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色面繪畫、硬邊藝術、低限主義Colour Field Painting、Post-Paintering Abstractio、M

  • 【關鍵字】
    色面繪畫、硬邊藝術、低限主義、巴內特‧紐曼

    【代表藝術家】
    巴內特‧紐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
    巴內特‧紐曼是色面繪畫的重要代表畫家。紐曼的繪畫是在巨大的畫面上塗上強有力的單色,色彩絕對的平塗,中間有成排的線帶成垂直或水平方向通過畫面。有的在平面的底子上僅畫一根或兩根垂直的線條,這種畫面上孤立的線條被人們戲稱為“拉鏈”。他的作品看上去非常簡單,似乎也空洞。紐曼的繪畫以其簡單的形式對後來的極少主義藝術產生了影響。

    萊因哈特(Reinhardt,1913~1967)
    萊因哈特是一個富有特色的藝術家,他也是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先驅之ㄧ。是戰後ㄧ位卓越和具有獨特才智的人,而且它還是一位漫畫家。60年代開始,他成為色面繪畫的重要成員,他的平面上安排很隱蔽的方格畫面,而且在顏色上是非常接近的同類色,比如,在整塊的藍色中放進稍暗或稍亮的藍色方形格子,這樣的畫面,色彩的差別被降低到極小。70年代出,萊因哈特畫出了幾乎全黑的畫面,在黑色中放進難以辨認的深灰色方塊,到最後他的繪畫也變成了完全黑色,繪畫在此最終變成了虛無。而萊因哈特是一個東方文化學者,在他黑色繪畫中類人想起中國的文化哲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繪畫而無不繪”。據說,他也說過這樣的畫:“形式是空,空有是形式”。

    【起源】
    50年代末期開始,在抽象表現主義的土壤上,又生出了新的藝術樣式──“色面繪畫”(colour field painting),也被稱為“色域繪畫”、“色場繪畫”。這是美國抽象藝術運動中的革新運動。色面繪畫藝術家們反對抽象表現主義藝術所推崇的情緒化的、個性化的傾向,反對以波洛克和德庫寧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反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奔放筆觸、色彩的飛舞、講究繪畫肌理的效果等主觀情感的表現,主張以明確的輪廓抽象形狀、光滑平坦的大色面進行藝術創作,純粹追求色面與造型的繪畫效果。這派藝術家有巴內特.紐曼、萊因哈特、約瑟夫.阿伯思和摩里斯.路易斯等。

    硬邊藝術(Post-Paintering Abstraction)
    【代表藝術家】
    法蘭克.史帖拉(Frank Stella,1963~)
    史帖拉為硬邊藝術家中最年輕的ㄧ位。60年代中期,它以“L”或“U”為單位作反覆連續或倒置連接,製作具有一種擴大感的作品,同時畫部也也配合圖形,釘成“L”或“U”形,完全把畫布形狀與畫面的圖形結合在一起,這就是他有名的“成形畫布”(Shaped Canvas)。史帖拉的作品《辛吉利變體畫一號》,在這幅作品中,畫家的曲線、幾何結構分成三種不同的格式,即“交錯型”、“虹形”和“扇形”,並且畫面內所有的造型並無前景與背景的區別,整幅畫面就是一個圖,能ㄧ直延伸到畫布邊緣。這一點,也正是硬邊繪畫的最大特點。

    凱利(Kelly)
    凱利的作品以明確的硬邊幾何形成為硬邊繪畫的主要代表。50年代,他開始從事抽象繪畫的創作,並成為硬邊繪畫藝術的領袖人物。他特別喜歡大而明快的、稍有點不規則卵形形狀,與矩形的色彩平面形成對比。1960年代,他越來越多的使用規整地交錯排列的矩形色塊,組織的像一張圖表,但其中增添了微妙而又令人吃驚的色彩關係與色彩對比內容。1960年創作了《藍、綠、黃、橙、紅》,看上去確實像ㄧ張彩色圖表。
    肯尼士.諾蘭德(Kenneth Noland,1924~)
    諾蘭德他一樣探索脫離了抽象表現主義的色面繪畫。她的作品給人印象是簡單明瞭,他不涉及別的活動或者經驗領域,不含有情感的信息,只是ㄧ個簡單的視覺存在。

    【起源】
    紐曼、路易斯和阿伯斯等人的色面繪畫,繼續向前發展,形成了“硬邊藝術”(Hard-edge)。所謂“硬邊”就是紐曼式的截然分明的色彩邊緣。著名的藝術評論家阿洛威曾經給硬邊藝術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硬邊藝術所用到的形是很少的,並且它的表現光滑而純淨,整個畫面就成為一個單元,其行體有一種擴大到畫面外的感覺,它所用的色彩也僅僅限制再兩、三種色調之內,這種稀少要素是為了追求在畫面上不出現圖像空間效果”。實際上,硬邊藝術和色面藝術沒有太多的區別,只是硬邊藝術比色面藝術更趨於平面化而已。硬邊藝術又稱為“後繪畫性抽象”(Post-Paintering Abstraction)。這個名稱比硬邊藝術更耐人尋味,它似乎預告了對繪畫的超越或者繪畫本身的消亡。硬邊藝術為60年代繼色面繪畫後的ㄧ次抽象藝術繼續發展,它在繪畫上,將主題形象徹底的剔除,既使在抽象形式本身,也向著最少化發展。這派藝術家有史帖拉(Stella)、凱利(Kelly)、諾蘭德(Noland)、奧里玆基(Olitski)和山姆.法蘭西斯(Sam Francis)等人。

    最低限藝術(Minimal Art)
    【代表藝術家】
    多納德.賈德(Donald Judd,1928~1994)
    多納德.賈德是最低限藝術的代表作家和發言人。賈德以金屬的立方體為主體的雕塑是最低限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這些作品是以不銹鋼製造的同樣的立方體作反覆的連續。他把它們安排在室內或戶外。這些單一形體,都是經過設計後,在交工廠製作出來的。每ㄧ件形體都是標準化的,並且有時塗上色彩強調其行體的美。

    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1931~)
    羅伯特.莫里斯是最低限藝術的先驅者ㄓㄧ,然而她的思想卻比其他的最低限藝術家要複雜的多。他不但從事最低限藝術,也常是偶發藝術、環境藝術、大地藝術和概念藝術等。她的作品追求人與物之間絕對與偶然關係。他認為,真正的最低限藝術從效果上講必須全面放棄固定的形式。

    安東尼.卡羅(Anthony Caro,1924~)
    安東尼.卡羅在1963~64年期間執教於美國班寧頓學院,在這一時期,他認識阿伯斯(Josef Albers)和諾蘭(Kenneth Noland)等人,受他們的影響,他放棄了沿用已久的塑造技術,另外發展出一套由簡潔結構為主的構成手法,把造型減低到最低限度,並把他與環境融合為ㄧ體。他認為現代雕刻可以成為戶外的一種構成。《正午》和《工作台上的零件》是一件頗能體現卡羅風格的作品。

    【起源】
    硬邊繪畫在簡略性的方面的發展在雕塑界得到了呼應,受硬邊繪畫極簡傾向的影響,60年代末產生了一種極簡雕塑藝術,被稱為“最低限藝術(Minimal Art),又叫“基本構成”(Primary Structure),或稱為“ABC藝術”(ABC Art)。最低限藝術是對硬邊繪畫的簡略性的繼承和發展,他一方面強烈地反對浪漫和幻想味道的具象藝術。另依方面也反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強烈個性敘述和對形式感的追求。而最低限藝術的主要特徵是,像工廠所製造出來的產品一樣,標準化而無個性,藝術家只是設計,至於製造工作,則是完全交給工廠。而作品規模上也相當驚人,有的把在室內時,其高度已觸及天花板,有的倚靠或貼在牆壁上。有的從天花板垂吊下來等,均能與環境融為ㄧ體。這一類藝術的藝術家有卡羅(Caro)、茱德(Judd)、莫里斯(Morris)、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安德烈(Andre)等。

    【延伸閱讀】
    書:
    Hugh Honour, John Fleming著,吳介禎等譯,〈低限藝術〉,《世界藝術史》,台北:木馬文化,2001,頁850-5。
    Cindy Nemser著,徐洵蔚譯,〈Eva Hesse〉,《藝術對話:與十五位女性藝術家的訪談》,台北:遠流,1998,頁215-48。

    網路:
    色域繪畫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9%B2%E5%9F%9F%E7%BB%98%E7%94%BB
    Hard-edge paint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rd-edge_painting
    思的零度:低限主義的發展與轉進
    h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63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