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晚期文藝復興(約公元1530年~1600年)Renaissance

  • 【關鍵字】
    晚期文藝復興藝術、矯飾主義、風格主義

    【藝術家】
    帕米賈阿尼諾 (Parmigianino或稱Jacopo Tintoretto,1503~1540):《長頸聖母》《鏡裡的自畫像》
    布蘭金諾(Bronzino,1503~1572):《寓意》《埃諾拉與兒子肖像》
    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1500~1571):《柏修斯和美迪莎》《金鹽盒》
    羅素(Rosso Fiorentino,1494~1540):《下十字架》
    彭多莫(Porntormo,1494~1556):《哀掉基督》《女孩習作》

    【起源】
    在盛期文藝復興至17世紀巴洛克藝術風格之前的一段過渡期間稱為「晚期文藝興」,又名「矯飾主義」。矯飾主義的產生是因為當時義大利的政局動蕩、經濟不振,加上宗教革命的影響,使人們的理想和信仰出現了動搖。有一部份的人認為藝術在盛期已達最高峰,後人只能模仿前人的形成矯揉造作的風;但有另一部份的人認為藝術不可能就此停滯,於是標新立異,創作一些非單純和諧,古怪離奇,或與完美背道而馳的作品。

    【風格】
    此時期的藝術並未形成統一的風格,藝術家表現的是個人特色,如誇張的變形、細節修飾,突出個性的表現,反理想美的原則…等風格都常出現於畫作當中。這一時期的出現,不同於盛期文藝復興理性優美原則的藝術,都稱為矯飾主義。

    【後續】
    矯飾主義不僅出現在義大利,法國、德國及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都聚集了一批矯飾主義藝術家,而在16世紀最後70年中期,形成一種國際風格。

    【延伸閱讀】

    書:
    林姿君(2004)。《矯飾主義先聲-彭托莫》。台北:藝術家。
    林姿君(2004)。《雅各伯.卡路契. 達. 彭托莫(Jacopo Carucci da Pontormo)生平與宗教繪畫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04)》。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TNUA0233005。
    葉淑燕(譯)(1993)。《文藝復興。台北:正傳》。(Tim Wood)

    網路:
    矯飾主義的藝術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9_1000/open-26-broadcast.htm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hk/%E9%A2%A8%E6%A0%BC%E4%B8%BB%E7%BE%A9

    【圖片來源】
    長頸聖母(Madonna with the Long Neck):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armigianino_-_Madonna_dal_collo_lungo_-_Google_Art_Project.jpg
    維納斯、戰神及華爾康(Venus, Mars, and Vulca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Jacopo_Tintoretto_-_Venus,_Mars,_and_Vulcan_-_WGA2266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