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再見列寧 掩埋24年的列寧頭像出土

Spandau Historical MuseumNikolai TomskiVladimir Lenin

2015-10-12|撰文者:邱家琳

1970年,東德政府為了紀念共產黨領袖列寧(Vladimir Lenin)百歲誕辰,邀請藝術家創作列寧的雕像,放在當地廣場展示。但隨著柏林圍牆倒塌、兩德統一,這尊雕像被人們破壞與丟棄,從此有24年下落不明。今年9月,列寧的頭像重新出土,在德國施潘道歷史博物館(Spandau Historical Museum)展示。

這尊石雕由蘇聯藝術家托姆斯基(Nikolai Tomski)創作,原本有19公尺高,頭部重達4公噸重。托姆斯基刻劃列寧手持拐杖,另一手拉著西裝衣領,威風凜凜地站在高處,臉部蓄著山羊鬍,眼神則凝視遠方。

在東德有人加入共產黨,崇仰列寧的理念,但也有人怨恨蘇聯政府。蘇聯以高壓極權的手段統治東德,嚴格控管人民的經濟與生活,透過建造柏林圍牆禁止人們跨越東西德邊界,同時派駐士兵射殺試圖攀越圍牆的逃亡者。

因此蘇聯解體、兩德統一後,東德掀起推倒馬克思、列寧、史達林等肖像的風潮,人們也將列寧的雕像切割成100多塊,用卡車運送這些碎片到柏林郊外的森林丟棄,較完整的頭部則被埋入沙地。

雖然這尊雕像曾遭人們唾棄,但施潘道歷史博物館認為列寧的雕像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去年決定開挖這件作品。施潘道歷史博物館館長泰森(Andrea Theissen)說明,列寧頭像不只象徵東德的國家政策,也是人們在東德受到共產主義壓迫的證據。

不過,人們對施潘道歷史博物館的開挖計畫抱持疑慮,擔心博物館展示列寧頭像,會有人把列寧當作英雄看待。但館方只展示列寧的頭部,也不會在底部加上基座,試圖突顯作品的歷史意義。

「人們可以透過紀念碑,閱讀城市、甚至整個德國的政治與歷史。」館長泰森表示,紀念碑不只是特定時期的象徵,也顯示一個社會如何處理這些敏感的歷史文物。

埋葬地點是蜥蜴棲息地 遭環保團體抗議

另外,施潘道歷史博物館的挖掘計畫也一波三折,面臨多項挑戰。首先,市政府沒有記錄列寧頭像的埋葬地點,但幸運的是,館方發現美國電影導演閔尼奇(Rick Minnich)曾經拍攝確切的地點。

雖然館方找到確切的埋葬地點,但市政府起初以花費過高為由,拒絕核發開挖許可證,館方不願放棄這項出土計畫,持續與當地官員溝通,終於獲得許可證。但開挖之前,館方又遇見一個意想不到的困難,埋葬頭像的沙坑隨著時光流轉,變成瀕臨絕種的蜥蜴棲息地,當地環保團體要求館方不得開挖。

最後,施潘道歷史博物館與環保團體協議,利用蜥蜴冬眠結束到夏季交配期的空檔,暫時將蜥蜴們遷移到其他棲息地,避免大型挖土機干擾到它們的生活。館方花費一年時間,今年9月終於找到列寧的頭像,並送到博物館內展示,藉此呈現東德的歷史。

REFERENCE

【HNGN】Giant Lenin Head: Berlin Unearths Statue Piece 24 Years After Burial
【Artnet】Once Buried in a Sandpit, Head of Lenin Statue To Go on Show at Berlin Museum
【Daily Mail】Giant statue of Lenin's head which stood in East Germany is to be dug up and put on display after being buried following fall of Berlin Wall
【The Telegraph】Lenin statue's head dug up and returned to Berlin
【The Telegraph】Giant Lenin statue's head rises from grave for Berlin exhibition
【Deutsche Welle】Head start: Lenin's bust returns to Berlin despite red tape

Spandau Historical MuseumNikolai TomskiVladimir Lenin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