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撰文者:邱家琳
二戰結束後,身為戰敗國的德國不只領土被美國與蘇聯瓜分,還得負擔巨額賠款,導致經濟、藝術與文化發展緩慢,甚至被孤立在世界之外。1960年代起,德國政府開始邀請外國藝術家駐村、留學或擔任教職,希望能為德國藝術帶來新的活力。
除了政府的推廣政策外,德國在1990年代統一後,原本的東柏林有許多閒置空間,能便宜出租給藝術家使用,也吸引大量國外藝術家到當地成立工作室。當外國藝術家以自身觀點探索德國文化,開始與當地的藝術家交流,激發全新的藝術創作,這也讓德國當代藝術變得更豐富多元,甚至在藝術市場具有影響力。
今年,關渡美術館以「藝術之域:德國」為題,邀請15位曾在德國駐村、留學,或永久移民的外國藝術家參展,展示他們以德國歷史與社會現象為靈感的創作,讓人們了解德國當代藝術50多年來的發展與變化。展覽展至明年2月21日。
三代國外藝術家 思索德國歷史.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納粹不只侵佔鄰近國家領土,還設立集中營,大規模屠殺猶太人。因此1960年代初期,德國政府邀請外國藝術家駐村的過程並不順利,多數藝術家拒絕到德國創作。
不過,身為納粹受害者的荷蘭藝術家阿曼多(Armando)卻願意到德國駐村。阿曼多的父母都是猶太人,在戰爭期間被關入集中營而去世,他原先也婉拒德國政府提供的機會,但他到德國時,發現社會氛圍已經改變,與二次大戰期間有很大的落差,最後才答應在當地駐村。
阿曼多到德國後的作品《旗子》(Flag),描繪一面飄揚的黑色旗子,而這面旗子的顏色逐漸變淡,彷彿融入白色背景內。在人們眼中,旗子是國旗、國家的象徵,但對阿曼多而言,黑色旗子代表他陰暗沉重的記憶,當旗子外形變得模糊,也暗示悲傷隨著時間被撫平。
在阿曼多同意到德國駐村後,國外藝術家不再排斥到德國創作。出身捷克的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Magdalena Jetelová)也在1980年代移民德國,她的創作以大型雕塑為主,內容多探索德國二戰期間的議題。
《大西洋壁壘》(Atlantic Wall)用雷射光投影文字在德國沿岸的碉堡上,再拍攝一系列影像,提醒人們這些碉堡在戰爭時期的用途。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曾在大西洋沿岸建造大型碉堡,抵抗英國海軍入侵,但戰爭結束後,這些堡壘沒有被拆毀,被留在原地任憑海浪破壞。
由於這些碉堡形狀大小不一,有的外形像房屋、劇院或岩石,也有的堡壘逐漸被海水淹沒,甚至整個底部被海浪掏空,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會根據這些碉堡形狀、弧度調整投影的文字,譬如外形像消波塊、尺寸偏小的堡壘,則投射「Area of Violence」三個辭彙,句子雖然簡短卻深刻表達戰爭的本質。
相較於瑪格達蓮娜‧耶特洛娃回顧二戰歷史,年輕一輩的藝術家克莉斯汀‧希爾(Christine Hill)深受共產主義吸引。在1990年代德國統一後,克莉斯汀‧希爾從美國移居原本的東柏林,受到當地共產主義的氛圍影響,經常以「分享」與「共有」的概念來創作。
《Volksboutique官方範例》(Volksboutique Official Template)是克莉斯汀‧希爾在展間內擺放桌椅、寶麗萊相機、腳架、鉛筆、檔案卡等物品,讓人們直接在現場填寫檔案卡與拍攝照片。人們將照片夾在檔案卡後,再黏貼到牆面,把自己的資訊分享給大家,整個過程類似Facebook的概念,透過公開照片與個人訊息,重新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REACTIONS
2
1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餘物與殘響─寫《拾人牙穢—王若冰×陳賽華灌駐地成果展》( 2024年度絕對放送「李俊賢Hornsun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城市中的駭客路徑──談顏珮珊的「此路有通」(2024年度絕對放送「放送特別獎」)
橫山書法藝術館「當下・朱振南書藝展」 新闢當下墨境 探尋傳統底蘊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