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繪畫

馬賽克Mosaic

  • 一種裝飾藝術,通常使用許多小石塊或有色玻璃碎片拼成圖案,在教堂中的玻璃藝品,又稱為花窗玻璃 (stained glass)。 在拜占庭帝國時代,馬賽克隨著基督教興起而發展為教堂及宮殿中的壁畫形式。 現今馬賽克泛指這種類型五彩斑斕的視覺效果。它的原義是由各種顏色小石子組成的圖案,又稱碎錦畫、鑲嵌細工,目前一般直接稱馬賽克。Mosaic一詞其實原本是由希臘文的"Muse"而來,Muse是古希臘神話中職司藝術與科學的九位女神的通稱。

    馬賽克是鑲嵌藝術以小石子、貝類、磁磚、玻璃片等有色的嵌片應用在壁面或地板以繪製圖案的一種表現技法。最早被發現使用在建築上的馬賽克是蘇美人的神殿牆。最早起源於美索不答米亞一帶,當時作畫內容多是簡單裝飾的花紋,或生活周遭的事物,顏色比較單調。早期希臘人的大理石馬賽克鋪石最常用黑色與白色來相互搭配。只有權威的統治者及有錢的富人才請的起工匠、購得材料,來表現此一奢侈的藝術‧發展至晚期的希臘馬賽克時,藝術家為了更多元化地豐富其作品他們開始需要更小的碎石片、並自己切割小石片來完成一幅馬賽克。

    馬賽克的黃金時期則是起源於早期基督教徒來到了羅馬,卻受到打壓、迫害,他們只能在地下室等通道之中聚會。由於大多數的民眾都不識字,於是這些地下室的牆上都有著為了描述耶穌基督的故事之玻璃馬賽克壁畫。君士坦丁大帝是使基督教合法化並大力宣揚它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的教堂都用大量的馬賽克來裝飾美化。使用的色彩愈來愈多,金箔亦被燒製於透明的玻璃之中來使用,西西里馬賽克的特色便是金底。此拜占庭時期幾乎要與馬賽克一詞劃上等號。所以羅馬時期,馬賽克已經發展的很普遍了,一般民宅及公共建築的地板都用它來裝飾。

    隨著拜占庭藝術的發展下,製作更精巧,顏色也更為豐富鮮艷的壁畫,成為拜占庭藝術中重要的特色,也因基督教的產生造就了製作在牆壁上的馬賽克的發展,因為希臘馬賽克用小鵝卵石 (pebbles) 和羅馬的大理石嵌片(marble tesserae) 馬賽克幾乎完全使用在地上,這些牆上的馬賽克壁畫是馬賽克藝術的一大轉變與進步,當時因在為宗教服務的目的,投入大量的金錢與人力,一座座教堂內金碧輝煌的壁畫,展現出馬賽克高度成熟的製做技巧,此時金及玻璃質的新材料也功不可沒,當時用金箔製作嵌片,在黏貼時故意使每塊不平,如此在光線照射下,產生出斑爛閃爍的效果。直到15世紀中大量使用新材質琺瑯(smalti)製作壁畫而這些新的作品更影響了當時繪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