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2|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實習生 黃子軒
英國知名雙人藝術組合「吉爾伯特和喬治」(Gilbert & George)。Image courtesy Gilbert & George / White Cube.
Gilbert & George 'THE BEARD PICTURES AND THEIR FUCKOSOPHY' White Cube Bermondsey 22 November 2017 - 28 January 2018 © Gilbert & George. Photo © White Cube (Ben Westoby)
Gilbert & George 'THE BEARD PICTURES AND THEIR FUCKOSOPHY' White Cube Bermondsey 22 November 2017 - 28 January 2018 © Gilbert & George. Photo © White Cube (Ben Westoby)
英國知名雙人藝術組合「吉爾伯特和喬治」(Gilbert & George)目前在英國倫敦白立方畫廊( White Cube Bermondsey)策畫了一檔別開生面的名為「鬍子圖與髒話學」(The Beard Pictures And Their Fuckosophy)的展覽,意欲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線。「他們做的是藝術的藝術,而我們做的是關乎生活的藝術」,他們說。如展名所示,髒話貫穿了整個展場。
其中有四面貼滿了4千多個以「FUCK」作為問候的句子,諸如「FUCK ALL OF IT」、「FUCK IT HERE」等,讓觀眾不自覺感到一陣違和感,卻也只能接受展場所設計營造的「生活藝術」。
吉爾伯特和喬治說,這樣的靈感來自於生活之中,不時會聽到牆壁後面的人說著「FUCK」這個詞;抑或是開車、走在街上的時候,會發現這個詞,充斥於人們的生活中。
Gilbert & George 'THE BEARD PICTURES AND THEIR FUCKOSOPHY' White Cube Bermondsey 22 November 2017 - 28 January 2018 © Gilbert & George. Photo © White Cube (Ben Westoby)
人們或許都讀過哲學性或學術性的書,許多策展人也都挑選較正式的題材作為主題,但吉爾伯特和喬治顯然覺得那樣太無趣了,他們想做的是日常中真正會出現在人們腦中的事物甚至是句子。
「取締宗教是我們的座右銘」,吉爾伯特這麼說道。這也是展場後半段以「鬍子圖」作為創作的原因。吉爾伯特和喬治認為他們是透過鬍子來看到整個世界,宗教的鬍子與非宗教的鬍子,「這樣的手法是為了探索我們現在所身處的時代」。在小時候,留鬍子是不允許被找到工作的,然而到了現代竟又開始流行起蓄鬍,喬治說:「這簡直是一種階級鬥爭」,世界上最有名的鬍子男是誰?是耶穌!「所以我們必須用一種具有侵略性的創作來挑起人們的思想」,吉爾伯特下了如此結論。
Gilbert & George 'THE BEARD PICTURES AND THEIR FUCKOSOPHY' White Cube Bermondsey 22 November 2017 - 28 January 2018 © Gilbert & George. Photo © White Cube (Ben Westoby)
這樣與眾不同的創作思維,早奠基於吉爾伯特和喬治的學生時代,他們意識到學校中的老師與同學都具備一種優越感,好似所有人類都是愚蠢的,只有「藝術家」是無所不能。他們厭惡、甚至反感這樣的思考,他們想要做的藝術只是單純地想讓所有議題變得人性化,如此簡單。曾在1967年以作品行為藝術《唱歌的雕塑》(The Singing Sculpture)「真人雕塑」(Living Sculpture)火紅整個藝術圈的吉爾伯特和喬治,半個世紀之後,依然保持著初衷,創作著「關乎生活的藝術」。
REACTIONS
0
1
1
5
3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餘物與殘響─寫《拾人牙穢—王若冰×陳賽華灌駐地成果展》( 2024年度絕對放送「李俊賢Hornsun獎」)
城市中的駭客路徑──談顏珮珊的「此路有通」(2024年度絕對放送「放送特別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