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北數位藝術節「鎧美拉之島CHIMERA ISLAND」,隱喻當代社會環境下科技與人文共構的複合體
2024-11-01|撰文者:台北市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第19屆臺北數位藝術節11月2日至11月17日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登場,由獨立策展人陳湘汶和顧廣毅共同策劃,集結了國內4組、國際12組藝術家,共計21件跨域、混種的藝術作品。展覽以「鎧美拉之島CHIMERA ISLAND」為名,用神話中同時擁有獅身、羊頭、蛇尾的噴火獸-鎧美拉(Chimera)一詞出發,比喻社會機制和各項科技就像是不同功能的器官,嵌合並運作成理想的鎧美拉,透過多樣化的藝術作品,與觀眾共同思考人類和科技之間更加有機的關係。
活動於今日舉辦開幕記者會,由文化局許宏光專門委員偕同策展人陳湘汶、顧廣毅與參展藝術家們一起為活動揭開序幕。許宏光專門委員致詞時表示,文化局自2006年開辦臺北數位藝術節,今年邁向第19屆,已成為每年數位藝術嘉年華,匯聚國內外的數位藝術創作能量,今年更期待透過多元展演與教育推廣活動,拉近數位藝術與一般大眾之間的距離,使不同年齡、族群、文化背景的民眾皆能從中參與,學習及瞭解數位藝術的知識性及多樣性。
記者會大合照,由左至右為幸安國小校長曾振富、懷生國小校長黃淑茹、策展人顧廣毅、策展人陳湘汶、文化局專門委員許宏光、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謝翠玉、台北當代館館長駱麗真、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藝術實驗平台總監吳達坤。圖 / 台北文化局提供。
記者會貴賓、藝術家與小小導覽員們大合照。圖 / 台北文化局提供。
本次臺北數位術節展覽以C-LAB美援大樓為室內主展場,在這棟兩層樓高的歷史建物,策展脈絡的兩大軸線於此交錯,第一個軸線是以「器官學」(Organology)一詞作為本策展企劃的概念延伸;第二個軸線則是把「推測」(Speculation)與「虛構」(Fiction)當作方法去勾勒科技與人類的交錯混種,並嘗試從中窺視隱藏其中的倫理爭議與文化問題。為了引導觀眾進入「鎧美拉之島」的展覽敘事,策展人特別將美援大樓兩層樓分別規劃出截然不同的調性。
神秘黑盒—探討個體與社會集體的意識對話
具有神祕黑盒子氛圍的一樓展區,作品主題圍繞在探討精神性或神話內容,延伸到個體與社會集體的意識對話。藝術家詹宏祿的作品《與內在外星人的親密接觸》,其建構了一個過渡空間,呈現人類集體意識和AI資料庫互動後的外星人形象,邀請觀眾共同欣賞他人的內在外星人,藉此反思自身對於未知他者的認知偏見;而在《泥巴與洪水 - 妮海蓮娜的歸來》作品中,以荷蘭為基地的藝術團體Nonhuman Nonsense復活了古老的海洋女神妮海蓮娜,讓祂以21世紀的全新形象出現,融合了科學與神話,迫使我們在氣候變遷的環境下,重新審視與非人類生物與自然力量的整體關係;英國藝術家Charlotte Jarvis2的《激進照護器官:一個集體子宮》,作品為藝術與科學跨界的實踐性計畫,企圖從多名女性、跨性別者和非二元性別人士自願提供的細胞中培育出子宮,反映了科技藝術對跨界、性別議題發展的關心;作曲家Corin Ileto與媒體藝術家Tristan Jalleh,在作品《永恆之光》中重新打造了一個古代水壓式管風琴,看起來只留下了琴鍵的具體造型,讓觀眾聽得見水壓式管風琴的聲音,藝術家透過新樂器思考著關於物理現實與虛擬的邊界。
作品《泥巴與洪水 - 妮海蓮娜的歸來》展場照。圖 / 台北文化局提供。
作品《永恆之光》展場照。圖 / 台北文化局提供。
作品《激進照護器官:一個集體子宮》展場照。圖 / 台北文化局提供。
互動體驗—運用不同視角來觀看世界
二樓前區有英國藝術家Alexandra Daisy Ginsberg的作品《授粉者的路徑創造者》,透過互動讓參與者打造一個從授粉者生物角度設計的花園,其目的是改變我們看待花園的方式,以及探索我們為誰建造花園;而以疫後成為常態的視訊會議為靈感《一場煩蛋的視訊會議》,是藝術家吳權倫挪用視訊的經驗,以非人觀點去思考,我們觀察自然的行為對於非人生物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社交尷尬?就像我們在視訊會議中不小心窺見他人隱私空間一樣;來自韓國的藝術家黃善湞,作品《大地記憶》涵蓋錄像裝置、舞蹈、數位薩滿和詩歌,用菌絲體生態系統作為人類與非人類的創作主題,展現人與非人之間的共生生態系統;由藝術家木原共和Playfool共創的作品《outdraw.AI》,要求觀眾要畫出一個能不讓AI猜出圖像內容、但要能讓其他參與者猜出圖像內容,藉此探討人類創造力與AI之間的動態關係。
作品《授粉者的路徑創造者》展場照。圖 / 台北文化局提供。
二樓後區則有新銳藝術團體XTRUX為展覽新作的《Black Museum》,展覽形式包括立體雕塑及遊戲引擎打造之即時遊戲,揉合影像及空間建構大型空間裝置,思慮感知中虛擬與現實的交互辯證;日本藝術家山內祥太的《水晶世界》,藝術家透過3D動畫將小說中描述的世界和人類的樣態呈現出來,並且創造更多象徵和隱喻;二樓樓梯向下的戶外中,陳呈毓的作品《那裡沒有自造的身體》以雕塑的方式來呈現流動感、被媒體化的身體,社交媒體上我們的形象,就是各種想像力投射的混合物。
作品《Black Museum》展場照。圖 / 台北文化局提供。
作品《水晶世界》展場照。圖 / 台北文化局提供。
跨域合作—未來廣場科技互動與藝術共演
本屆特別增設了戶外展區,互動作品《如何(不)被自動駕駛車輛撞擊》由藝術家木原共和Daniel Coppen共同創作,在未來廣場上設置一條挑戰人工智慧的遊戲賽道,歡迎觀眾嘗試在不被AI辨識發現的情況下抵達終點,藉由互動誘發大眾思考自動駕駛系統的潛在危險;廣場上同時與NFT社群「眾聲道VolDAO」合作,展出四組藝術家的生成式藝術品,向觀眾展現充滿活力與跨域合作的藝術面貌。
活動期間除了上述作品常態展出外,戶外同時用「異質組裝」的精神搭建成舞台,藉以回應本次「鎧美拉之島」的主題,於C-LAB未來廣場上安排兩場戶外演出:11/2(六)開展日晚間七點到九點,邀請臺灣三位表演者共演現代特技與跨界馬戲「康丁斯基的夢」;11/15(五) 下午四點半到晚間九點的音像演出,邀請日本雙人組高橋啓治郎&首藤陽太郎、韓國雙人組oOps.50656、義大利籍藝術家Luca Bonaccorsi與臺灣多位藝術家連袂表演,不僅藝術展演本身富有跨域、幻想的特質,也希望用多元迷人的演出吸引更多不同參觀群眾,豐富本次及未來的臺北數位藝術節。本次活動皆為免費、免票入場,歡迎民眾蒞臨觀賞。更多臺北數位藝術節資訊請上2024臺北數位藝術節官網、臉書粉絲專頁。
展覽資訊
2024臺北數位藝術節—鎧美拉之島
日期:2024.11.2(六)-11.17(日) 週一不開放
時間:12:00-19:00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美援大樓展演空間&未來廣場)
備註:11/2(六)響應白晝之夜延長開放至24時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展首日VIP預展觀察,編輯部第一現場嚴選14件精彩作品!
敞開收藏大門:12件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5000美金以下作品推介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重磅登場!走入尼德蘭繪畫時代,揭開科學檢測分析下畫作秘辛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與日本國立藝術研究中心簽署MOU,深化臺、日策展人才培育,開拓東亞藝術新局
「臺中清水走走藝術季」盛大開展,五件公共藝術重現眷村生活的情感與記憶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ART TAIPEI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凝聚多元市場價值,打造亞洲藝術與文化盛宴
藝術也是用來掛歷史的釘子 :亞洲藝術文獻庫(AAA)「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專訪
自身境況與存在想像:短評2024新北市美展得獎作品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How Do You Turn This Off ? 專訪策展人陳湘汶: 2021 臺北數位藝術節「無邊庇護所」
2021-12-13|撰文者:陳晞4575
2024亞洲藝術週開幕轟動!墨海樓台灣特展創下倫敦佳士得參觀新高
2024-11-05|撰文者: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15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2024-11-05|撰文者:亼光工作室104
2024倫敦亞洲藝術週大幕將啟,墨海樓攜手台灣藝術家展現文化軟實力
2024-11-04|撰文者: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234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11-04|撰文者:廖新田 《氣韻生動與現代性》作者,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696
接續過去與未來,水湳經貿園區以《詠續三部曲》為題策展,開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2024-11-04|撰文者: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