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撰文者:亼光工作室
北門區域的變遷,是台北城興建發展的縮影。藝術家李柏均的作品《臺北脈動》以北門建城140週年來的環境變遷為靈感,回溯從清代城牆輪廓、日治時期道路改革到近代忠孝橋引道的興建與拆除。北門作為見證台北時代更迭的核心樞紐,靜觀城市的律動不息,藝術家藉此展現台北的歷史脈動與現代風貌。
李柏均的作品《臺北脈動》。攝影 / 定影影像,圖 / 亼光工作室提供。
《臺北脈動》作品延伸至北門廣場周邊的三個街廓,主作品位於捷運北門站一號出口,以長達15公尺高、4公尺寬的竹構光帶為核心,藝術家邀請大家將自己化身北門古蹟,坐在象徵北門的圓形座椅上感受竹構光帶的變化。光帶的亮度模擬自1960年代北門周遭的交通變化更迭,飛動的光線象徵車流從平地變成忠孝橋引道的高架道路,高架由最初的三條轉變成一條,最後拆除,光線的色溫也從黃光變為白光象徵舊時光推進至近代,藝術家以光帶變化將地景風貌的變換呈現在2分鐘的展演,並搭配周遭現今的巨大車流光線,勾勒出推進臺北城市發展的面貌。
李柏均的作品《臺北脈動》一景。攝影 / 定影影像,圖 / 亼光工作室提供。
一座由市民歷史認知地圖串接起的巨型光帶,台北市民藝術共創的成果結晶
作品結合藝術共創工作坊,將台北市民對於北門周遭過往歷史脈絡以及對台北雙子星塔未來的城市想像展現在圖紙上。藝術家李柏均準備了北門周邊古蹟地標元素印章,經過歷史介紹後請參與的民眾在地圖上蓋下與古蹟北門的相對位置,進而了解周遭城市發展的變化。儘管民眾所蓋的圖章位置未必精確,卻能從清代北門周遭農田到近代的水泥森林、未來雙子星塔帶來新的生活面貌都在畫卷中徐徐展開,形成市民的集體記憶。作為台北人,李柏均表示,透過此次工作坊與民眾一同創作,一同理解臺北的過往以及一同想像臺北門戶的未來景象,是很珍貴的一次經驗。
《臺北脈動》作品結合共創工作坊,將台北市民對於北門周遭過往歷史脈絡以及對台北雙子星塔未來的城市想像展現在圖紙上。圖 / 瘋設計提供。
自由的竹烤彎桁架結構,現代化竹構語彙新嘗試
竹構藝術家李柏均擅長運用三維曲線創作,本次的竹構作品《臺北脈動》使用竹管烤彎技法,他表示竹管要烤彎特定曲度,並以多段組合而成一個大架構極為困難,竹管烤彎的過程容易爆裂,作品製作上也報廢很多竹管。竹管間串接的金屬桁架也需依不同的角度個別訂製,如何使圖紙上順滑的曲線在現實世界中還原是這次創作很大的課題。此次臺北地景藝術計畫尺度很大,並橫跨北門廣場的三個街角,李柏均表示臨時性的地景裝置藝術機會很適合挑戰自我,在一個短期的展出時間內很適合嘗試新的工法,也希望呈現出比較現代化的竹構語彙。
李柏均的作品《臺北脈動》一景。攝影 / 定影影像,圖 / 亼光工作室提供。
臺北地景藝術計畫基地在北門廣場周邊,涵蓋許多文化資產範圍,藝術家團隊為確保安全與精確度,施作前經過反覆的會勘。北門廣場為新北進入臺北的重要門戶,交通車流極大,團隊先將竹架構在竹山試組裝並加以編號,以節省進場施作的天數,並且能增加組裝的精確度。
李柏均的作品《臺北脈動》一景。攝影 / 定影影像,圖 / 亼光工作室提供。
李柏均本次的創作《臺北脈動》,以竹管呈現自由飛動的光帶,與臺北門戶日常的龐大車流呼應,以此展現出推進臺北變革的動能。巨型拱門造型的竹結構也框出了古蹟北門、機器局街廓...等,看不見的過往與興建中的未來展望,藝術家希望透過光來串聯北門周遭的歷史風景,同時透過拱門的動線引導人們走向北門廣場,想像未來西區門戶臺北雙星的生活新面貌。
李柏均的作品《臺北脈動》一景。攝影 / 定影影像,圖 / 亼光工作室提供。
2024 年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以「城事轍跡」為主題,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開物整合設計有限公司策劃,活動自 10/2 ~ 11/3 日於捷運北門站周邊展開。計劃透過 3 組地景公共藝術作品,從地圖、聲音、物件等靈感具象過往的歷史記憶,探尋臺北城的發展脈絡並展望未來。
今年的藝術作品包含《臺北脈動》——展現歷史場域與交通匯集變遷;《遺跡之音》——透過聲音藝術表現「人與城市」的哲學思考;《鑄器賦形》——多層物件符號拼貼,融入記憶痕跡,以及數位互動作品「北城時光機」——將歷史故事視覺化,結合現代數位技術,增強觀眾的互動體驗。
李柏均的作品《臺北脈動》一景。攝影 / 定影影像,圖 / 亼光工作室提供。
2024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作品|臺北脈動 PULSE TAIPEI
藝術家|李柏均
展期|10/1-11/3 18:00至24:00
作品材質|烤彎竹管、訂製金屬接頭、印刷圖紙、燈帶
作品尺寸|主展品 15m x 6cm x 4.35m、次展品一 5m x 2.5cm x 2.9m (國稅局轉角)、次展品二 5m x 1m x 1.1m (北門廣場)
地點|台北捷運北門站周遭
竹構施作|悅山工坊
燈光施作|台產照明
平面攝影|定影影像、Richard Chang@瘋設計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團隊|開物整合設計有限公司
REFERENCE
REACTIONS
0
2
1
0
0
熱門新聞
1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5 展前熱身,展商名單及亮眼計畫公開,推出首屆《新生維度藝術家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初選徵件4月7日開跑!
首都藝術中心領軍台灣藝術家 進軍2025 BAMA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小說為骨、藝術為肉,有章藝術博物館「陳美玲」重現1960至1990年代台灣女性的韌性
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北美館「時代劇場」探問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66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藝術機構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2025-04-10|撰文者: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