斷想著「他在講什麼」
甚至連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館長佩內洛普‧柯蒂斯(Penelope Curtis)也對媒體承認,她並不那麼確定作品要表達的涵義。但她認為,作品〈It for Others〉的涵義模糊,是刻意營造出來的。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柯蒂斯說,這是件迷樣的作品,藝術家在影片裡不斷運用許多方法,讓人們心裡不斷思考「他在講什麼」,而這個意圖是很清晰地。
柯蒂斯說,我知道在理論上,這件作品像是在講物件與價值系統的關係,但藝術家卻意外地選擇了馬克思經濟理論與編舞來呈現,「你也許可以這麼說,這作品有點莫名其妙。」。
在泰特美術館裡,〈It for Others〉被展示時,非常少人坐下,完整將這部影片看完。柯蒂斯說,有少許人看了一些就離開了,然後想想覺得有趣,再回到展場裡看了另外一些片段。
REFERENCE
【The telegraph】Duncan Campbell is the Turner Prize winner. Even I'm baffled, says Tate boss
【BBC】Turner Prize 2014: Duncan Campbell wins £25,000 prize
【The guardian】Duncan Campbell’s Turner prize winner is more like a lecture than artwork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