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聽我的畫 郭香美「躍動的音符」完整膠彩畫創作展

郭香美躍動的音符膠彩

2017-12-18|撰文者:林鈺芸


每幅畫作都有一個故事
史博館館長陳登欽:「郭雪湖先生在膠彩對臺灣的成就非常高,郭香美繼承了非常高的天分。」從構思、佈局、修改到完成一幅畫,郭香美不問收成的態度,使得她的創作主題多元,生命樂章、家庭記憶、旅行見聞、傳統文化不一而足;在細節與色彩的處理,更體現了藝術家豐沛的情感與對生命的熱忱。
四幅聯畫《齊舞飛揚》、《掌聲響起》、《群舞輝映》、《圓滿歡樂》。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齊舞飛揚》。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掌聲響起》。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圓滿歡樂》。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水彩、油畫年代久了都會慢慢褪色,膠彩畫雖然費時間,可是它顏色可以永存」父親一席話鼓勵郭香美創作持續不輟。回顧三十年創作路程,在心境與表現上是否有所不同?郭香美指出,人都會成長,唯獨一點沒有隨時間改變,就是「捕捉感動的瞬間」。四幅聯畫《齊舞飛揚》、《掌聲響起》、《群舞輝映》、《圓滿歡樂》是郭香美每年參加孫女舞展所產生的靈感,從進場到謝幕,捕捉孫女的成長歷程,紀錄群舞優雅而震撼的一刻。
《亮麗登場》則是郭香美旅遊歐洲,受到美術館18世紀大畫場景啟發,加上到中國觀看張藝謀執導舞蹈的經驗,繪出大幅以海底世界一大群魚為主題的創作。謝里法說,郭雪湖的創作源自臺灣的真實經驗,於臺灣近代美術發展過程中「可謂畫出臺灣精神的第一人」。郭香美也是一步一腳印,從生活中累積的感動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敘事風格,也讓她的畫跟父親有了截然不同的呈現。
郭香美《亮麗進場》。圖/非池中藝術網。
郭香美《亮麗進場》細節。圖/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家郭香美受訪。圖/非池中藝術網。
郭香美《牆裡牆外》。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春心蕩漾》。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對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膠彩畫可遠溯自亞洲地區,古代的帛畫、壁畫及中國的工筆重彩,後藉由文化的傳播東傳至日本,並在日本發揚光大,成為日本畫的基礎材料。因其繪畫媒材與技法具有日本特殊風味,被稱為「東洋畫」。
日治初期,「東洋畫」隨著來臺寓居的日本畫家引入臺灣,並大力推廣,因臺灣美術展覽會的成立,一度成為臺灣畫壇的主流。戰後「東洋畫」的稱呼與定位面臨爭議與波折,林之助教授有感於「東洋畫」名稱帶日本風,難容於當時的官方意識形態,在1977年正式以媒材定名為「膠彩畫」。
膠彩畫,是以膠為媒劑,混合天然礦物的粉狀顏料,與水調和後,用畫筆在紙、絹或其他媒材上創作的一種繪畫形式。日治初期以「東洋畫」之名引入臺灣,曾一度成為畫壇主流。戰後「東洋畫」與定位面臨爭議,直至1977年才正式定名為「膠彩畫」。目前膠彩畫逐漸式微,郭香美帶來的系列膠彩作品彌足珍貴。「躍動的音符」展至2018年1月7日止,有興趣的民眾不妨把握機會前去觀賞。
「躍動的音符─郭香美膠彩畫展」展場空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躍動的音符─郭香美膠彩畫展」展場空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躍動的音符─郭香美膠彩畫展」展場空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躍動的音符─郭香美膠彩畫展」展場空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金童玉女》。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聚精會神》。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我會不會太重?》。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古代婚禮》。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吐豔》。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彩鳥舞春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躍動的音符─郭香美膠彩畫展」展場空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舞龍》。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郭香美《眸彩熠熠》。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國立歷史博物館:【躍動的音符─郭香美膠彩畫展】

展期:2017-11-17 ~ 2018-01-07
地點:臺北市南海路49號
參展藝術家:郭香美

郭香美躍動的音符膠彩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