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藝術圈多由男性藝術家叱吒畫壇,像是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抽象表現主義代表畫家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極簡主義藝術家勒維特(Sol LeWitt)等人。
不過,1960年代美國女權運動積極展開,批判父權體制對女性的壓迫,並尋求以女性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女性藝術家們也透過創作對抗父權,而琳達.賓格勒斯(Lynda Benglis)就是其中之一,創作手法則被譽為女版波洛克,是美國目前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家。
今年,琳達.賓格勒斯將於美國史東金藝術中心(Storm King Art Center)、兩地英國赫普沃斯美術館(The Hepworth Wakefield)舉辦個展,呈現她最新創作。
仿效波洛克 雕塑用滴的
琳達.賓格勒斯生於1943年,家中經營建築業,年輕時便偏好使用泥漿黏土樹脂等多媒材。這樣的經歷也影響她往後的創作,21歲時就讀布魯克林博物館藝術學院(Brooklyn Museum Art School)。
1974年,琳達.賓格勒斯於美國雜誌《藝術論壇》(Artforum)發表一張照片,提倡性別平權。畫面中她全身赤裸,一手叉腰,一手抓住胯下的人造陽具,諷刺父權社會宰制女性身體。這幅圖像被視為她藝術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琳達.賓格勒斯作品不僅涉及女性主義,也結合抽象表現主義與極簡藝術概念,作品多以雕塑為主。其雕塑經常利用聚氨酯樹脂(Polyurethane)為材料,仿效波洛克「滴畫法」,以滴、灑、傾倒樹脂的方式製作雕塑,樹脂凝固後宛如泡沫狀。
代表作為1968年《Night Sherbert A》,其外型像是甜點雪寶,色彩相當鮮艷;1975年《Quartered Meteor》則是將樹脂以潑灑的方式,積累好幾層,凝固成型後,質地看起來介於金屬與泡沫狀的輕盈感之間。
因此,美國雜誌《Life》讚譽琳達.賓格勒斯為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繼承者。波洛克是「滴畫法」的開創者,利用不同的角度及速率,傾倒或滴灑顏料,讓畫作呈現韻律感。
琳達.賓格勒斯新個展 媒材再突破
73歲的琳達.賓格勒斯至今創作不懈,成為美國目前最具影響力的視覺藝術家。英國赫普沃斯美術館(The Hepworth Wakefield)於2月6日至7月5日,舉辦琳達.賓格勒斯個展,回顧50件經典作品,同時也會發表一件新作。據說新作會再度突破,使用新媒材製作,在紙面上以金屬材質製作雕塑。
另外,美國史東金藝術中心(Storm King Art Center)也將於5月16日舉辦琳達.賓格勒斯個展,屆時會重現她第一件大型青銅雕塑,1984年配合世界博覽會創作的《波浪》(The Wave)。
《波浪》當時被評述為「難以置信」,因為它有17.5英尺(約5.3公尺)高,外型像是巨大的噴泉,水珠卻輕盈安靜地滴落,宛如綿綿細雨,場景顯得既壯闊又柔媚,動態感十足。
「我有時會忘記當初創作的感受,因此回顧舊作時,我常會驚訝於自己曾有過這種想法;醞釀新作時,我則期盼找到不同的敘事脈絡。」琳達.賓格勒斯接受《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訪問,回應自己今年兩個回顧展的看法。
女版波洛克 琳達.賓格勒斯
HOT NEWS
-
1.
常玉在美術史的定位?《太極陰陽解析常玉》系列專題(九)
-
2.
情人節快樂! 情人節由來與關於愛情的名畫
-
3.
構築「美術館生態系」的進行式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專訪
-
4.
常玉給我們的啟發?《太極陰陽解析常玉》系列專題(十)
-
5.
逝世500週年紀念,達文西的經典畫作出現在英國郵票上
-
6.
臺藝大有章新館擴建 2/23募款拍賣會邀集各界響應支持
-
7.
與千年筆墨的時代性對話:專訪藝術家許雨仁
-
8.
「我在〈藝術未來〉學到的那些事」- 專訪〈8樓藝術空間〉負責人李佩姒
-
9.
「挪用:不但挪,也要會用」─ 英國街頭藝術家D*face
-
10.
當科技成為新型態的信仰-黃贊倫個展《祂方》(iGod)
REFERENCE
- 【Wall Street International】Lynda Benglis
【NOLA Media】At former Kenner sewage plant, an avant garde sculpture sits unseen for three decades
【Huffington Post】An Interview With Lynda Benglis, 'Heir To Pollock,' on Process, Travel and Not Listening to What Other People Say
【The Hepworth Wakefield】Coming Soon: Lynda Benglis
-
國際新聞
整個地球都是他的工作室 奧本海姆回顧展
2016-05-26 -
國際新聞
香港巴塞爾 BASEL HK 台美合作VR藝術(影音) 紀念人類登月50週年
2019-02-22 -
藝術新聞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19年度計畫公布-國際創意平台的展開
2019-02-21 -
藝術新聞
橄欖樹下,一個開始夢想的地方---敬邀您來我們的第一個展覽「用清代盛世的杯子來喝茶」
2019-02-20 -
專題企劃
臺藝大有章新館擴建 2/23募款拍賣會邀集各界響應支持
2019-02-19 -
藝術新聞
「挪用:不但挪,也要會用」─ 英國街頭藝術家D*face
2019-02-19 -
專題企劃
常玉給我們的啟發?《太極陰陽解析常玉》系列專題(十)
2019-02-18 -
藝術新聞
當科技成為新型態的信仰-黃贊倫個展《祂方》(iGod)
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