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寫實主義藝術(19th)Realism

  • 【關鍵字】
    寫實主義、現實主義、巴比松畫派、庫爾貝

    【代表藝術家】
    柯洛(Camille Corot,1796~1875) :《芒特楓丹的回憶》
    米勒(Francois Millet,1814~1875):《拾穗》《晚禱》
    盧梭(T Rouseau,1812~1867):《葡萄收穫》《奧瓦茲河邊》《船中畫室》
    庫爾貝(Gostave Courbet,1819~1877):《打石工》《畫室》
    杜米埃(H Daumier,1808~1879):《三等車廂》

    【起源】
    1840年代,繼法國大革命之後的工業革命,使得大量的農民湧入城市成為工廠的勞工,由於其聚集地方吵雜不堪而成為都市中的貧民窟,並衍生許多社會問題。當新古典主義沉浸於對古典的歌頌,浪漫主義強調異國風情及幻想,還是遠遠與時代及現實生活脫節。

    寫實主義也稱現實主義(Realism),是產生於19世紀中葉的一個文學藝術思潮。19世紀40年代起,以描繪現實生活為最高原則的寫實主義藝術運動出現。寫實主義藝術家則將美術題材擴展到對當代生活的評價,對下層階級人民的關切,對大自然的親切描繪等方面。寫實主義文藝思潮始於19世紀30-40年代的巴比松畫派,得名於50年代庫爾貝畫展,在文學及藝術上均有深遠的影響。

    【風格】
    客觀性是寫實主義的一大特徵。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倡導客觀、冷靜、真實的去描繪生活,既不像古典主義那樣按照美的模式去描繪、加工生活,也不像浪漫主義那樣按照主觀意願將生活理想化,而是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去真實反映生活,描繪親切、自然、純樸的現實。當時因為反對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畫風而出現在畫壇上,寫實主義的畫家認為繪畫要忠實、毫不歪曲的態度,記錄實際景物,於是農工階級便常成為其描繪的對象。

    巴比松畫派的代表藝術家有柯洛、米勒。柯洛為一抒情風景畫家,其畫風有古典主義的典雅、寧靜,又有浪滿主義的詩情畫意,也有寫實主義的純樸自然,同時還追求印象主義式的光和色彩。米勒出身於農民之家,喜愛以純樸自然的農民生活作為描繪題材,呈現樸實無華的真切和純樸。

    寫實主義藝術家則以庫爾貝、杜米埃著名。庫爾貝出身於鄉村,他認為畫家的首要任務是客觀的呈現日常生活所見的片段,而不添加附會或多於修飾,他的社會同情心及藝術理念在作品中呈現無遺。杜米埃是一位傑出的諷刺漫畫家,也是一位素描和石版畫家。他用誇張、象徵的漫畫形式手法對他所處的社會和統治階級進行強烈的諷刺。

    【後續】
    巴比松畫派的藝術家大多以法國自然風光和田園生活為主要描繪內容,這群藝術家普遍受到當時英國風景畫家的影響,主張走出畫室直接面對大自然。儘管他們不像後來印象派藝術家一樣,直接把寫生等同於創作,但他們走出戶外、主張自然寫生的對印象派的產生有極大影響。

    【延伸閱讀】

    書:
    平野(譯)(2003)。法國巴比松風景畫派。山東:畫報出版社。
    潘衣番(2004)。巴比松與寫實主義繪畫。台北:藝術家。

    網路:
    維基百科 寫實主義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F%AB%E5%AF%A6%E4%B8%BB%E7%BE%A9
    國立台灣大學網路教學課程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9_1000/open-33-broadcast.htm

    【圖說】
    《拾穗》, Francois Millet, Image from
    http://210.240.104.33/dyna/data/user/tcps502/files/201405051136350.jpg
    《打石工》,Gostave Courbet, Image from
    http://4000708706.com/read/163565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