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1|撰文者:蔡念栩
亨利・泰納(Henry Ossawa Tanner),是美國第一個在國際間享有盛名的非裔畫家。他以自己的所思所感,在畫作中重新詮釋了黑人的生活面貌與聖經中的宗教故事。
1859年,泰納出生於美國匹茲堡,父親是非洲衛理公會的牧師,母親是從南方逃往北美自由州的黑奴。儘管泰納的父親希望泰納成為神職人員,但泰納在年幼時便發現自己對繪畫的熱愛,立志要成為一名畫家。
泰納於1879年進入賓州藝術學院,成為現實主義大師湯姆·艾金斯(Thomas Eakins)的第一位非裔弟子。然而,在美國當時的社會氛圍下,泰納的非裔血統,使他在校園內或展出作品時經常遭受外界的歧視眼光。為了讓畫作受到應有的公評,泰納決定離開家鄉,於1891年前往歐洲發展。
泰納旅經倫敦、羅馬等地,最後定居於法國巴黎。擺脫種族偏見對藝術創作的束縛,泰納將巴黎視作第二故鄉,並在巴黎度過他的後半人生。
顛覆刻板印象 描繪非裔日常生活
泰納早年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以非裔美國人的生活為題材的畫作。在1893年短暫返美期間,泰納所創作的《班卓琴課》(The Banjo Lesson),描繪了一名老年黑人教導黑人男孩彈奏班卓琴的情景。
在19世紀後期的美國社會,人們對非裔往往有著娛樂表演者的刻板印象,故非裔藝人彈奏班卓琴的形象,曾普遍地在當時的藝術創作中出現。但泰納所畫的《班卓琴課》,呈現的並不是非裔藝人演出時的樣貌,而是透過畫中人物間的自然互動,流露家庭日常的親密情感。
顛覆以往的非裔人物形象,泰納以細膩的觀察和筆觸,傳達了平凡人物的真實情感與尊嚴。
宗教題材畫作 獲得國際肯定
1895年,泰納開始嘗試宗教主題的創作。他在巴黎沙龍所展出的《丹尼爾在獅子巢穴中》(Daniel in the Lions' Den)、《拉撒路的復活》(The Resurrection of Lazarus)等畫作,在藝壇獲得了極高的讚譽。而為了能更深刻的貼近宗教故事裡的人物,泰納亦曾親身前往中東和北非,走訪耶路撒冷、死海等聖經中的地點。
泰納以原創的構圖及熟練的技巧,重新詮釋了傳統的宗教主題。在他的宗教繪畫裡,聖經故事的人物彷彿凝結在一個個超然、神聖的氛圍之中。泰納的宗教主題畫作,不僅使他獲得法國政府授予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亦使得泰納的聲名跨越國界,傳播回美國。
直到1937年逝世,泰納不受20世紀初的前衛藝術風潮所影響,始終堅定的抱持他的宗教信仰和藝術觀點。而泰納所成就的國際聲譽,使他的影響力擴及了年輕一代的非裔美國藝術家,如William H. Johnson、Hale Woodruff、Palmer Hayden等人,為非裔藝術家往後的發展鋪平道路。
Henry Ossawa Tanner, (b)1859.06.21~(d)1937.05.25
REFERENCE
【圖片資料來源】wikipedia (Henry Ossawa Tanner)
【圖片資料來源】wikiart (Daniel in the Lions` Den)
【圖片資料來源】wikiart (The Banjo Lesson)
【圖片資料來源】wikiart (The Resurrection of Lazarus)
【圖片資料來源】wikimedia (Sand Dunes at Sunset, Atlantic City)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