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3|撰文者:郭怡欣
愛德華.馬奈一直是西方畫壇上頗受爭議的一位畫家,他在西元1832年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法律世家,但立志要成為一名畫家。在他的堅持之下,原本反對,並要他繼承衣缽的父親,後來才同意他追求藝術的理念。
馬奈常說:「我只畫我所看到的,而不是畫人們想要看到的 (I paint what I see, not what others like to see)。」此話當時看來放蕩不羈,但從他的飽受爭議的畫作和生平軼事來看,卻是相當地切合。
馬奈在早期的繪畫就不像學院派的畫作風格,他會去各大美術館描摹大師的作品,但卻把聖經故事,以及和神話有關的題材去除。而這樣的作風很快就引起爭議,但馬奈還是堅持自己所畫。相較於學院派完美而細膩的畫風,馬奈粗獷的筆觸與攝影式的燈光利用,被視為較為現代的作法。他利用黑色鉤畫出人物的輪廓,來引起觀者對畫作表面的注意。
在西元1856年,馬奈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此時期,他的風格是較為鬆散的筆觸,並採用當時現實主義畫派,以及當代主題如乞丐、演唱者、吉普賽人、咖啡館裡的人們等,都是一些和平日生活息息相關者,因此畫中人物給人非常真實的感覺。
進入1860後,是馬奈創造出經典作品的時期。但他卻在此時落選了巴黎官方沙龍畫展,這件作品就是後來很有名的《草地上的午餐》,此畫一出,又在巴黎引起軒然大波,並遭受輿論的攻擊,但馬奈卻因此聲名大噪。
也或許是同病相憐,馬奈後來經常與當時也不被認可的印象派畫家聚會。不過,就馬奈的畫風來看,他其實不太像後來為人所知的印象派,反而比較傾向於寫實主義,馬奈也很少像多數的印象派畫家一樣在戶外寫生,而他也從未參加印象派畫家所舉辦的「落選畫展」,但兩者的淵源是不可分割的。
在當時,馬奈作為對傳統學派有所批評的畫家中,較為年長的一位,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是他帶領了當時較為年輕的印象派畫家走出不同的路線,也鼓勵他們把繪畫和現實結合,乃至於政治面的關心,所以也有人稱他為印象派之父。馬奈的畫有時因為針貶和嘲諷時事,所以無法在當時馬上被接受,但他認為:「繪畫不再只有對過去的緬懷,或是個人心靈美的追尋,美應該更貼近生活,表現現實,引發人們的覺醒。」
Édouard Manet (b) 1832.01.23 ~ (d) 1883.04.30
REFERENCE
【圖片來源】Wikipedia(馬內)
【圖片來源】Wikipedia(Luncheon on the Grass)
【圖片來源】Wikipedia(Olympia)
【圖片來源】Wikipedia(The Fifer)
【圖片來源】Wikipedia(The Execution of Emperor Maximilian)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