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義大利和法國雕塑
-
【關鍵字】
曼祖、馬里尼
【代表藝術家】
馬里諾‧馬里尼(Marino Marini,1901~1980):《小馬》《騎馬人》
傑阿科莫‧曼祖(Giacomo Manzo,1908~?):《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吉爾曼‧里希埃(Germaine Richier,1904~1959):《林中的唐‧吉訶德》
【起源】
藝術上的實驗以及新的發現和宣言,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到達一個暫時性的終了階段,使藝術的創作無形的呈現休止狀態,而藝術的發展也顯得停滯不前。經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段空白時代之後,一切藝術也隨著各國經濟繁榮而活躍起來。很多年輕雕刻家在戰後紛紛於世界現代雕刻界嶄露頭角,發表新的創作,而與老一輩的雕刻家們共爭天下。
【風格】
戰後雕刻得一個特色是:廣泛的運用各種材料,例如石、木、鐵、銅、錫、鉛、合金、玻璃等,以及其他的各種物質,都成為雕刻家們創作三次元藝術的材料。同時由於材料的改變,製作技術也就不同於過去,因此大都採用了新的技法,於戰後現代雕刻極為顯著。曼祖和馬里尼的雕塑在戰後受到了歡迎,不僅由於他們的作品直觀傳神,獨具魅力,還因為這兩位雕塑家將古老的義大利傳統和文藝復興傳統成功的結合到現代派藝術當中。
馬里尼出生於義大利中部托斯卡納縣的皮斯托亞。1930年代末期,馬里尼開始了他一生中顯示獨特風格的雕塑,他發現老邁力弱的馬匹與騎手主題,必把它做為被受戰爭摧殘的人類形象象徵,這使他在法西斯統治時代就聲名斐然,1935年他獲得了義大利政府頒發的大獎,從此做為一個雕塑家而被社會承認。
馬里尼創作一系列以馬和騎手為題材的青銅雕塑及木雕作品,具有強烈的義大利民族色彩,反映了雕塑家對於古希臘和古羅馬雕塑傳統的深刻理解和繼承。作品有《小馬》、《騎馬人》等。1950年以後,馬里尼的騎士和馬系列具有了驚人的進展,作品的抽象性加強,象徵意味更濃。騎士對馬已經失去了控制力,而馬自身也在痛苦的掙扎中試圖保持站立的姿態。此時作品有《嘶鳴》等。
曼祖對於文藝復興的藝術和義大利古老的伊特魯里亞雕塑傳統都有深入研究。他將這些富於義大利民族色彩的雕塑風格融入了他的創作之中。1939年曼祖又開始創作一系列宗教題材的浮雕──《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從十字架上被放下》。這些浮雕的技巧來自東納太羅,凹凸起伏較小,但刻畫精緻。曼祖還有其他作品呈現出他為基督教心懷虔誠的藝術家。如《站立的紅衣主教》、《因暴力I致死》等。
戰後15年中法國女雕塑家里希埃的創作較為活躍。她擅長青銅雕塑,能用極薄的鑄造技術創作獨特的效果,喜歡用象徵的手法表達她的主題 。里希埃的《風暴》(1947)、《颶風》(1948)塑造了形體較為模糊的男人全身像,他們正看著處在變化過程中的風暴,這種寓意性很強的作品能夠引發人們對時代心情複雜諸多聯想。50年代里希埃還創作了許多變體雕塑,如高2.4公尺的《林中的唐‧吉訶德》等。
【延伸閱讀】
書:
修‧歐納、約翰‧弗萊明合著(2001)。世界藝術史。台北:木馬文化。
汝信(2000)。全彩西方雕塑藝術史。寧夏:寧夏人民出版。
網路:
Marino Marini (sculptor)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ino_Marini_(sculptor)
【圖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27Rider%27,_bronze_sculpture_by_Marino_Marini,_1936,_Art_Gallery_of_New_South_Wale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