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新印象主義藝術(19th後半葉)Neo-Impressionism

  • 【關鍵字】
    新印象主義、秀拉、點描派、點彩派

    【代表藝術家】
    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星期日午後的嘉特島》《阿尼埃爾的水浴》
    席涅克(P. Signac, 1863~1953):《馬賽港入口處》《科恩卡爾港》《威尼斯水上城市》

    【起源】
    19世紀80年代中期,法國畫壇上出現了「新印象派」,人們又稱它為「點彩派」。它是由印象派的基礎發展而來的,新印象派畫家使用一種新穎的創作手法,以色點來作畫,使色點單獨存在以構成畫面。

    【風格】
    新印象派畫家主張按光譜色和科學原理在畫面上排列色點,不將顏色加以混合,來保持顏色的鮮豔度,主張創作時將色彩分割,讓人眼在視網膜上自動混合色彩。以往的畫家以調色盤混色後畫在畫布上的方法,降低了色彩的光亮度和反射率。而新印象派畫家採用的這種色彩原理稱為「中性混色」,及採用多種顏色併置,增加色彩光亮度並提高反射率。

    過去印象派畫家也採用這種原理作畫,然而印象派畫家並未嚴格且理性的方式分析和安排顏色,而是靠個人的直覺或感受作畫。新印象派將感覺作綜合分析,形成一種近似科學的表現方式。

    【後續】
    新印象主義在某些方面恢復了繪畫當中的具體物象,著重在色彩方面分析探索,但由於過分使用「科學」方法追求色彩效果,使得畫面顯得呆板,失去作品應有的生動性。另一方面,新印象主義影響了野獸派和早期立體主義,而且也影響了新藝術運動的畫家和設計師,甚至是德國許多表現主義者。

    【延伸閱讀】

    書:
    張心龍(1998)。印象派之旅。台北:雄獅美術。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印象派畫家的日常生活。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讓‧保爾‧克雷斯佩勒)
    羅竹茜(譯)(1995)。印象派。台北:遠流。(Phoebe Pool)
    金榮淑(2017)。手上美術館3:倫敦國家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台北:城邦。

    網路:
    新印象派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8D%B0%E8%B1%A1%E6%B4%BE
    後期印象主義時期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seurat/seurat.htm

    【圖說】
    《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Image from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d/A_Sunday_on_La_Grande_Jatte%2C_Georges_Seurat%2C_188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