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達達主義 (1916~1924) Dadaism

  • 【關鍵字】
    反藝術、現成品、虛無主義、超現實主義

    【代表藝術家】
    馬賽爾‧杜(Marcel Duchamp,1887-1968):《泉》、《下樓梯的女人》
    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女人頭像百圖》
    漢斯‧阿爾普(Hans Arp,1886-1966):《達達浮雕》

    【起源】
    達達主義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所孕育而生的反藝術流派,戰爭使初興起的「對藝術形式進行探索」的現代藝術造成短暫的停滯,此時中立國瑞士的蘇黎世進而發展出一種全新和近乎荒謬的達達主義藝術運動。

    為了逃避席捲歐洲的戰爭,1915年的蘇黎世聚集了一大批幾乎都是二十幾歲的青年,其中包括法國的漢斯‧阿爾普(Hans Arp)、德國的雨果‧巴爾(Hugo Ball)等藝術家。這群藝術家以打倒傳統藝術為目的,極度諷刺、厭惡既成藝術的因襲,走入「反藝術」的方向,否定並拒絕一切道德和美學。

    【風格】
    「達達」它的原意是「木馬」或「嬰兒」的一種語音。定義是:「自由;達達、達達、達達,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喊叫,這是各種束縛、矛盾、荒誕的東西和不合邏輯的事物的交織,這就是生命。」同時,勾畫出達達的無目的性:「我贊成行動,同時也主張經常性的矛盾,我既不贊成,也不反對,我不做解釋為什麼我仇恨健全的思想。」

    杜象是達達主義繪畫的典型代表人物,也稱之為後現代藝術之父。他曾經創作過未來主義的作品《下樓梯的女人》,於11915年在紐約及力鼓吹達達藝術,並有多件著名的達達主義作品,如《泉》、《L.H.O.O.Q》、《大玻璃──新娘被單身漢剝光衣服》等。皆以「現成品」的藝術形式表現,讓物件它原有實用意義就喪失殆盡,卻賦予它一個新的內容新的意義,也帶著達達對於擺脫傳統繪畫藝術,以一個創新的表現方式呈現。

    作品《泉》是一個被顛倒釘在木板上的現成小便壺,上面署有「R.Mutt」(美國一家衛生用具廠的標記)的字樣。杜象把這個小便壺當作藝術品主要是為了嘲弄傳統藝術,當然它也表示出一種新的藝術創造途徑。

    恩斯特也是達達主義的另一代表人,他從小喜愛文學,於大學學習哲學,後來研究藝術史和精神病學,並對於尼采美學和佛洛依德學說頗感興趣。他也對梵谷、馬諦斯和一些表現派畫家作品作深入研究,並且在科隆與阿爾普組織「達達M/3集團」。有作品《女人頭像百圖》等。《女人頭像百圖》為恩斯特拼貼畫創作之一,他用拓印技法在畫紙和畫布上印上各種花樣的物體,效果怪異多變富有天趣。

    【後續】
    達達主義的社團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僅僅四到五年左右,從1922年開始,達內部的分歧越來越大。事實上,因為參加達達派的藝術家們的政治觀念和美學主張原本就不一致,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分道揚鑣。到1924年,達達終於分裂,後以布雷東為首的一群人在巴黎組成了超現實主義。

    【延伸閱讀】
    書:
    何政廣(2007)。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
    修‧歐納、約翰‧弗萊明合著(2001)。世界藝術史,台北:木馬文化。

    網路:
    《達達主義─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E%BE%E8%BE%BE%E4%B8%BB%E4%B9%89
    《達達主義主義的背景》
    http://www.ktgss.edu.hk/academic/visual_arts/2000s3e/dadaism.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